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随心转

境随心转
不知不觉间,树叶随风翩翩落下,秋天又悄悄地来了,这是我最爱的季节。
我特别喜爱秋天,在北京时,秋天最美的就是遍地金黄的银杏叶和红得似火的红枫。到了秋天,世界是五彩斑斓的,那种绚丽让人沉醉和感动。但是美丽过后,随着深秋来临,树木花草纷纷凋零,一片萧索衰败景象,古词有“深院锁清秋”,而我面对满目凋零也会心生悲凉,好像一切希望也随着秋风消逝一般。佛说:“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其实,四季就是一种轮回,有春夏秋冬,有花开花落,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美丽。我之所以悲秋,那是因为心中悲凉,所以更加触景生情。
最近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有一些佛语值得让人参悟,佛曰:“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经又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有容乃大”。我自身是真切的体会了什么是“境随心转”。
过去,当我抱怨生活的不公,羡慕他人的成功之时,好友常以“心态决定一切”来开导我,我曾经不以为然,回之“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你的运气太好”。可是我忘了,他也经历过困苦时期,是他的努力工作和坚持才让他有了今天的一切。有一次,我抱怨:都说天道酬勤,我如此勤奋、努力,为什么上帝竞看不见。他说:“要想让上帝知道,你得先相信上帝”。气得我无话可说,他明明知道我是无神论者。后来,经历了澳洲生活的过度转换,我终于体会到境随心转的真正意义。
刚来澳洲时,因为诸多的不习惯,包括天气、环境、文化,最重要的是没有朋友,我郁闷之极。最初看到蓝天白云兴奋了一阵,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思乡之情,我想念父母和我的朋友,确切的说我是想念那个我习惯熟悉了的环境。老友问我过的可好,我伤感的说:“有爱的地方才是家,没有爱永远都不是!”在TAFE学ESL时,经常会有一些讨论澳洲生活的话题,很多新移民觉得澳洲象天堂,我却没有这样的感觉,我记得有一次我开玩笑的对老师说“I will never say I love Australia”,我也不知道当时的自己为什么从心里如此的不愿接受这个地方,也许是太不开心了,我感到无所适从,我很纠结,很多次我甚至想回北京。然而,一些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的人告诉我,“慢慢的你会喜欢这里的生活”,我当然不会相信。(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TAFE学习时我很开心认识了一位非常好的老师,他叫ENZO, 祖籍是意大利,10岁时随父母移民到澳洲,现在已经60岁了。他母亲非常不喜欢这里,所以至今只讲意大利语。ENZO是一位非常善良、可爱的老师,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他总是以理解和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包括学生的一些异样的思想,因为他面对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必然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关键是用什么心态去面对——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动的参与还是被动的接受?很多事情是取决于个人的意愿,如果对人微笑,那么得到的也会是微笑,首先得改变自己的心境。
当我明白了这个道理,用一种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和澳洲的时候,我看到的都是可爱的东西,春有春的美,秋有秋的韵,所谓风花雪月,各有所赏。散步的时候,我会停下来闻闻花香,会抬头望望天空的晚霞,看看草地上的小鸟,我会尽情的欣赏享受秋天的美丽,不再担心冬天降至。不止如此,当我怀着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好的事情也会随之而来,这就是一种正向的循环。我有了新的朋友,我拾起了旧日的爱好,我开始写东西与人分享我的心得和生活,我学习摄影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一系列的事情让我觉得很开心。最最重要的,我发现我开始爱这个地方了,那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从心底生出的一种柔软的、带着包容的情感和暖意。所谓日久生情,想想自己当初说过的话真是好笑。
有时候太执着于某件事,往往一时不能如愿,而当我们放下,不再强求时,反而得到了,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而且,当人专注于某事不能成功时,人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这种感觉会让人看不清自己,甚至于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产生误判,非常负面的感觉。所以要适时的转移方向,试着随遇而安,心情也随之放松,不再和自己较劲,也许还会有意外的收获。最近在网上学习了哈佛大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公开课,受益匪浅,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网易的公开课看看,希望你们也能得到一些收获,让自己的内心永远充满明媚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