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浪淘沙之我的浅论

2014-07-15 16:54 作者:柳岸芷  | 3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如果通俗文化,通俗意味着庸俗和低俗,那么人们在欢娱之余,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反省一下自己追求的精神文化在哪里?

自从90年代以后,经济的飞速发展直接影响着文化艺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有基本的解决温饱转移到对精神的追求,又加上通讯信息工具的日益便捷让文化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历史上新的繁荣盛极的场面。文化作品的更新换代就像顿顿丰盛的大餐目不暇接的摆在人们面前。人们已经来不及分辨这些作品里哪些是低俗,哪些是庸俗,哪些是通俗,哪些是高雅了吧。

现代汉语词典(2004增补本)上的解释是:庸俗,平庸。鄙俗,不高尚低俗低级庸俗。通俗:浅显易懂,适合一般人的水平和需要的。或许一部分人根本没有心去分辨,在他们看来,只要能让他们看了开心,看了放松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艺术暂且不说,这里只说文化。因为在我看来,艺术未被污染。)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 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这是百度百科对于文化这一词语的定义,文化的范围的确很广,而今天且只讨论文化里的一部分,文化中的影视作品。

文化影视作品指的是通过电视电脑媒介传送给人们的不同种类的作品,由于媒介的迅速发展,文化影视作品的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而现下文化作品为了迎合市场和普及大众一次又一次次的通俗化,让人瞠目咋舌,说是通俗尚且美化了它,在我看来已是低俗,已被污染。如今日风日下,精益求精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越来越少,现在人被浮躁的社会牵着鼻子走,自然而然的都学会了一个生存本领,那就是迎合市场,只要有钞票赚,什么样的节目都可以出。是经济社会的悲哀还是进步?

曾经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又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女士接受采访时对低俗文化做出强烈的批判,矛头直指以赵本山为风格的一系列作品,她明确的说:“我不喜欢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不注重思想内涵,缺少价值观念。”此段话一出,我为韩老师的直言快语鼓掌,她言下之意就是在指责以二人转为代表的小品节目很低俗。面对韩再芬的高调批判,小沈阳在博客里回应:“二人转就是快乐文化,头上别发卡,跑偏七分裤,抹个红嘴唇,背了个小包,走路还PIA-PIA的,这些都是我10年来在二人转舞台上积累下的东西。男扮女装的表演就得有个度,说白了就是分寸。表演太过了,招人烦,表演没到位,出不来效果。所以我说分寸这东西,就要看老百姓的,一句话,观众是上帝!能给大家带去快乐的,就是文化!二人转是文化,是快乐文化”。小沈阳不过打着观众是上帝的幌子,扮成男不男女不女的样子,博得了一群低级趣味的人一笑,赚足了钞票就是快乐文化?敢问,你懂得什么叫文化的影响力么?你会知道文化的传播会带给少年儿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吗?虽然现在黄梅戏已经日落西山,但是孰俗孰雅,高下立判。符合大众品味就是优秀的作品了?观众看了哈哈一笑就是优秀作品了?我认为一部作品的优秀与否最重要的是它能不能让观众一遍又一遍的看都能不释手,在于它的内涵和价值,它是否经得住推敲和质疑,它是否能带给人们精神上新的领悟和感受,哪怕是一些喜剧片,也能在人们哈哈一笑之后带给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比如某些小品作品那样一个大男人头上扎个辫子站台台上讲讲无聊甚至黄色的笑话就是好的作品了?我想问一句,观众笑完之后能带给他们什么?这样的作品存在的价值何在?只是让观众都哈哈笑笑,而没有深度的思考,那么和原始人又有何区别?又凭什么受到大力的宣传和吹捧?有的观众大概看完就忘记也不在乎什么,如果忘记倒也罢了,可是但凡文化作品,都会多少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的取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如果你只想赚钞票,可以,但是你不能让低俗的作品污秽了艺术的殿堂。(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兼容并包的文化界已经一忍再忍,可是仍有人继续不知羞耻的在骂声中一部一部糟蹋着经典作品。影视作品拍不出自己的新意,就制造各种雷点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无一例外,他们的眼睛里只有钞票。经典可以翻拍,当然也可以改编,可是你改编的不是靠新奇独特,锦上添花取胜,而是故意制造雷点,丑化人物,制造纠结的恋情,是的,你的目的只是钞票,那么你永远也无法在经典上有创新。赚的点击率又怎样,被人们骂的滚出娱乐圈,想必在自嘲之余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丝丝失落吧,赚的钱再多又怎样。大家同时喊骂的自然不必再提,让我重新觉得原来群众的眼睛还是亮的。

我只所以写这篇文章,真的是心中愤愤无处发泄,上班的办公室里天天都在循环据说时下很流行的歌曲叫什么你是我的小苹果,唱歌者是谁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是想表达一下愤懑,这首歌歌词低俗无意义,曲调重复无新意,若是不那么循环播放,倒也罢了,作品中有劣有优,艺术家的水平不能要求一样,可是竟然是这么一首无意义的歌曲,被许多人许多人吹捧着,视为经典,还把它当作公司的早操歌让上百的员工一遍一遍的唱着。我也实在忍无可忍了,我只想问下群众,这首歌除了欢乐还能带给了你什么?你若有答案,我就收回我的忍无可忍。而近几年多首神曲在网络上走红,我都不浪费时间说是哪些,对于神曲我是不专业的,你们是专业的。可是细细去看,这种文化流行一时就过了,谁也不会再记起。歌词几句不离受伤,失恋和爱情,歌调反反复复就那么几句。歌风要么故作颓废,要么神经质的开心。如果只拿着重复平平的曲调换回一些只求快乐的人群的喜爱,我只能说这样的艺术家可能终其一生也不会有什么成就。可是就是这样的作品也能成为大众的主流,群众的审美真的让我质疑。但愿这也只是一时的浪潮,但愿中国未成年儿童不要受到这种低俗文化的侵扰而影响了价值观的形成。记得有一时候颓废好像是90后的代名词,许多悲伤,故作悲伤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蜂拥而至,让上一辈人对90后的成长现状满怀忧虑,可是那股风已经刮过去,庆幸的是,那些没有成为文化的主流。

经典是什么,什么作品能带给我们精神上的享受和进步,我不再多赘述。我始终相信大浪淘沙,优秀的作品像是金子,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地点永远都会散发着它独特的光芒。就像这首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儿童时代都已朗朗上口的两句诗词,如今再读,每次读都会有全新的体会和感受。作品的灵魂和内涵,作者的用心和境界,这大概才是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对文化发展过程个人的意见,对于创造艺术作品的所有工作人员并无攻击性。

---文/柳岸芷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69840/

大浪淘沙之我的浅论的评论 (共 30 条)

  • 晓晓
  • 孤帆鸢影
  • 雨袂独舞
  • 荷塘月色
  • 春暖花开
  • 江南风
  • 无不为之
  • 心静如水
  • 偶然&点燃寂寞
  • 聿铭
  • 梦里花落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优秀的作品像是金子,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地点永远都会散发着它独特的光芒......
  • 草木白雪(李淑芳)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问好朋友!
  • 林紫菱

    林紫菱高中的政治课上老师告诉我们:“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真正优秀的文学,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反映。通俗不是庸俗,于直白中蕴含哲理、引人深思的文字,才当得起“通俗文学”一称。浅薄的东西就像是一点微尘,风一吹就不知流落何方,没有几人会记得,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此文虽有宣泄情绪的语句,却是写入了紫菱的心。

    赞(1)回复
  • 柳岸芷

    柳岸芷回复@林紫菱:紫菱慧眼看出我在宣泄情绪。嘻嘻~

    赞(2)回复
  • 柳岸芷

    柳岸芷回复@林紫菱:于直白中蕴含哲理、引人深思的文字,才当得起“通俗文学”一称。给你点32个赞,太精辟了。

    赞(0)回复
  • 林紫菱

    林紫菱回复@柳岸芷:当然能看出来,是你太不加掩饰~

    赞(0)回复
  • 林紫菱

    林紫菱回复@柳岸芷:期待更多人创作出真正的文学。同样的,与子偕行。

    赞(0)回复
  • 昆仑一刀

    昆仑一刀时下社会的浮躁心理,造就了人们需要发泄和分享的病态欲望,能够保持清醒认识的人,可以说少之又少。通俗文化和庸俗文化的界限,也因为大多数人的需要而出现和模糊和转换,一个理智清醒的人在这样被孤立的情况之下坚守往往是很困难的,思辨者多孤独之辈,不经煎熬,无以炼其心志。文友对于文化发展的独特见解可谓独到,对于庸俗文化的批判在零四年的很多杂文随笔中已经出现了,尤其是小沈阳火的那一阵,那种轻贱自我取悦他人的娱乐方式,向来为有识者所唾弃。冒昧揣度,文友本文的契机恐怕出于近来文网之所见,欣赏文友敢于批判的勇气,忝为一二言以壮其心。再添佳作,生活愉快。

    赞(2)回复
  • 红豆

    红豆很有同感。赞

    赞(0)回复
  • 柳岸芷

    柳岸芷回复@昆仑一刀:多谢文友欣赏,潦草不通的一篇文难得文友如此评价,让岸芷着实开心半天,开心的是还有如此清醒的不被当下浮躁社会影响的文友和我们并肩,且文友的体会的深刻和文采都在我之上,以后不免多多叨扰学习了,还望文友不吝赐教。

    赞(0)回复
  • 柳岸芷

    柳岸芷回复@红豆:多谢,问好文友。

    赞(0)回复
  • 浪淘沙

    浪淘沙喜欢你对庸俗现实一针见血的抨击,以及对文字的理解与尊重!文字就该向经典与理性靠近!支持你!

    赞(0)回复
  • 柳岸芷

    柳岸芷回复@浪淘沙:谢谢,问好文友,相互学习。其实真正的通俗文化是把经典的东西普及给大众,让人们在通俗易懂的文字或者表演里体现出高尚情操的东西。我并不抵制通俗文化,被普及是好事,可是介于艺术家们的艺术造诣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如今浮躁社会的风气,一些庸俗低俗的作品应运而生,可悲的是人们没有反省,反而吹捧。哎。悲哀。

    赞(0)回复
  • 浪淘沙

    浪淘沙确有其感!这个世界越是浮躁,我们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更应当保有自我对世界的认知与衡量的能力,以自己的独特性秉持着自己的做人之道!

    赞(0)回复
  • 风无尘

    风无尘真金不怕火炼,作者说得挺好的,只是略带了点泄愤的情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学应该是兼容并蓄,雅俗共赏的,雅与俗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就如佛陀拈花,乍看不过是平平无奇的一个手势,细细思之却又有无穷禅境绵绵而至。万物万相,本心而生,心之所致,微末浮尘,亦可化为三千世界。诚然,在这个网络文学高速发展,人人都可以成为作者的时代,各种参差不齐的文化读物也开始充斥人们的眼球,但并非所有我们眼中“俗不可耐”的东西都那么俗,就如赵本山的小品,我看的很少,但却感觉有一种《陈奂生上城》的味道,细细读来,虽然很“俗”却赢得了广大百姓的心,这是因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和物质需求,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抱着欣赏的心态,日常生活中许多平淡无奇的东西都会焕发出不一样的色彩。

    赞(0)回复
  • 柳岸芷

    柳岸芷回复@风无尘:文友说得极是,文化本是兼容并包,是我还未欣赏得了乡土文化吧,我还有待进步,多谢文友指出。祝生活愉快。

    赞(0)回复
  • 风无尘

    风无尘回复@柳岸芷:呵呵,只是些许拙见,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赞(0)回复
  • yanxuedong

    yanxuedong抱元守一,也需抱残守缺,冷眼看世界,各有所爱,各取所需吧!

    赞(0)回复
  • 梦里花飘零

    梦里花飘零拜读佳作,自愧不如,欣赏!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