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崀山秋月

2014-10-09 16:25 作者:蓝天白云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崀山秋月

崀山月儿明,崀山月儿亮,明明亮亮欢迎远方游客来崀山旅游观光。2014年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崀山胜利开幕,招来好多好多海内外热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亲人朋友,看看崀山的世界丹霞之魂。

我喜欢明月,喜欢崀山,特别喜欢崀山秋月。小时候,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月亮是从山后面升起来的.这当然与我的生活环境有关,我生在崀山,长在崀山,抬头是山,低头是山,看惯了丹霞群峰.抬眼一看,月亮是从东边山尖尖爬上来,又落到西边山尖尖的背后去.我弄不明白:月亮是如何趁我不注意从东边跑到西边,每当我张望,月亮总是挂在丹霞峰顶对着我笑.

后来,我长大外出求学毕业在城市工作安家,说是城市,周围仍然被群山拥抱。我时不时喜欢站在自家阳台瞭望,远处就是我的故乡世界自然遗产地--崀山,崀山是那样清新秀丽.我喜欢看秋天的崀山明月,看月儿从东边的山背后升起,又落到西面山坡的背面。我的这些想法和感觉其实与那些一直生长在大城市、平原上或者海面上的人一样的。在大城市,我曾听不少小朋友说:月亮是从高楼里升起来的。在大平原上我听人说月亮是从天边升起来的;在海边,又听不少人说:海上升明月。他们都坚持自己说得对。回头我想:又有谁怀疑山中生明月呢?谁不向往山中升明月的浪漫情怀呢?

这种浪漫不只属于我,属于山里长大的孩子。我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出生在崀山脚下,那时的家境碰上国家'抓革命,促生产'年代,吃的住的,几近半原始时代。这样也好,每到晚上我们可以夜赏月:小狗围着主人摇晃着尾巴,我们围坐在柴火灶旁,吃着香喷喷的烤红茹,小山村静静的,尽收眼底。月儿升起来,整个崀山丹霞群峰光亮透明,月儿探头探脑露出圆脸,像一个调皮的山里娃娃,我童年的很多夜晚就是这样过来的。更多时候坐在院子里依偎在爷爷奶奶身边,听他们讲好多好多山里的故事,弟妹们总是在爷爷奶奶的故事中入。我特别爱听,感觉头上是柔柔的月光,四周是黑魆魆的丹霞群峰,在这样的环境听一些离奇故事,真是妙不可言。父母赶我上床,第二天我还要上学,节假日有砍柴放牛的农活,可是我睡不着觉,月儿钻进屋,爬到我床上。月落时路过窗户,窗外有一棵每年秋天香透小山村的桂花树,还有几棵随风摇摆的芭蕉叶。秋季节芭蕉叶繁茂硕大,月光光把芭蕉叶印在窗户纸上,山风过处,叶动、影动、月动。犹如唐朝诗人笔下绝句的妙境。

崀山秋月好迷人哟。从我记事起,记得有首崀山儿歌唱得好:月光光,海光光,海糯香香;打发某伢子(某妹子)进学堂。。。。。。几十年过去,好多次我还在梦里想起,秋夜天空瓦蓝瓦蓝,干干净净不见一丝云影。月儿在纯净的天空遨游,童话般的,窗外夫夷江水流啊流,崀山丹霞群峰因为这月儿倒影江水,山水相映显得更加妩媚。月光洒在水面波光粼粼。如碎银、如金币、如舞动的小银蛇。。。。。。水流淌着,碎银碰撞着、金币相撞着,银蛇舞动着······河边长满杨柳,秋天的杨柳叶儿被秋风扫落,枝条朗朗,月儿伸出手抚摸着,秋风送爽,好像明月在杨柳林中跳跃,又像好奇的顽童穿来穿去。我理解我感受这样的秋夜月儿,记得那时我挽起裤脚过河,一步一步踏着跳石,任碎银般的月儿从胯下流过,这就是我印象中的崀山秋月。(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等我走出故乡,总觉得城里的月儿没有崀山的月儿好,山中升明月,崀山生明月,明月入城来,入得城来,明月却好像变味了,我还是忘不了崀山明月。我把这种想法说给母亲听,这已经是十几年前母亲健在时候的事,她说她一定要进城看看城里的月亮,可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好像从没有好好看过月儿。她为一家人的生活整天劳作,夜深了,月落了,还不能上床睡觉,过的是两头见月亮星星的日子。好人不长寿,如今母亲永远地走了,只留下一堆黄土让崀山明月照耀着。

崀山旅游节人来人往,趁中秋月圆,我再一次来到崀山北大门,徜徉夫夷江岸,看月起月落。我想,崀山秋月欢迎远方来崀山旅游的客人。我望望崀山秋月,悠闲地享受着月光,可惜我那早去的母亲已无缘感受崀山秋月的光华,只有我趁崀山秋月最明的夜晚回崀山看看,思念着故人。

崀山会飞起来的,崀山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崀山秋月看着我笑。

作者:刘少林 电话:

地址:湖南省新宁县飞仙桥乡卫生院 邮编;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99011/

崀山秋月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