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叫花子来了

2014-07-19 16:33 作者:黄孝纪  | 3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叫花子来了!”

村前的石板路上远远地出现一个陌生的人影,突兀在碧绿的稻田之间,拄着一根长棍子,胸前斜挂着一个大布袋子,正一步一步朝村口走来,不用说,又是讨饭的叫花子来了。已有眼尖的孩子在奔跑着,发出预警般的大呼小叫。这个时候,正在树下吃饭或歇凉的妇女和孩子们,仿佛一群受了惊的雀,叽叽喳喳,顿时忙乱开来。“快去关门!”鸟雀们四散而去,随即就听到一片嘭嘭嘭关门上扣的响声。我也曾经是这群惊恐鸟雀里的一只,但立马被我的母亲止住了:“不要关门!叫花子来了就给一点。”

我家住在村前的大厅屋里,叫花子上门顺路顺脚。仿佛是为了迎接叫花子的到来,母亲特地来到家里,打开门,拿了一只饭碗从米瓮里舀了小半碗米,放在桌子上等着。母亲说,叫花子是可怜的人,来讨饭讨米,多少要给人家一点。不多久,叫花子果然来了,母亲照例要询问几句,哪里人?遭了什么灾?一面端起那预备好的小半碗米,倒进叫花子双手张开口子的布袋里,一面还要说几句歉意的话:我们自己家境也不好,不然是要多给一点米的。

母亲的歉意话,其实也句句是实情。那个时候,我们村子地处偏远,山多田少,除了种点水稻红薯,也没有什么别的出产,每个家庭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好在村子里也还没有人家落到要靠外出逃荒要饭为生。来村子里讨饭要米的,几乎天天都有,多是年龄大的老头或老妪,一问,多半说是河南的或者安徽的,不是遭了旱灾,就是遭了水灾。

我刚上初中的那年,家里建了半栋瓦房,在村南的小溪边。第二年暑假,双抢已结束,新米初尝新,这个时候村里来了一个中年的叫花子,是个结实的男子,个子不高。他到村里讨米后,已是黄昏,他走到我家,踌躇了好一阵,向我母亲说,想在我家门口借宿一晚。我母亲便同意了,我们也表示同意。

那天晚上,他在我们家一同吃了晚饭后,在门口的禾场上乘凉,一番交谈,得知他家里离我们这里很远,他每隔几天就要把讨来的米卖了,换成钱寄给家里。临睡的时候,我的母亲说,门口蚊子多,又有露,你还是到我们厅屋里竹睡椅上睡吧。第二天一早,那人起来后,说还想在附近的村子讨米,想把原已讨来的米放我们家存放一下。此时,通过一晚的相处,在我们家看来,他也算是熟人了,又岂会拒绝?接下来的几天,他每天傍晚就会提着一大袋子米从村外而来,我母亲拿秤给他称好,保存。然后他同我们一起吃晚饭,歇凉。一个叫花子总在我们家早出晚归,村里人还以为是我们家亲戚。几天后,附近的一个圩场赶集,这人挑着他的收获离开了我们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再一次在家里结识一个叫花子,是我参加工作后的一个天假日。那时我二十岁出头,正是一个文学好者。那天上午,天气晴热,门前的杨树叶哗哗有声,我坐在厅屋里看小说,我的父母姐姐都做农事去了。突然门口有唱山歌拉二胡的声音,我一看,一个老者站着,勉强的笑容里一脸卑微,看那行头和形态,就明白是一个讨米的人。我邀老者进屋,拿一个大碗舀了满满一碗米倒进他的布袋里,他很是惊讶,感激连连。我又要他坐,给他筛了一碗凉茶,拿了一些炒花生来吃。老者显然是饥渴了,没有拒绝。我对他的山歌特别有兴趣,交谈中得知,老者姓李,是宁远县人,瑶族,唱山歌是他的习俗。在我的请求下,老者唱了好几段山歌,我一一在本子上做了记录。末了,我请老者吃了午饭再走,老者无论如何也不肯。多年以后,当我身为报纸记者,采访资兴市一位年老的瑶族盲人山歌手时,我猛然就想起了这位姓李的要饭老者。

人生里,我们会遇上各种各样的人,哪怕一个卑微的叫花子,既然与我们的人生有了交集,也就是一种缘分。何不结一份善缘,给自己一个心安,一个温和的记忆

2014年7月19日写于余姚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70838/

叫花子来了的评论 (共 3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