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美丽童年之一——我的两位母亲

2014-06-25 07:47 作者:人面桃花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的两位母亲

我出生在城市,长在农村,这与我有两位母亲有关。

父亲是外地人,二十岁不到就来到了晋西北的一个小县城工作。母亲和父亲结婚很早,虽然还沾点亲,但和那时绝大多数人的婚姻一样都是父母之命,媒妁 之言。结婚前没见过几次面,结婚后又都各自出去求学,毕业后,母亲在老家教书,父亲被分到了那个小县城的邮电局工作,婚后七年,母亲才从老家和父亲调到了一起。那时上班非常紧张,晚上开会,加班是家常便饭。产假统一是四十天,所以上班的父母们生下孩子根本没办法自己抚养,于是就催生出了一个特殊的职业,农村里孩子多的人家生下不要的,就代人养孩子,用自己生了孩子的奶水去哺育别人家的孩子,从而得到一点收入补贴家用。这个职业在那时的农村很普遍,特别是离城近的村子,几乎家家都替别人家奶孩子,奶孩子的妇女就被称为奶妈,男的按当地的方言习惯称为奶大。我上边有两个哥哥,都是出生不到三天就被抱到各自的奶妈家寄养起来。到我出生的时候,妈妈说是个女儿稀罕,就多奶了几天,十天头上才抱到奶妈家的。奶妈家是离县城很近的一个村子,叫垚子上,看这村子的名字,就可以想象,那是个很山的地方。全村没有巴掌大的一块平地,从下村向上村走,几乎都是六十度以上的陡坡。更艰苦的是吃水问题,全村只有一口井就在村底那颗大槐树底下。奶大每天担水中途根本不能歇,因为没有一块可以放桶的平地方,只能一口气担回家。关于村里吃水和这口井的辛酸往事是三言两语说不完的。奶妈是个很了不起的女人,他自己有六个孩子,还奶了别人家的三个,一共抚养大九个孩子。上边还有公婆,下边还有两个一生未娶的光棍小叔子,奶我的那时候家里一共有大大小小十三个人,十三个人哪,每天这么多人吃的饭,穿的衣服鞋袜,都靠奶妈一个人做,白天还要去农业社劳动,家里还喂着两口大猪。直到现在只要我一谈起奶妈的这段经历就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忍不住心里的酸楚。

奶妈原本出身商人家庭,当时偏关城内的半条街上都是奶老爷家的店铺.听奶妈说,最鼎盛时期家

里每天都有四十多个伙计吃饭.小镇上的商人不比大城市里的资本家,虽然家底还算厚实,但都是省吃俭用,一

把力一把汗换来的.奶老爷忙外边的生意,在家时很少.奶老娘忙一大家子的伙食,每天天不亮就起来了.奶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爷的家教很严,奶妈的几个哥哥从不敢偷懒,各自照料各自管理的生意.奶妈虽然那时还小,又是家里的独女,

但也是跟着奶老娘早早起来忙里忙外,很小就学会了做各种家务.奶老爷家的店铺很多,家里的房子也很大,好

玩的东西真多,帮奶老娘忙完家务后奶妈就到各处去玩......深人静的时候,钻进奶妈被窝里听着奶妈儿时

故事,看着凝固在奶妈脸上的笑容,我想那可能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吧,安逸,富足而快乐.

奶妈十八岁那年赶上了土改.一夜之间,家里什么都没有了。好在奶老爷平时待下人和善,全家人的性

命算是保住了。但偏关是呆不下去了,全家人只好走口外。他们也许是偏关最后一批走口外的人了。望着已

出落成大姑娘的奶妈,奶老娘心里难受。走口外的日子是不会好过的,一个姑娘家,更何况还没有年轻女孩

走口外的。如何安顿这唯一的女儿呢?最后,奶老娘把奶妈问给了离城二里地尧子上村的一户最穷的人家。

希望从此可以改变她的命运。奶妈就这样没有任何嫁妆地嫁到了穷得连一片席子都没有的奶大家。奶妈不吃

不喝整整哭了三天三夜。但日子总得过下去呀,奶妈说:“第四天我檫干了眼泪,发现结婚那天炕上摆的两

张花被和两个大枕头都不见了,后来才知道那都是借来的。我回娘家拿来了两张被子和一些简单的生活

品,支撑起了这一大家子的生活。从此,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悲伤再没掉过一滴眼泪。可能是那三天三夜

把我一生的眼泪都流干了吧!”

奶大弟兄六人,他排行第三,前边的两个哥哥未成年就夭折了,其实奶大就成了全家的老大,奶妈嫁进去以

后自然就成了当家的人.奶爷爷和奶娘娘都是憨厚老实的庄稼人,家里要什么没什么,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

炊,奶妈就在这个几乎无米的家里把日子过了下来。

图片

在我的记忆里,奶妈一天到晚几乎没有歇息的时候。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先出一大锅猪食,天是谷糠

秋天晒干的菜叶。天和天是猪草居多,秋天就比较丰富,地里收回的小土豆,南瓜等都是猪食的主

料。喂上猪后就开始做一大家子人的饭,那时的饭比较单调,所有的人家几乎一样。早上是酸粥,中午是酸

捞饭,晚上是酸稀饭。菜就是红腌菜,或者炒土豆丝。我记得一到吃饭的时候每人端一个特大的笨碗,奶大

常坐在炕头,奶四就蹲在地下进里屋的门槛上,盛满饭的大碗举在脸前像一座小山。吃过饭简单收拾一下

就去地里干活,中午回来一进门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又是出猪食,喂猪,做饭。下午再去地里,农闲的时候就

去城里卖点地里的土特产。春天的时候是羊角葱,就是第一年的葱不收,第二年春天刚发出芽来,还没完全

露出地面,连根拔出来,据说,这样的葱还治病呢。卖羊角葱的收入是奶妈家那时主要的经济收入,家里一

年的油盐酱醋就靠它。夏天主要是挽猪草。那地方属于半沙漠地带,十分干旱,要想找到草,几乎要翻山越

岭跑好几十里的山路。秋天可卖的东西就比较丰富了,土豆,南瓜。甜瓜,西瓜等等。奶大是个老实巴脚的

人,不善言谈,见了人顶多是咧开嘴笑笑。买东西这样需要交流的活只有奶妈能干,奶大就是负责把东西挑

到城里。奶妈的童年本来就是在县城长大的,城里许多老点的人都认识她,再加奶妈口齿伶俐,为人热情,

在她的摊前就是不买东西,也围着许多人陪她说话,帮她吆喝。冬天相对比较清闲,可奶妈也不能闲着,全

家人的衣服,鞋袜,都要在这时一针一线地缝出来,好在奶二姐奶三姐后来已近能帮她做了,减轻了奶妈不

少的负担。妈妈小的时候老爷身体不好,不能干体力活,家里唯一的男孩子,我的舅舅也早早参加了革命,

离开了家,家里的体力活和地里的活就是妈妈干,所以妈妈小时候顶男孩子用,也没学会做针线,做家务。

再加上工作忙。一直到我后来上了学,我穿的棉衣,棉鞋都还是奶妈给做的。一年四季忙忙碌碌的奶妈就这

样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支撑着这个大家庭。

图片

人真的很奇怪,小时候许多难忘的记忆往往跟食物有关。奶妈给我做的那些食物,深深烙在了我情感

记忆中,让我今后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那种走到哪都找不到的熟悉的味道,就是奶妈用

传递的亲情

奶妈常给我做的一种饼子是我小时候常能吃到的美食。我一直不知道她里边放了什么佐料,那种独特的

味道一直和奶妈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了童年记忆里的一种独特的味道。

那是我刚会走路的那个春天,和小伙伴玩砸伤了脚,其他情节都模糊了,只记得那个春天,奶妈一直陪

着我,在院子里的枣树下铺个小褥子,把我放在上边,她在院子里搭的灶台前给我做这种饼,那饼的葱油味

混着枣花淡淡的香味,一直留存在记忆里。

奶妈知道我最爱吃的是她做的烩菜。后来我上学以后每到星期六一放学就直接背着书包沿着那熟悉的沙

土路跑到奶妈家。只要我一上去奶妈不管在干什么都会马上放下手中的活,先是从瓮里挖瓢黑豆,跑到下村

换回一大块豆腐,然后烧上火压粉条,奶妈走到哪我就跟到哪,她在灶边做饭,我就在旁边看着她。奶妈做

饭麻利,不一会一大盆烩菜就放在了我的面前,捎带着还炸好了油饼。奶妈的烩菜是我这辈子最喜欢的美

味,后来我结婚生子,自己也学着做,怎么都做不出那个味道,在忻州门口西八县的饭店里专门吃这道菜,

也不是那种熟悉的味道。可能留着记忆里的那烩菜的味道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有奶妈独特的亲情在里边。

图片

妈妈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职业女性。她工作认真,为人和善。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那时家里

墙上贴着妈妈的奖状比我们兄妹几人合起来的也多。记得妈妈有个用我们用过的旧红领巾缝制的小书包,那

里边全是妈妈得的笔记本。我小的时候妈妈都舍不得给我们用,直到现在还放在老宅的柜子里。妈妈常拿出

来看看,给我的女儿讲她的故事,给孩子笔记本,我说你放着吧,成文物了。妈妈经常去外地开会,每次回

来就给我们带几只笔,我们都把它视若珍宝。妈妈不怎么会做家务,也没时间做家务,下班后的一点时间还

是加班开会居多。奶妈和妈妈相处得很好,妈在那里没有亲人,就把这四个奶亲家当亲戚来往,这在当时

是不多见的。大部分人家把孩子接回去之后就和奶妈家断绝了来往,怕孩子和奶妈家亲不亲自己。这样的做

法让许多奶孩子的家庭都在感情上深受打击,有的奶妈家在人家把孩子接回去之后怕孩子的父母没耐性欺负

孩子每天

晚上悄悄跑到人家窗台下偷听,看有没有孩子的哭声。还有的跑去学校偷看孩子。。。。。其实从我自身的

感觉来说,孩子对奶妈或者是父母的感情根本不是个简单的单项选择题,不去亲近奶妈就可以亲近父母,人

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很复杂的,特别是这种一把屎一把尿的哺育之情,不是通过记忆,而是通过说不清的一种

什么感觉在传递着。奶妈这个职业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看上去一开始是为了钱,是在做一种交易,可是

世界上什么都可以交易,唯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无法交易,到最后,这种特殊而又尴尬的情感关系让很多家

庭有种无法言说的辛酸。奶妈一直和妈妈相处得像姐妹一样。我六岁从奶妈家回来,准备上幼儿园,结果不

到半年得了一场大病,瘦得走路都摇晃,妈妈着急,奶妈看着也心疼,就把我又接上去照顾了一年,养得白

白胖胖的,要上学了才回来。妈妈虽然生了四个孩子,可是她都没有亲自抚养过,孩子们难免和她有点隔

阂,这是她做女人的一点悲哀,是那个年代造成的遗憾。在我自己当了母亲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了这一点。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母亲和孩子那种肌肤之间的亲近是母女感情产生的基础。妈妈也是在我有了孩子以后才

和我一起学着从洗屎布换尿布开始抚养孩子,补上了以前欠缺的一课。不知道她心里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

触。

上学后妈妈对我的影响渐渐多了起来。妈妈性格和善,从没和周围同事邻居红过脸,见了谁都面带微

笑,周围人说你就没个发脾气的时候吗?现在也有许多人这样说我。妈妈是邮局的发行员还兼管着邮政储

蓄。想想那时妈妈一人就干着现在百十人的工作。每天放学我就先到妈妈办公室看那些新来的报纸杂志,这

对与我后来爱好文学有直接的影响。妈妈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她的顺。妈妈在十六岁那年她父亲就去世

了,我六岁的时候,老娘也过世了,妈妈一直在外地工作,都没能见老娘最后一面。老娘瘫痪在床几年妈妈

也由于工作忙没能伺候几天,这成了妈妈一生中最大的心病。一提起这她就流眼泪。在奶奶年老的时候,妈

妈已经提前退休,她就替爸爸回老家伺候奶奶。那时我已回老家工作,星期天回去看他们,妈妈和奶奶就像

母女俩,奶奶笑得那样开心。妈妈的孝心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现在我也在以我的行动影响着我的孩子,

把这种做人的美德传承下去。

有两位母亲的呵护和关爱,我的童年好像比同龄人更幸福。奶妈的刚强独立,妈妈的和善孝顺,这些都

在我的成长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平和善良,独立坚强,是两位母亲交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

现在让我最欣慰的就是我的两位母亲虽然都八十多岁了,但身体都很硬朗。奶妈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

捷,记忆力超好。去年带她去老牛湾,跟着年轻人一路下来,一点也不落后。妈妈虽然有点耳聋,但腿脚很

灵便。前年送孩子去北京上学还带她去爬长城,周围的游客都给她竖大拇指。我说你看你是爬上长城岁数最

大的,了不起。

人到了一定年龄才会明白许多道理。子欲养而亲不待,爸爸过世后我一直为自己没能尽孝悔恨自责。

现在我最大的任务就是尽我的全力让两位母亲幸福愉快。她们用全身心的爱给了我一个幸福的童年,我要用

孝心和耐性回馈她们一个幸福的晚年。

愿我的两位母亲健康长寿!

也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健康长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64180/

我的美丽童年之一——我的两位母亲的评论 (共 1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