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向死而生

2014-09-24 13:39 作者:Mr.Left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个回答其实并不负责任,因为活着能思考死亡,死了就再也不能考虑应该如何去活。

所以我更愿意说:“未知死,焉知生?”只有充分理解了死亡这一凄美的大背景,才能活得踏实。若是把死亡看作一个虚无的结果,那么你的人生也必将随之暗淡。

我对死亡的接触始于5岁那年。有一天,病床上的外公突然不理我了,脸上的血气也逐渐消褪,最后他庞大的身躯化为了一个小盒子里的灰烬。我才逐渐知道,那就是死亡。

此后无数个黑中,小小的我就被死亡的阴影笼罩。我在想为什么我们要死?死了是去了天堂还是地狱?亦或是飘荡人间,甚至不复存在?我没有一个答案,我只是绝望的质问:“为什么我们要死?”那时候的我喜欢看《猫和老鼠》,喜欢吃小熊饼干,喜欢和家里的狗狗玩耍,我在想,如果我死了,这些事永远都做不了了,这是多么让人绝望啊。

后来有一天,我看到了一部电影《第六日》 。它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克隆的题材,也就是复制一个新的我,然后让旧的我死去。如此循环,一直保留自己的思想。这部片子给了我不少安慰。可是精明的我马上开始质疑了,首先,这只是一种可能,是一个科幻片。其次,就算克隆了,那个“他”真的是我吗?死亡还不是需要我自己面对?如此一想,崩溃。

对于死亡,我一直在想,也一直想不明白,所以就开始寻味别人的看法。看了一些哲学书后,我发现很多主题都是围绕死亡展开,讨论是否灵魂永存,死后是否会化为虚无。我隐约觉得死后就是万事皆空,失去了所有的感觉,包括想法。而想法和情感这些要素就构建了灵魂,因此死了灵魂也不复存在。这只是我当时肤浅的想法,很多大哲学家都认为死后存在灵魂,对此我也不敢妄加评论。之后我便走向宗教,我从中发现了一种豁达。信仰宗教的信徒往往优雅而淡然的死去,心中是平静安详的。与之相反的是艺术,艺术美化并夸大死亡,让人觉得死亡是一种升华,是很凄美的。在死亡的阴郁笼罩下,哲学思索人生,艺术眷恋人生,宗教超脱人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现在我试图寻求一种统一,也就是不管是否灵魂永存,不管是否存在神灵,我们都应该把灵魂生活作为永恒价值来对待。如果灵魂会寂灭,那么生前的这一段岁月就是它闪光的日子;如果灵魂会永驻,那么我们更应该把握有限的今生,把遭遇作为载体来丰富它。也正因为相信灵魂的价值,我们才能超脱。

死亡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灵魂的思考,还让我们懂得了珍惜。励志的人说:没有到不了的明天!理智的人说:明天你也许已经不在了。生命太宝贵了,宝贵得连拥有一切的上帝都吝惜生命,分配给我们有限的年华。人生苦短,朝生暮死,俯仰便是一世。我们能做的是从有限的人生中获得无限的价值。死亡揭示了外在躯壳的有限,却揭示了内在生命的无限。只有时刻拓宽自己灵魂的疆域,才会发现每一个片刻即是永恒。

我向往的死亡是平静而淡然的,不留遗憾和恐惧。看过杨绛先生写的《走在人生边上》,它就给我带来了这种感觉。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提笔著作,她的笔尖直指灵魂,文字间散发这宁静和坦然。今年她已经103岁了,优雅依旧,平静依旧。

未知死,焉知生?欲好死,必好生。死是一生的总结,因此好好生活才能优雅地死去。这就如同一副美妙的山水画配一个精致的印章。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把章刻好,更要注意好好对待这幅画。因为它就是你的全部,当印记封存的那一刻,你的一生也随之定格,永远存在,挥之不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88076/

向死而生的评论 (共 13 条)

  • 雪灵
  • 心静如水
  • 春暖花开
  • 雪儿
  • 荷塘月色
  • 晓晓
  • 剑客
  • 老党
  • 雪山飞鸿
  • 醉成记忆
  • 樱水寒
  • 无非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