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归来》无路话凄凉

2014-06-09 13:09 作者:孑然漠北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归来》无路话凄凉

延民

人性毁了,躯壳只是形式。《归来》无路心已迷,精神溃散魂尽失。

谈起中华民族,安居乐业当是传统,也是草民的追求。杜甫诗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居,民之大幸福也。有居就有家,有家中国人是很少外出的,甚至不到饿死的地步,亲族之间也是很少以离开为解决问题的第一。如今的高房价时代,祖孙三代攒一套房子,明知是个当也上,为什么?为了居者有其屋,为了有个家。离这个字,在古代中国一直与乱世相伴随,国家离乱,民之灾难。《归来》说的是一个离散的家庭,至于怎么离散,背景是什么,想必经过的人都知道。《归来》中的离,其实是强力的断开,也就是亲人的离散是外力的作用,惟其如此,才充满了悲剧的色彩,生离可以算作悲剧,因为还有一个《归来》,生离后死别呢?这就应该算作惨剧了。对于那段历史的评价,很多人说的很多了,有些评价也很具体。巴金等一批作家深刻反思过,而且还派生出一个文学品种,叫伤痕文学。定义的准确与否不是本文要讨论的,本文谈谈《归来》所展现的人性。中国的电影是把文字作品阉割后的艺术,导演们经过锤炼于此已经驾轻就熟。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导演们有个界限,毕竟投完钱都想着收益,没有人有义务只管创作,无限接近真实,最后把房子、地赔进去,甚至把前途也毁了。

《归来》的着眼点还是展现人性。深入刻画了外力作用对人性的摧残。这种摧残是人性不可承受的,一旦人性被摧毁,动物性就暴发出来。出卖父母、伤害亲人等等的行为都可以用动物性来解释。人如果被动物性占据了心灵,也就成了非人,或者异人类。所有的这一切都会在动物性的爆发中,摧毁人类经过长时间进化建立的伦理原则。于是,连狼群都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发生了。弑亲、弑情、弑友……所有的关系都成了一种疯狂的自保和互咬,人在极端不安全的情况下,自私性被无限的放大,于是人人都成了敌人,包括亲人。直到前不久,还有人在报纸上忏悔举报了母亲而致使母亲被杀害,或者自己曾经打死了老师诸如此类的道歉。问题的关键正在这里,人类有人性,动物性的暴发随时面临人性的压制,于是这其中就充满了痛苦,在恶或者善,或者自认为对与错中,亲情、人性互相交织,让人更加的绝望或者疯狂。

《归来》中的母亲归来了吗?作为肉体来讲,她确实归来了,可躯壳的归来,算是归来吗?当人性被摧残,扭曲,精神崩溃后,这个躯壳还是那个人吗?有人说影片是一种讨伐,笔者以为不是。而是一种注释,因为讨伐并没有具体对象,而注释可以告诉人们部分真相是什么。由此可以让人们去反思,去思考,为什么中国人会有摧残人性为光荣的历史片段,从那个片段走出来的人们,为什么没有忏悔,甚至人性部分回归后,还是如此?人性到底比动物性强多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对于这个家庭来讲,归来一个躯壳但灵魂已经死了的妻子或者母亲,是一种摧残的继续。只要母亲灵魂不回归,那段日子他们就永远走不出来。归来无路满凄凉,这个家庭的背后,是多少个家庭的缩影?

其实人性向来也是靠不住的,因为人性脱胎于动物性,一切的恶与罪,都是人性使然。不管是坚持什么,也不管是为了什么。人性的自私是所有罪恶的源头。这个家庭的人性,也被赤裸裸的端上来,成了电影这道大餐中的主菜。人们观看的时候,当然不会想到自己是其中之一,而所有的人,其实都是其中之一,甚至比这个家庭的人性还猥琐。可是,我们不能过多的谴责人性,因为人性太容易受利益、暴力、谎言等等威胁和欺骗,最重要的是归来后,怎样给人性设立一个安全的边际,让人性尽可能的彰显和善,而不是别的。

母亲的迷茫代表了家庭整体迷茫的隐喻。父女可以冰释前嫌,因为人性可以修复亲情的裂隙,可人性修复不了精神,精神死了,人性也就成了看客。如何让母亲不失掉心灵和魂魄,应该是民族所有人努力的方向。因为母亲代表了繁衍,母亲失魂,繁衍无继。

《归来》很浅显的写了一段历史,或许深入的反思,是导演所不能承受的,但毕竟阉割文字后,还是基本的说出了一点什么。忐忑的艺术也是人性善被压抑的一种表现艺术。导演当然也面临了压力,可这压力可以理解成文艺人自我的一种寻求和进步。《归来》失魂,人性曾丧,如今无语话凄凉,哀伤。但愿真正的《归来》早日到来,让家庭不再承受悲剧,让民族不再伤痕累累,让人性不再羞怯曾经的沦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59522/

《归来》无路话凄凉的评论 (共 11 条)

  • 春暖花开
  • 心静如水
  • 雪灵
  • 荷塘月色
  • 雨袂独舞
  • 龙行天下
  • 晓晓
  • 剑客
  • 林玲英
  • 深渊
  • 樱水寒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