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北碚的日子(六)

2014-07-15 09:59 作者:红黄蓝白桔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今天是按培训行程安排在北碚学习的最后一天,上午,好些人就拎起自己的行包,准备上午的课一完就通过各种方式离开北碚。离开的大部分人都是准备通过乘动车到成都再想办法或或转车到达青神。想到要上车下车转站几次,生性懒散的我也不想在这个大热天去折磨自己,于我便选择留下,等明天乘包车按原计划返回神城。

也许是走的人不少,原计划下午的论坛活动说是改在下学期开学进行。正好,昨晚看世界杯耽误的瞌睡可以从容的补一下。

美的睡了一觉,时间还早,呆在空调房里的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做,有些无聊的感觉。于是我们四个打的来到了北碚的城区,为的是想到梁实秋和老舍的旧居走一走,看一看。因为从前几天乘车经过街面的时候看到过这老舍、梁实秋旧居的旅游牌子,作为以文字为伴的人,在课本杂志中早就听闻过这两人的名字,如果能到他们的旧居走一走,想必会有特别的意义。

的士把我们载到梁实秋的旧居梨园村十八号,下车就见到由北碚区和重庆市把这个地方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沿阶而上,是一个小巧的院门,上方是一块写有梁实秋纪念馆的木质牌子。

进了院门,工作人员就告诉我们要凭证件登记免费参观。

院子是一个小巧的三合院瓦房,纵横交错的木格间是白色的墙。院坝中间是梁实秋先生的坐像,先生戴着眼镜,坐在石头上,眼睛平视前方,两腿交搭,右手握烟斗靠在左手手背上,似乎在沉思也好像在注视着我们的到来。我们几个站在坐像两旁合适位置,请工作人员给我拍照留念,算是到这里走过一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随后,我们参观院子里的几间屋子,这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照片、纸质信件、书籍、名人题墨和各类生活的用具等,每一件都是特别珍贵的文物,都无声的诉说着那个时代的作为中国知名文人的火热生活。

对梁实秋我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他与鲁迅的论辩长达八年之久,直至鲁迅去世。他和鲁迅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只是各自的生活背景和经历有所不同。1939年,梁实秋先生在重庆北碚定居生活了八年,他把他的住处称为“雅舍”,并在这儿创作了脍炙人口的《雅舍小品》,因此雅舍这个名字就誉满海外。

出了梁实秋纪念馆,我们接下来就打算去老舍旧居。虽然去年就来过北碚,但对北碚的城区我们实在是一点都不熟,我们四个人在街上纯粹是找不到方向,找了一个的士司机上车问老舍旧舍在什么地方,他也很盲然,然后就把我们载到一个他以为到了的一个纪念馆就跑了,我们走了几条街倒找到了一个纪念馆,不过不是老舍旧居,是卢作孚纪念馆。

走进卢作孚纪念馆,也是只需登记就可参观。在纪念馆内空地的边上有卢作孚和卢子英两兄弟的站立塑像,卢子英是卢作孚的四弟,两兄弟靠的很近,卢子英手拿一张地图类物品,卢作孚举起右手与肩平,指点远方似乎在向卢子英说着什么。

不到这个纪念馆,我们就不知道这卢作孚和卢子英两个人的情况。纪念馆内也陈列着相关的照片、画像、大轮盘、大铁锚等实物和书籍。在这儿居然还看到了太虚先生的照片,自然让人想到缙云山狮子峰上的太虚台。通过参观知道了卢作孚是我国伟大的实业家,在民族危亡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完成了宜昌大撤退,他被称为民族的脊梁。卢子英勤政、民,被称为质朴的地方官,在最为艰难的时刻他保护了一批寻求光明的人们。卢作孚和卢子英两兄弟一起为北碚的地方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卢作孚还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民国乡村建设研究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没找到老舍旧居,我们真的不甘心。尽管今天北碚街上的风挺大的,但我们几个还是满头大汗的穿行在一条又一条的街巷之中,从导航地图上看就在附近,但问了几个人都说不知道,就是能答上来的都是把卢作孚纪念馆把当成老舍旧居。有些着急也有些无奈,着急也没有用,我们有点像热锅上的蚂蚁。终于,我们在一街角处问到一个中年男子,他说他知道老舍旧居的位置,并详细地给我们指点,然后他们还问我们从哪儿来,当我们说是从四川来的时候,他热情的说我们是一家人,真的让人温暖又感动。我们道了谢,快步赶路,但作为路盲的我们还是把方向弄错了。还是那位热心人跟上来带着我们来到老舍旧居,那个男子说他就住在附近,看来还是有好心人的,我们的坚持没有白费。

老舍旧居就在眼前,院门虚掩着,此时已经是下午五点过了。我们推门而入,工作人员说要下班关门了,我们赶紧说我们是从四川过来的,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个地方的,求求给个方便,让我们简要参观一下吧。听到我们这么说,工作人员也没有坚持,就说登记一下你就参观吧。

终于,在几经周折之后我们看到了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的坐像。在小学和初中的课本中,很早很多次地接触过这个名字,但他的样子在脑子中始终是模糊的。今天终于一睹真容,他穿着长衫,手拿一卷翻开的书,坐在椅子上,眼神平视前方。身后是茂密的树林,周转地面上是修剪整齐的植物,两株苏铁分别在坐像的两边。旁边是它的住处,他是在屋子旁边的树林里阅读与思索。

抗日战争期间,老舍在重庆北碚创作的《四世同堂》使他享誉世界,由《四世同堂》改编的电视剧、话剧和漫画等作品受到大家的喜爱。由于作品《四世同堂》的特殊作用,老舍是旧居也叫四世同堂纪念馆。这个地方周围都是高楼大厦,也位于城市的繁华地段,要不是这个地方是重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许这儿早都用作商业开发了。在这个现代的城市,要把它保留下来真的是不容易,但作为本地人,好多人不知道有这个极具文化意义的纪念馆,实在是有些遗憾与不解。

旧居各个屋子里陈列着各种与老舍相关的文献资料,也有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老舍作品。老舍自1938年开始在重庆呆了八年,他与冯玉祥、林语堂、梁实秋、沈钧儒和郭沫若等都有密切的交往,他为抗战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老舍旧居处于绿树掩映的林间,环境优雅,整个旧居面积不大但不失精致与巧妙。我们参观时,有工人正在重新修整陈列室的地板,可能是地面潮湿的原因,原来的地面有的已经起拱。

离开老舍旧居,回头观望。老舍守着青灰色墙面的房屋,在沉思也似乎在等着维修的工人早点把地面处理好,好早点回屋……

这是一个难忘的下午!

2014年7月10日晚间于重庆北碚金刚碑54号康乐度假村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69682/

在北碚的日子(六)的评论 (共 9 条)

  • 心静如水
  • 荷塘月色
  • 晓晓
  • 孤帆鸢影
  • 雨袂独舞
  • 春暖花开
  • 弦琴雅致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在纪念馆内空地的边上有卢作孚和卢子英两兄弟的站立塑像,卢子英是卢作孚的四弟,两兄弟靠的很近,卢子英手拿一张地图类物品,卢作孚举起右手与肩平......
  • 草木白雪(李淑芳)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问好作者!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