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浅评《大红灯笼高高挂》
红,是张艺谋最擅长使用的颜色。《红高粱》中的红色是热烈而奔放的;《我的父亲母亲》中红色是温暖而幸福的;《菊豆》中的红色是炽热而渴求的。但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色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充满着血腥与悲惨。
第一年的盛夏,颂莲刚刚嫁入陈府。俯拍拍摄地点——乔家大院,给人以深沉压抑的感觉。整个画面色调偏暗,按时人物命运的悲哀。四院第一次亮起红灯笼,采用蒙太奇的短镜头链接,将整个过程拍摄的极为仪式化。红色的光充满着血腥。拉镜头使我们看到了全景,无边幽蓝的黑夜里,只有红灯笼的光微弱的亮着,封建气息扑鼻而来。当颂莲拿着灯笼看镜中的自己时,特写的眼泪突出了主人公的无奈。
转眼深秋。两个片段的链接十分恰当,背景音响采用锣鼓声,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季节。颂莲发现婢女雁儿和老爷偷情时,对于雁儿眼神的特写表现了人物心里极大的渴望。后来近景拍摄雁儿幻想自己捶脚时也生动的体现了这一点。三太太楼顶唱戏的镜头也极为巧妙,艳丽的红色和房屋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三太太不屈的性格埋下了伏笔。二太太卓云的菩萨脸蛇蝎心的形象也逐渐暴露,声画分离的一声惨叫表现了颂莲心中的怨恨。
隆冬到来。整个电影发展到了高潮。颂莲与飞蒲互相回头的背光近景极为巧妙,笛声也恰到好处。捶脚声不断响起与颂莲假孕相互交融。最后的封灯镜头是清一色的深灰,人物命运渐渐陷入无法回转的局面。颂莲误杀雁儿,醉酒后对二太太喊出三太太与高医生私情一事,又使情节再掀波澜,对二太太的特写镜头表现了她内心的及其阴暗与狡诈。红色运用最多的镜头是三院闹鬼一事,所有红灯笼燃起,给人以沉重的压迫与血腥之感。
次年夏天。五太太入府,对于少女面部的特写,表现了她内心的惊恐。最后,由燃着灯笼的四院逐渐拉镜头,直至荧幕全黑。
这部作品无疑是张艺谋的经典之作,整个影片没有春天,一次次点灯灭灯,一次次捶脚声的响起,死人屋的反复出现,处处都是张艺谋的惊心布局。大红灯笼,红的血腥,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的侵蚀。影片的震撼感意犹未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血红——浅评《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评论 (共 6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问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