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大荒的秋天

2014-07-07 11:30 作者:北斗星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北大荒的秋天

过去只是在书本上,电视上略知一点北大荒,但真正亲眼目睹北大荒还是这次去亲家探亲才亲身体验到北大荒的神韵。

“北大荒”是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的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的广大荒芜地区,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她的北部是气度不凡的小兴安岭地区。西部是松嫩平原区。嫩江从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与松花江双水合流。东部是著名的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一泻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乌苏里江温和恬静。三条水脉在平原深处幽然相会,东流到海。

这里并非自古以来就荒凉无人开垦,曾经击败辽与北宋的女真人就在此生存发达。清朝时满人大量入关,俄国势力趁虚进入;加上清王朝为了巩固祖先的龙脉,严禁汉人进入东北地区,使得边境千里人迹少见。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日寇被战败后,我们一大批在战火中成长,拼杀在战场上血气方刚的军人,于1951年,他们成群结队地开拔到那片弥漫着烧荒味的广袤大地上,放下“枪杆子”,搭建“地窝子”,战天斗地,百折不挠,在北大荒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垦荒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九六六年开始的“文化革命运动”,一大批“知青”响应“上山下乡”号召,怀着革命的理想奔赴北大荒。激情挥洒在情和革命的呐喊声中,他们热血沸腾地奔跑,从此开始了一代人挥洒着独特魅力的青年华。于是,也演绎了不少悲壮而惨烈的故事。有硝烟中走来的男人和从城市乡村走来的女人,他们有了爱情,有了歌声,有了新的生命……。而我们总是遗憾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他们年轻,且肆无忌惮地把他们骨子里的激情、血性、疯狂、浪漫而又理想的青春骚动得到极限升华。他们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爬冰卧,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美丽的家园。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可以说,整整的一代人对那骚动的岁月是刻骨铭记的,并终生难忘。

北大荒,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部分为低湿沼泽地,生长季较短,但可以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甜菜、高粱等作物,需注意低温冷害。自军人、农民、知识青年进入后,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创建了“851”、“856”等一大批国营农场,现已建成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历史的北大荒已变为如今的“北大仓”。

浩瀚的兴凯湖依傍其旁,秀丽的完达山横贯其中。平均海拔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坦地势。千里沃野上,北大荒人耕种的小麦、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无边。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因此,这里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北大荒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江河纵横,地下水量可观,大气降水充盈,极为适宜农业发展。2912万亩耕地,以盛产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驰名全国。北大荒现有林地250万亩、草原616万亩、水面372 万亩。在利用资源、保护资源、良化资源的进程中,北大荒正在呈现土变更,黑土生金;水变清,清流千里;树变绿,绿满青山的动人景象,成为一座绿色的宝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九月的北大荒,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象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象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来安县工商局 魏来安 二0一三年元月六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67610/

北大荒的秋天的评论 (共 13 条)

  • 春暖花开
  • 心静如水
  • 芊凝
  • 孤帆鸢影
  • 荷塘月色
  • 雨袂独舞
  • 晓晓
  • 雪灵
  • 无不为之
  • 白草诗人
    白草诗人 推荐阅读并说 好文,耐读,给你赞一个。欢迎来逛哦
  • 江南风
    江南风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欢迎空间来访!
  • 浪淘沙

    浪淘沙推荐阅读 曾经荒凉如今丰饶的北大荒!欣赏文笔!

    赞(0)回复
  • 巴吾其仁

    巴吾其仁北大荒如今不种小麦了,也很少种大豆了。问好。

    赞(1)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