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陕西典故及陕西人

2014-07-13 17:54 作者:秦渭渔樵  | 2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楔子:昨日到文学社版块,看见了置顶的标题是《说陕西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它位于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有过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

这里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

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

这里是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里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

这里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因为地形,成就了陕西,它也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地域:陕北、关中、陕南,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都让人流连忘返……

及至现代,我们的脚步也没有停下,依然在不断的发展

当我们在谈陕西的时候在谈论什么?它的历史?它的发展?它的风土人情?它的美食…”

正好我有一篇旧日的文章,亦是应网友之请写有关陕西的文字,特贴于此,供诸文友赏读。

周日在聊天室里,有一个叫漠烟的人看见了我的名字,说了些和陕西有关的话。话里有了几分戏说的意思,我想我们不能去计较和不屑于人家的浅薄无知。作为一个地道的老陕,我又对自己的故土有多少了解呢?于是便借用了网上的工具,查了些许,贴于此,以期对他人有个解释;对自己也是个慰籍。

在西安城市公园和街心绿地上,有着多个风格粗犷的大写意泥塑。它们栩栩如生,甚至可以说是鲜活的再现了秦人历史生活旧习,其中就包括了所谓的陕西八大怪了。怎样了解陕西和理解陕西人呢?就地域而言,它是我国的内陆省分。陕西有着涵阔了八百里秦川的富饶的渭河平原;有着土地贫瘠却富含了石油天然气的陕北高原;有着号称小江南的汉中盆地秦巴山区。就历史沿革而言,长安自古是京畿之地,有着十数个封建王朝在这里建都。从广义上讲,应该说陕西是有着海纳百川的胸襟,才有了历史上各路英才的大汇集,才有了周秦汉唐的兴盛。再从广义上讲,陕西人亦是我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所谓的陕西人也是从四面八方汇集于这里的,历史上曾经的外地人甚至于外国人了。所以我们不能以狭隘的地域意识来论述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是一家才是我们的共识和永久的理念。

陕西历史沿革及历史概要: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文明发祥: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兽。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约三四万年前,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农业发祥:陕西是我国农业生产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采集果实。当时种植的谷物主要是粟。传说中最早从事耕种稷和麦的人,是陕西关中周人的祖先。到了西周末年,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并向其他地区传播。

对外开放发祥:陕西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3000多年前,陕西长安就同许多国家有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交往活动。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古长安为起点的。从两汉时期时,就以长安为中心,同南亚、西亚、欧洲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文化发祥:陕西是远古文化的摇篮之一。陕西从西周起,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周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周人以周原为活动中心后,就有了文字记事,把卜辞和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后来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周代的古阴阳历,就是我国最早的历法。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等都记录印证了博大精深的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

自古帝王都:陕西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份。大约在2000年前、公元前28世纪左右,传说部落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在陕西活动过,为中华民族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丰功伟绩。公元前21~前16世纪的夏朝时期,陕西就有扈国、骆国出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在陕西建都。此后,又有秦、西汉、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大夏等13个王朝先后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100多年。此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次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计11年。陕西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的历史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宝贵文物。

陕秦三秦:陕西简称陕或秦。“陕”指陕陌,在今河南省陕县西南。西周初期,周、召二公分陕而治,陕以东,周公治之,陕以西,召公治之。此后,人们就把陕陌以西称为陕西,简称“陕”。“秦”源于秋战国时期,秦国的辖区主要在这一带。人们又称陕西为“三秦”,一般是从陕西的地理特征分为关中、陕北、陕南三个自然区域来理解的。其实,“三秦”得名源于项羽分封诸侯,让秦的三个降将分治秦之故地:章邯为雍王,领有咸阳以西;司马欣为塞王,领有咸阳以东;董翳为翟王,领有陕陌以西。“三秦”即由此得名。

以前行政区划演变:陕西地方行政区划,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魏国在洛河下游设上郡,楚国在汉江中游设汉中郡,秦在陕北也设上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陕西境内除保留上郡和汉中郡外,在渭河流域另设内史,与郡同级。

西汉沿袭秦制,保留上郡与汉中郡,另将秦的内史分为3个相当郡的政区:京兆尹(分管今西安以东、渭河以南地区)、左冯翊(分管渭河以北、洛河中下游地区)、右扶风(分管咸阳以西地区),称为“三辅”,治所均在长安城。汉武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13州刺史部,监察各郡。后来改刺史部为州,州牧或州刺史为行政长官,形成州、郡、县三级制。现今的陕西在西汉中期涉及3个州。

三国时期,现今陕西地区的大部分由雍州、荆州、益州管辖。西晋时大致和三国相仿。东晋至隋统一的二百多年间,南北分裂,战争频繁,行政区划十分混乱。

唐以后行政区划演变:唐初对州、郡、县加以改革,全国共设10道,道辖州、郡。今关中、陕北属关内道,陕南属山南道。宋改道为路,今陕西的大部分属于永兴军路,治所在今西安市;今麟游、周至以西,南至凤县、留坝,另属秦凤路,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这两路是由宋初的陕西路划分出来的,因此,习惯仍称它们为陕西路。今佛坪、镇巴以西属利州路,治所在今汉中市。今宁陕、石泉以东属京西南路,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今神木、府谷、佳县属河东路,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金仍用路制,完全设在陕西境内的有京兆府路、延路。

元代的政治中枢称中书省,在各地的分设机构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陕西行省的辖地包括今陕西全境及甘肃兰州以东和内蒙古伊克昭盟中部以南各地。明在元行省基础上,除北京、南京外,在全国设13个布政使司,陕西布政使司所辖地区包括今陕西全境、甘肃嘉峪关以东各地、宁夏和内蒙古伊克昭盟的大部、青海湖以东部分。清代废去布政使司的称号,仍称行省或省,嘉庆年间全国有18个省。清初陕西仍辖今甘肃、宁夏和青海东部。康熙二年(1663)年移陕西右布政使驻巩昌,五年改为甘肃布政使,移驻兰州。从此,陕、甘两省分治。

自元代设行省起,陕西的省治一直设在现今的西安市。

标签: 秦人说秦

陕西的八大怪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八大怪“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没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四、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五、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六、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七、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八、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陕北黄土高坡走出了路遥(《平凡的世界》);陕南“小江南”走出了贾平凹(银河注:关中走出了陈忠实;张艺谋、还拍出了《关中匪事》这样铿锵有力的好作品),这一南一北的两个文人及其他们笔下的人物。把陕西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陕北人是以高原文化为主,间以夹杂着些许草原文化,那么陕南人就是以长江文化为“红花”、黄河文化为“绿叶”了。(银河:关中就是树上的果实了;精彩纷呈)

既保守,又开放;既粗犷,又心灵手巧。既老实,又圆滑;既吃苦耐劳,又贪图安逸;既安于现状,有躁动不安……陕西人性格豪爽,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快人快语,不拐弯抹角。这一点不似南方人讲话和风细雨,话中有话,工于心计。陕西人总嘲笑广东人和浙江人,说他们讲话,叽里咕噜,“鸟语花香”。(银河注:陕西人有婉转爱恨情愁,直接而悠远;有痴情的兰花花,不渝走西口、火热的白鹿原)

陕西的汉子,是黄土造就的,是秦岭造就的,黄土的性格就是他们的性格,大山的性格就是他们的性格。陕西人吃的是粗茶淡饭,喝的是粗酿的稠酒,陕西老农穿的是粗布衣裳(银河注:tmd,就是说陕西人粗么;陕西人也有细,人称老婆孩子热炕头;有匪的文化,也有质朴的人文;自古秦军耐苦战,虽然没有如何和日本鬼子交火,不过白鹿原里面描述了中条山之战。可能是陕西娃们打日本鬼子的;不怕死,这是特点;直爽)。陕西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声吆喝。陕西人爱玩安塞腰鼓,在黄土高坡上,敲它个鼓声震天,尘土飞扬。

陕西的婆姨以米脂最为有名。婆姨们个个细皮嫩肉,柳腰丰臀,姿质艳丽。陕西米脂婆姨的美,是不同于江南女子的另一种美,江南女子美是清瘦型,而米脂的婆姨是肥美型,这在世界风行减肥的今天,是独树一帜的。(银河注:没法,吃面的都长的圆点。:)没有江南米那么精细;)

虽然陕西的婆姨们长得丰满,可感情细腻,听一听那感人至深的《走西口》,陕西妹子对情哥哥的那份挚情,一点也不比南方妹子逊色。

陕西的妹子,不光感情细腻(银河注:细腻不当,深切;南方女人是针、陕西女人是锥子),柔情似(银河注:黄河)水,而且心灵手巧,善做细活。陕西的剪纸窗花可是中外闻名的,还有皮影艺人、泥偶艺人、木偶艺人等等,陕西的能工巧匠可谓俯拾皆是。

陕西的妹子总喜欢陕西本土的汉子,用她们的话来说,陕西汉子胸脯宽广,让人放心地依靠。躺在陕西汉子的怀里就觉得心里踏实。陕西的男子们听了这话,心里美滋滋的,竟口出狂言:“还是咱爷们经得住考验。”

陕西人曾经是贵族,但如今只剩下贵族了。我单位有一陕西籍职员,偶与同事们闲聊。在他大赞特赞兵马俑、华山、华清池等名胜古迹之后,那群深圳仔惊叹不已,向往之情溢于言表。不料,他们忽问:“在你们陕西牧区,小时候上学都骑着马吧?”这位陕西同事没好气地说:“我们骑的是狼!”这帮深圳仔面面相觑。

走进陕西,就如同走进了民歌的海洋,在歌声中,你能捕捉到陕西人内心的喜悦,知足与幸福之情,还能听到那“一声秦腔吼,可使八尺男子眼泪流,出嫁姑娘也回头,还会吓死山坡那头老黄牛”的秦歌。它道出了秦人曾经的几许悲怆和深情,宣泄了多少对生活单调的反叛。

陕西人就是在这种不得不古又无法不古的氛围中创造着当今的文化。地下满是秦砖汉瓦的陕西人正迎着西部大开发那嘹亮的号角,伴随着鞭哨声、驼铃声,绕原而飞,穿云而过,用他们特殊的方式唱响起新世纪那清晰明朗,奔放高亢,旋律舒展,节奏自由,优美抒情的———“信天游”……

陕北黄土高坡走出了路遥(《平凡的世界》);陕南“小江南”走出了贾平凹(银河注:关中走出了陈忠实;张艺谋、还拍出了《关中匪事》这样铿锵有力的好作品),这一南一北的两个文人及其他们笔下的人物。把陕西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陕北人是以高原文化为主,间以夹杂着些许草原文化,那么陕南人就是以长江文化为“红花”、黄河文化为“绿叶”了。(银河:关中就是树上的果实了;精彩纷呈)

既保守,又开放;既粗犷,又心灵手巧。既老实,又圆滑;既吃苦耐劳,又贪图安逸;既安于现状,有躁动不安……陕西人性格豪爽,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快人快语,不拐弯抹角。这一点不似南方人讲话和风细雨,话中有话,工于心计。陕西人总爱嘲笑广东人和浙江人,说他们讲话,叽里咕噜,“鸟语花香”。(银河注:陕西人有婉转爱恨情愁,直接而悠远;有痴情的兰花花,不渝走西口、火热的白鹿原)

陕西的汉子,是黄土造就的,是秦岭造就的,黄土的性格就是他们的性格,大山的性格就是他们的性格。陕西人吃的是粗茶淡饭,喝的是粗酿的稠酒,陕西老农穿的是粗布衣裳(银河注:tmd,就是说陕西人粗么;陕西人也有细,人称老婆孩子热炕头;有匪的文化,也有质朴的人文;自古秦军耐苦战,虽然没有如何和日本鬼子交火,不过白鹿原里面描述了中条山之战。可能是陕西娃们打日本鬼子的;不怕死,这是特点;直爽)。陕西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声吆喝。陕西人爱玩安塞腰鼓,在黄土高坡上,敲它个鼓声震天,尘土飞扬。

陕西的婆姨以米脂最为有名。婆姨们个个细皮嫩肉,柳腰丰臀,姿质艳丽。陕西米脂婆姨的美,是不同于江南女子的另一种美,江南女子美是清瘦型,而米脂的婆姨是肥美型,这在世界风行减肥的今天,是独树一帜的。(银河注:没法,吃面的都长的圆点。:)没有江南米那么精细;)

虽然陕西的婆姨们长得丰满,可感情细腻,听一听那感人至深的《走西口》,陕西妹子对情哥哥的那份挚情,一点也不比南方妹子逊色。

陕西的妹子,不光感情细腻(银河注:细腻不当,深切;南方女人是针、陕西女人是锥子),柔情似(银河注:黄河)水,而且心灵手巧,善做细活。陕西的剪纸窗花可是中外闻名的,还有皮影艺人、泥偶艺人、木偶艺人等等,陕西的能工巧匠可谓俯拾皆是。

陕西的妹子总喜欢陕西本土的汉子,用她们的话来说,陕西汉子胸脯宽广,让人放心地依靠。躺在陕西汉子的怀里就觉得心里踏实。陕西的男子们听了这话,心里美滋滋的,竟口出狂言:“还是咱爷们经得住考验。”

陕西人曾经是贵族,但如今只剩下贵族梦了。我单位有一陕西籍职员,偶与同事们闲聊。在他大赞特赞兵马俑、华山、华清池等名胜古迹之后,那群深圳仔惊叹不已,向往之情溢于言表。不料,他们忽问:“在你们陕西牧区,小时候上学都骑着马吧?”这位陕西同事没好气地说:“我们骑的是狼!”这帮深圳仔面面相觑。

走进陕西,就如同走进了民歌的海洋,在歌声中,你能捕捉到陕西人内心的喜悦,知足与幸福之情,还能听到那“一声秦腔吼,可使八尺男子眼泪流,出嫁姑娘也回头,还会吓死山坡那头老黄牛”的秦歌。它道出了秦人曾经的几许悲怆和深情,宣泄了多少对生活单调的反叛。

陕西人就是在这种不得不古又无法不古的氛围中创造着当今的文化。地下满是秦砖汉瓦的陕西人正迎着西部大开发那嘹亮的号角,伴随着鞭哨声、驼铃声,绕原而飞,穿云而过,用他们特殊的方式唱响起新世纪那清晰明朗,奔放高亢,旋律舒展,节奏自由,优美抒情的———“信天游”……

说说咱们陕西人

来源:陕九陆逍遥 (2006-1-:39:47) 本文章已被查看:1143

陕西大多数地方历史上曾是西北游牧民族的盘据之地,南北朝时,氐人、羌人、鲜卑人还在这里建立过好几个王朝。所以追溯血缘,今天的陕西汉人实际上大都掺杂着骠悍的游牧民族的血液,这是陕西人比较粗犷豪爽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陕北人更是如此。这个问题把它放到整个北方也是成立的,只要仔细翻一翻北方的历史就会明白这一点,当然,南方汉人在历史上也是由各种民族汇合而成,比如越人、三苗等等,但应注意到北方的各个民族大都是强悍、流动性较强的游牧民族,而南方民族大都是定居型的农耕民族,性情要温柔细腻得多。

陕北是沉默的,同时是宽阔激越的。黄土高原辽阔苍茫、贫瘠深厚,人们世代把窑洞建在山峁川塬的高坡上。黄土高原一方面造成了长期落后的经济,另一方面也造就了陕北人精神性格中坚韧的毅力、宽厚的情性、以及不可扼制的激昂野性。所以,陕北人属于比较典型的大西北人,他们保守老成,容易安于现状,对于物质的要求不高,近代以来拥有“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就已经满足了,时至今日,陕北人仍是中国最为淳朴勤劳的一个群体,相对落后的经济并没有使他们厌倦家园向往外界灯红酒绿的生活,他们在黄土高原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小日子倒也顶天立地自由自在。

而在以关中平原为主的陕西南部,人们在粗犷中又多了一份狡黠和灵秀,不论是这里的土地、民风还是建筑,都被古老而烂熟的传统文化熏陶得太久了,所有的一切都有如一坛保存了千年的老酒。

陕西南部的人大都性情粗放,讲究礼仪,墨守陈规而又富有灵敏的神经。他们忠厚老成,但同时精明倔强,他们包容性较强,但又对新鲜的东西保持怀疑。祖先漫长的荣光,使南部陕西人自豪,并有点自视甚高,但这种理由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这正如一个曾受人拥戴的有钱人,到后来家境没落了,于是他的心境可想而知。有人把近代的关中人称为没落的贵族,当然,这种“没落的贵族”更多是指整个文化上的衰退,内涵上与八旗子弟那种“没落的贵族”是不一样的。

陕西的历史,抵得了一部中华文明史,由于秦人曾是贵族,难免沾染傲气。秦人居秦岭山麓,渭河两岸,河域里趟出了足足八百里,一马平川。盛产小麦、玉米、杂豆、棉花……有水果,有油料,有山林,包罗了中国各地产物,气候标准,地理标准,人口密集度标准,就连中国的北京时间都是以西安东50里地下三十米处的原子钟为准。在西安人耳朵里,收音机里的“北京时间”那就是“西安时间”哩。

陕西人欺生,不喜外来人口,陕西人亦惧外,饿死不出远门。陕西人嫁女儿叫做“打发”认为是差遣了,是派出去了,因为陕西的女子并不对外,一遇哭闹,扭屁股就又蹩回娘家。受不了外人欺负。

陕西人把话多的,嘴贫的叫做“皮干”,原意是指皮和骨,所谓“皮革”一说。皮革者,冥顽,死不改性。做物质了,那就是结实的皮鞋,勒不断的腰带,骑不糟的马鞍。借了来形容人,那就是不咋样的人了,好不到哪儿去。

陕西人把嘴馋贪吃者叫了“嗓眼”,词义来路不明,字面上也很难解通,但用得极广,以至超越吃像,直到惹人厌烦却要往人面前凑者一律冠以“嗓眼”

陕西人把心绪不爽,身心烦乱又一时间难以宣泄叫做了“睦乱”。

一部《离骚》情调,酿成世代情操,让后人演绎成风骚、轻佻、调情、谈情说爱。陕西人则格外刻薄,把“讨好”、“巴结”一律叫了“骚情”。陕西人若是被人叫了骚情,那是可以自杀的。

陕西人还有多的说法,除了古书上查得到的,而为陕西人独用至今的,其余还有生生息息不断创造的民众俚语,好似现代诗话如“害怕”叫“怯火”、“吹牛”叫“胡讪”……

着重要说的则是“揲活”二字。此处有两解。简言之——“揲”为一字时,即为吃之意,吃饭既是;若是加一活字成“揲活”则指了“做爱”这是在关中地区,到了陕北,则一个“揲”就是“做爱”之意了。

陕西也有出美人的地方,且声震全国,那就是陕北米脂的婆姨。只是想花了不行,米脂的婆姨虽是细皮嫩肉,却柳腰连了丰臀,国内唯一。米脂婆姨的美,是不如江南女子清瘦的美,是属肥美呢。

陕西人作为人文原生态是当之无愧的。但遇了现实里的社会却不一定优越。

[长安大学]为啥陕西人就爱秦腔

作 者 :马国锐 来 源 :长安大学报 时 间:2005-09-07 15:42:39 责任编辑: 冯娟娟文字大小:大中小

贾平凹在《秦腔》一文中写到“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家乡的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对啊,想想黄土地上的陡坡、深谷,还有层层叠叠的梯田。秦腔成了山里寂寞的人们执着对抗寂寞的方法。无拘无束,曲调高高低低,这正顺应了黄土地的地势,顺应个人的心情,甚至顺应看不见的风,来抒发我们大西部人的感情。

秦腔,不同于典雅雍容的京剧,不同与清丽婉约的黄梅戏,它最典型地反映了三秦大地儿女质朴、热烈、缠绵的性格。秦腔,是陕西的一种文化,是风俗剧种。有人这样给我说;所谓“秦腔”,秦,是取西北三秦大地的秦字,也就指三秦大地;腔,是指腔调,是大西北陕西人的腔调;之所以称作秦腔。是陕西人的文化瑰宝。因此,我就一直认为秦腔就是陕西固有的文化魂宝。

在历史上,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与陕西交界之处。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在陕西已经是颇为流行。待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陕西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强烈的影响。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豪放性。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辛亥革命后,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锐意改革,吸收各剧种的营养,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既保存原有风格,又融入新的格调。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沔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其中的西路入川后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所以说秦腔可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的发展趋于停滞,有被中路秦腔取而代之的趋势。

秦腔所演的剧目,据现在统计约三千个,多是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小说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它的传统剧目丰富,已抄存的共2748本。

秦腔的优秀演员,除清代的名冠南北的大艺术家魏长生外,还有被誉为花部四美的王湘云、陈媄碧(良官)和渭南派的申祥麟,同州派的栾小惠,周至派的桃琐儿,长安派的岳色子等。光绪中后期有润润子、玉喜儿、陈雨农、党甘亭、赵杰民、李云亭(麻子红)、刘立杰(木匠红)、王文鹏等。辛亥革命以来,有名丑马平民,名小生苏哲民、苏育民,名旦刘箴俗(有与欧阳于倩“并驾齐驱”之誉)、王天民(人称“西北梅兰芳”)、李正敏(人称“秦腔正宗”)、何振中、宋尚花等。名净田德年和名须生何家颜、耿善民、张锁中、刘毓中、刘易平等。特别是秦腔表演艺术家陈雨农、王文鹏、党甘亭、李正敏、王天民、刘毓中,以及原“三意社”的编修李逸笙、苏哲民等人,在唱腔、表演、化妆造型等方面都有创新。

可以说,秦腔文化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底蕴。而陕西人喜欢秦腔,不仅仅是因为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是他能把陕西人的感情拳拳地表达出来。

读大学的时候,班里的陕西同学较多,都深受秦文化的熏陶,不但会唱上一两曲,而且每每听到那一声声或悲怆或高亢或豪迈或隽永或豪放直爽的秦腔时,心里都禁不住地大声叫好。比起那些苍白肤浅的流行歌曲,秦腔更会让你感到一种古朴、浑厚与凝重的古典与历史的美。它粗犷豪放,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其声天摇地动,震耳欲聋,如雷鸣虎吼一般,方圆二三里都能听见,吼者红脖子涨脸,其乐无穷。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发泄内心深处的大喜大悲。秦腔很土,深深的黄土地,是孕育它的土壤;勤劳的劳苦人,是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人们对历史故事的回忆和对百姓生活的讴歌,是秦腔亘古传唱的动力。我想这就是陕西人喜欢秦腔的原因所在吧。

在大学学习戏曲欣赏课的时候,老师说曾经有一个外地人想领略一下秦腔的魅力,便让一老陕领他去村里听秦腔,到村口忽然远处传来几声秦腔,洪亮而尖锐,老陕连声喝彩:“终于遇到老师了,他比我唱得好,他的底气真足!”于是他们飞奔过去,走近了一看,原来是在杀猪。虽说是个笑话,却道出了秦腔的特色———“吼”。

同其他传统曲艺一样,在陕西农村秦腔仍深受百姓的喜爱。因为它产生于民间,能够生动地反映出人民的愿望、爱憎、痛苦和欢乐,反映出他们的生活和斗争,因而有着深厚的根基。每天晌午,路过农家小院,你会听到收音机里传来的声声秦腔。陕西电视台的金牌栏目《秦之声》办了十多年,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老百姓经常用广播和电视欣赏他们钟爱的秦腔。

“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风情一方戏。从深深的黄土地中走来,弥漫着泥土的气息,飘逸着野花的芬芳,但愿我陕西的秦腔能走出西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69145/

陕西典故及陕西人的评论 (共 23 条)

  • 手牵手
  • 龙骥子
  • 月下琼花
  • 吊钟花
  • 过客匆
  • 聿铭
  • 小笨孩
  • 醉死了算球
  • 崔秀
  • 江南风
  • 心静如水
  • 孤帆鸢影
    孤帆鸢影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 草木白雪(李淑芳)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问好作者!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推荐阅读并说 秦腔,不同于典雅雍容的京剧,不同与清丽婉约的黄梅戏,它最典型地反映了三秦大地儿女质朴、热烈、缠绵的性格。秦腔,是陕西的一种文化,是风俗剧种。有人这样给我说;所谓“秦腔”,秦,是取西北三秦大地的秦字,也就指三秦大地;腔,是指腔调,是大西北陕西人的腔调;之所以称作秦腔。欣赏,推荐阅读!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走进陕西,就如同走进了民歌的海洋,在歌声中,你能捕捉到陕西人内心的喜悦......
  • 雨袂独舞
    雨袂独舞 推荐阅读并说 走进陕西,就如同走进了民歌的海洋,在歌声中,你能捕捉到陕西人内心的喜悦,知足与幸福之情,还能听到那“一声秦腔吼,可使八尺男子眼泪流,出嫁姑娘也回头,还会吓死山坡那头老黄牛”的秦歌。它道出了秦人曾经的几许悲怆和深情,宣泄了多少对生活单调的反叛。 佳作!推荐!
  • 晓晓
    晓晓 推荐阅读并说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问好作者!
  • 信天游

    信天游欣赏学习了,问好朋友!

    赞(0)回复
  • 汉茂油桃

    汉茂油桃谢谢乡党介绍!

    赞(0)回复
  • 老桥

    老桥我在西安两年,到过蓝田、周至、秦岭等地,欣赏佳作,赞!

    赞(0)回复
  • 不为

    不为欣赏了 好想去陕西体验一下呢

    赞(0)回复
  • 春风依旧

    春风依旧欣赏

    赞(0)回复
  • 檀香引----朱海燕

    檀香引----朱海燕 欣赏!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问好作者!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