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姑苏行之---网师园风韵(二)

2014-06-24 14:25 作者:真源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走进积善堂,厅正中高悬文征明所书“万卷堂”匾额,两旁挂有张辛稼的对联“紫苒湿千山,铁甲生万壑”。在大厅的东西两壁还有大理石山水挂屏,堂中一式明式红木家具,靓丽而又华贵。在天然几上陈列着园主所珍藏的古瓷、拱石、插屏,显得高雅而有古趣。前廊为鹅颈长椽,廊下一排18扇落地长窗,配以18扇白漆门,这白色屏板不仅与墙面色调统一,增加了室内的明度,对大厅陈设的家具和物品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该大厅的陈设在手法上仍保持了左右完全对称的格局,突出大厅中央正面的天然几、供桌和方桌、太师椅,正面居中的匾额、堂对、楹联也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加上空间悬挂宫灯、壁画,系挂云石镶嵌条屏,形体方正,工艺考究的红木仿明家具,使大厅的氛围更加安详、静穆、庄重。厅前天井种植玉兰两株,寓意玉堂富贵。

梯云室小轩前西墙一座湖石叠成的峰洞假山,有登道曲折而上,可以通往书楼,这里是借“梯云取月”之意。此室是二层楼阁建筑,轩内南北各设落地花窗六扇,花窗裙板上刻有花卉山水和什景图案,当中有一座落地飞罩,雕刻双面鹊梅图,形象逼真,制作尤其精美。院中植春梅、垂丝海棠、花石榴、腊梅、翠竹、黑松、紫薇等观赏花木,高低错落,四季悦目。地上铺的尽是荷花和鱼网的图案,一是弥补了东部没有水的遗憾,二是点题网师园,这里另有蝙蝠和松鹤的图案,此处小院,虽小巧却很别致,颇得造园之精妙。透过窗棂,可清晰看到园内的山水景观,虽目光移到在各个角落。

凡园林大多有读书处,五峰书屋是三开间的楼堂,取名“集虚斋”,此处景致清朗,是读书养性之最佳场所。“集虚”出自《庄子.人间世》:“惟通集虚,虚者,心斋也”,“虚”指心中澄澈明朗的境界,“心斋”为养心之所。集虚斋室内陈设雅致,以竹为题的书画满楹,与竹外一枝轩相呼应,站在天井中间,用月洞门套住竹外一枝轩,可出现一幅外圆内方的云岗立体画。若眼睛疲乏则可登上集虚斋二楼,园中景色历历在目,于疲倦中得以舒心静气、解乏除困之功效。

园内特有的一处精致去处“月到风来亭”,此亭六角攒尖型,三面临水。底部以黄石堆砌了三个石洞,从水底筑基,下细上粗,高出水面约两米,石墩之间临空,恰似深潭增添了空间感。亭内天花板中悬一红木宫灯,亭内悬挂“月到风来亭”的篆体匾额,取自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亭中一面大镜,将明波若镜的水面,天光山色以及对景射鸭廊、空亭等秀美景色映入镜中,大有人在画中游、镜中走之感。在亭中凭栏静观,池南濯缨水阁与池北看松读画轩相呼应,俯视池南岸高低起伏,低处出水留矶。若是在月圆之夜,可以看到五个月亮:天上、池中、镜中、月屏和月亮桌(圆桌),月到风来亭把人与自然界的风、月、水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十分亲切而和谐。亭池周边到石矶的距离,缩短了人与水的距离,蹲石矶可以掬水,可以玩月。亭子挑出水面,可以与秋风相邀与明月对酌,人与清风、明月相伴,彼此亲密无间,这样就赋予这一处景观以人格灵性,构成自然与人生无限广阔的意境。左边的爬山廊是完整的南北长廊,墙壁有文人墨客留下的书法真迹,廊壁间嵌砖镌刻“樵风径”额,樵风即采薪归来乘着顺风,径名寓隐居之意。廊壁嵌有十块书条石,均是名家书法的集中展示。

古城苏州的园林之美,中外闻名。拙政园之舒旷,沧浪亭之朴雅,留园之秀媚,怡园之工丽,风格种种,妙不可言。而网师园作为姑苏园林中的小园经典,其美妙高超之处则在于精巧清俊,气新韵奇,于咫尺之地营造出一番山水真趣。常在一花一木、一亭一榭的培植与构架中,包含了绝大文章,淋漓尽致的诠释了作为园林所具有的风韵雅趣,园内之引静桥便是一例。小桥在彩霞池东南水湾处,呈弓形,全部采用金山石造就。体态小巧,长才2.4米,宽不足1米,游人至此,三步而逾,故俗称之为“三步小拱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引静桥石栏、石级、拱洞一应俱全,是一座地道的袖珍小桥。桥顶还刻有一形牡丹浮雕,线条柔和,花形秀美,真希望能捧在手中把玩一番。

引静桥下是一条溪涧,自南蜿蜒而来。两岸用写意法叠成陡崖岩岸,藤葛蔓蔓,涧水幽碧,虽涧宽仅尺余,但深似不可测。拨开桥南侧累累而垂的络石藤枝叶,可看到涧壁上刻有“盘涧”两个大字。再溯流而上,则有一小巧的水闸立于涧流上游,岸边立有一石,上书“待潮”。桥名“引静”,涧称“盘涧”,闸赋之曰“待潮”三者俱体现了园主的优雅情趣,亦于取名给人予无限遐思。(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此桥飞跨盘涧,使彩霞池东、南两面景物因之浑然而为一体。经桥向东而行,可沿高墙至射鸭廊、竹外一枝轩;向西而游,则见云岗假山山势脉脉,濯缨水阁清风徐徐。一桥引渡于此,使园内增添了一个玩赏的立足点,伫立四顾,古柏苍然,小轩寂寂,宛然入于图画之中。而一个个游动的人,则是一副生动的游乐图。并且,由于四时气候之不同,则可赏之景亦呈千变万化之状。微雨轻飘之时,则见花湿楼隐,一片迷蒙之色;暖阳缓照之际,则有碧波青荷,的确是爽心之景;日黄昏,夕照下满池遍洒碎金;季雪后,一园尽着粉装。诸种佳致,可立于一桥而尽览无余。

引静桥构思之佳尚不止于此,这座凌空横架于彩霞池与盘涧交界外的小桥,不仅隔成了园中水体的大小比照,而且它与西向而去、直至濯缨水阁的石面小径连成一线,使这一线南北更形成了山与水、动与静、明与暗等多种对比,恰如小桥两侧雕刻的12枚太极图案所蕴涵的阴阳互生之义那样,使园景相互辉映,互增雅致,大大地丰富了园内这一角甚至网师园整个中部园区的构筑层次和审美深度。引静桥与西向小径一线之南,是山石嶙峋、松柏横斜的云岗,山中小道崎岖如羊肠,壁峭洞高,俨然一派高山巨脉气度;水桥之北则波际无垠,水涯漫漫。池背山而凿,山临水而叠,水以山衬而益广,山以水映而更高。若无小桥疏,则山迫水面,景物局促,韵味将大减矣。动、静之别在于,桥北是洋洋清波,一派浩然静态,但线鱼噏忽喋戏,芰荷摇于微风,一副生机盎然的形态,静中有动;桥南则虽溪涧幽邈无声,云岗默伏未动,一派安谧和谐的氛围,可是能觉得涧流奔冲有势,水流湍急骤泻,可谓动中有静。

引静桥是园中山水的最佳观赏景点之一。古今造园必有水,网师园顾名思义,以水为主,造园强调叠山理水,理水可艺术直接影响造园的景观效果,现在园中主景就是这一池碧水,水面开阔有限,仅东南、西北角伸出水湾,可还是有水乡漫澜的感觉。彩霞池岸用黄石叠砌,上横下直,大小错落,形成各种洞窟窝凹,形如水口,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沿地设置踏步石矶,可临水浣手洗足,观鱼戏水。彩霞池恰如一方天镜,将穹庐似的天宇一下子变成了无限伸展的浑圆世界。波平时,蓝天行云,楼阁层增,廊而复环,亭阁与山景相映成趣。风乍起时,吹皱一池绿水,楼阁摇曳,云岗游移,曲桥飘飞,一幅活动的山水画轴展现在你眼前,天空水底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奇异的人间仙境,让人心旷神怡。环池的亭、台、榭、廊无不面水形成极为生动的不对称的均衡构图,是水院式闭合空间。为了突出水面平波浩渺的水乡气氛,临水而筑的亭阁、廊楼都适当缩小了尺度。体型小巧轻盈,体量稍大一些的建筑或隐于山石后或远离池岸,不逼压水面,水中不植荷花不设岛,增强了水面的开阔感。一个格窗就是一幅画,通过厅内窗格,环顾四周无数景物画面,似隐而非隐,真是“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人在画中游,山水扑进厅轩,映入眼帘,犹如人就生活在假山真水之中,在有限的空间里引申出无穷的乐趣。

江南名园无数,可就如网师园那样的精致格局,实属少见。园内的任何一处景物,似乎是自然天成,并无人为的摆设痕迹。每一枝树木、花草、山石似乎都是不可缺少的,感觉走进了自家家园那样,很随意的四处闲逛,显得亲切而又随心的自在。耳边舒缓轻柔的乐曲,字字如珠玑落玉盘的评弹演唱,无不引申出江南园林的古典风韵,在喧闹的现代都市里实属难得,是古人留下的弥足珍贵的财富,值此,我们得以身临其境,除了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之外,当又该何以感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63984/

姑苏行之---网师园风韵(二)的评论 (共 12 条)

  • 林玲英
  • 心静如水
  • 雨儿的世界
  • 无不为之
  • 凉夏果青
  • 筱雪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一是弥补了东部没有水的遗憾,二是点题网师园,这里另有蝙蝠和松鹤的图案,此处小院,虽小巧却很别致.....
  • 晓晓
    晓晓 推荐阅读并说 凡园林大多有读书处,五峰书屋是三开间的楼堂,取名“集虚斋”,此处景致清朗,是读书养性之最佳场所。“集虚”出自《庄子.人间世》:“惟通集虚,虚者,心斋也”,“虚”指心中澄澈明朗的境界,“心斋”为养心之所。集虚斋室内陈设雅致,以竹为题的书画满楹,与竹外一枝轩相呼应,站在天井中间,用月洞门套住竹外一枝轩,可出现一幅外圆内方的云岗立体画。问好作者!
  • 沧海一笑
    沧海一笑 推荐阅读并说 好文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推荐阅读并说 引静桥是园中山水的最佳观赏景点之一。古今造园必有水,网师园顾名思义,以水为主,造园强调叠山理水,理水可艺术直接影响造园的景观效果,现在园中主景就是这一池碧水,水面开阔有限,仅东南、西北角伸出水湾,可还是有水乡漫澜的感觉。欣赏推荐!
  • 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 推荐阅读并说 江南名园无数,可就如网师园那样的精致格局,实属少见。园内的任何一处景物,似乎是自然天成,并无人为的摆设痕迹。每一枝树木、花草、山石似乎都是不可缺少的,感觉走进了自家家园那样,很随意的四处闲逛,显得亲切而又随心的自在。
  • 雨袂独舞
    雨袂独舞 推荐阅读并说 若无小桥疏,则山迫水面,景物局促,韵味将大减矣。动、静之别在于,桥北是洋洋清波,一派浩然静态,但线鱼噏忽喋戏,芰荷摇于微风,一副生机盎然的形态,静中有动;桥南则虽溪涧幽邈无声,云岗默伏未动,一派安谧和谐的氛围,可是能觉得涧流奔冲有势,水流湍急骤泻,可谓动中有静。欣赏!问好作者!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