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杂技趣谈
很早以前就听说吴桥是“杂技之乡”,后来听说吴桥一个叫王宝合的被邀请到香港演出,被香港前特首董建华称为“鬼手”,再后来一位同事从吴桥参观回来说:“有机会真应该到吴桥去看看,那里耍杂技真叫绝,王宝合这个小老头真厉害!”经同事这么绘声绘色的一番描述,真觉得应该到吴桥看一看神奇的杂技表演,也萌生了到吴桥看杂技的念头。2009年4月,乘着初春暖融融的气息,我和朋友结伴到吴桥看杂技,乘大巴车踏上了到吴桥的旅程。
临近吴桥,我们边感受到了浓浓的杂技之乡气息,大大小小的店铺门面、广告牌大都是围绕着杂技之乡来的,听导游说,这里的人上至九十九,下至才会走,吴桥耍玩艺儿,人人有一手。不过现在把“耍玩艺儿”改成“耍杂技”了,大概是周总理把吴桥定名为“杂技之乡”后改的。
到了吴桥刚好是午餐时间,我们就在一个外观看似演马戏的大棚式的红牡丹宾馆用餐,这个宾馆设计的独具特色,据导游说,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走红的一部电影《红牡丹》,如今,这部电影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红牡丹宾馆却在“杂技之乡”名声大振,越来越兴旺。宾馆的大厅非常宽敞,特别新颖,环球式设计,阶梯型的客座,客人可以一边就餐一边看演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就是这里的服务员也和别处的大不一样,每个服务员也都会耍魔术,服务员都会表演空中取酒、空手钓鱼等魔术技法,遗憾的是,那天我们去的游客太多,服务员根本没有时间做这样的佐餐表演。我只是亲眼看到和享用到服务员骑着表演车上的菜,也堪称是全国一绝,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吃过了午餐我们便随寿光老乡女导游参观江湖文化城。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成正方形。东城门外,有杂技祖师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塑像。导游给我们介绍说,唐代书生纪晓堂两次进京赶考,因没有行贿,中了进士而被除名,一气之下云游四海,在终南山下遇见了吕洞宾,便拜师学艺,学会了360套戏法后,四处浪迹,来到吴桥,发现这里有一座道观,便安居下来收徒传艺。从此,杂技在吴桥便盛传开来,师传徒,父传子,人人学,家家练,成为名满天下的“杂技之乡”, 全县473个行政村,几乎村村都有杂技艺人,有20多人在国外从事杂技专业,全县40人以上的民间杂技团有76家,门类齐全,节目阵容庞大。包括肢体技巧、耍弄技艺、乔装仿生、动物驯化、硬气功、滑稽、魔术等七大门类,共有1100多个表演节目,真是“没有吴桥不成班。”
一边听着导游的解说就有一大发现,只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赶着一辆老山羊拉着的“豪华羊车”走来,车上挂着牌子写着:坐车拍照收费2元,从车上的图片看到,不少社会名流都坐过这辆“羊车”。我也跟名流们学学,坐上了“羊车”,请朋友帮着拍了两张照片,我下车又急着给“羊车”拍了两张,回来后一剪辑,朋友们都说不错。
我们随导游一一走进江湖文化城,第一个参观的是滑稽动物园,首先看到的是狮子表演。据说狮子寓意吉祥如意,所以吴桥杂技有以狮子打头的传统。在这里,这些猛禽猛兽丧失了野性,变得异常温顺,狮子会钻圈,狼狗能识数,于是,我把相机镜头伸到铁丝网的孔里,“咔嚓、咔嚓......”不停地拍照,让动物神奇的表演定格在镜头里。在兴头上,导游便鼓动说,只要花上10元钱,还能坐到百兽之王老虎的背上照张相,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往老虎跟前跑,我一急之下,迅速端起相机准备给老虎来个特写,管理员一见我携带的大相机进来,就慌了,立即制止了,我估计他也是怕不安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吴桥旅游发现,见多识广的吴桥人养成了好客大方的性格,在“魔术笑园”里,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这一点,女魔术师接连表演了几套魔术,然后把魔术一一揭秘,没有什么蹊跷的,全是使用了专用道具,女魔术师则热情地教你几套小把戏,吸引着买她的道具,开始看似简单,自己怎么耍也不行,经魔术师一点就通了,这时,大家想,来吴桥一趟,五、六套道具也就40元钱左右,带几套回去耍几手也很有意思,也不枉魔术师白忙活一阵,好多游客都纷纷解囊了。
再往里走便是一个杂技小院,里面有四口人:爷爷和一个侄女两个孙女,个个都是杂技高手。大孙女表演的顶技,农家厨房用的铲子、勺子等极难掌握平衡的厨具,都被她十分娴熟地顶起来;小孙女表演的柔术,可以从一个很细的筒子里钻进钻出;到了关键时刻,爷爷何书森开始登场表演了,这位“江湖八大怪”第四怪—鼻奏唢呐震中外,人送绰号“吹破天”。 只见他把点着火的纸团吞入口中,用扇子往耳朵里扇风,烟雾从口中喷出,既惊险又好奇。
接着,我们就来到了鬼手居,这是排“江湖八大怪”之首的“鬼手”王宝合的地盘,他的绝活是“三仙归洞”。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表演过,我心想:这回就可以亲眼见见这位“天下鬼手”了,谁承想这位“鬼手”被邀请外出表演去了,他儿子则首当其冲代父上阵,也没扫了我们的兴,没见到大“鬼手”,但小“鬼手”总算露了一手。他自我介绍后,便招呼大家坐到长凳上,他自己坐在小院的屋门前,把面前的小桌铺上一张红绒布,桌上放着两个小瓷碗和三个海绵球,大家全神贯注,都想看个门道,他指挥着海绵球随意进入小碗内,想进哪个就进哪个,想进几个进几个,同行的一位烟台女游客觉得不服气,就跟他打赌,结果还是输了,观众就一起起哄说让她留下。
在欢声笑语中,我们不觉来到了一个杂技大棚内,观看“江湖八大怪”第五怪“千斤大缸蹬得快”的表演,这是魏春华的拿手绝活,只见她仰面躺在一条长凳上,四个壮汉抬来一口180公斤重的大缸放在她的双脚掌上,她用双脚稳健自如地蹬着大缸,还要邀请一名观众上场,这时,我们同行的一位又高又壮的小伙子自告奋勇地坐进大缸内,但见这位姑娘依然蹬得大缸飞转,真惊人,我以前见过蹬缸的,但从来没见过蹬这么重的大水缸,而且里面还躺着个大活人,这不仅是技、是艺、而且是力、是胆,是杂技艺术与体育的美妙结合,她蹬的潇洒、轻松,正转、反转、侧转、竖转,蹬技有各种花样,使人看得眼花缭乱,难极了,美极了,人人叫好、惊叹!
江湖文化城中心广场的重头戏有:“江湖八大怪”的第二怪—白肚皮上切青菜,只见一个老汉打着熟练的拳法套路走上台来,地地道道的庄稼汉模样,练的是外家功夫。他自称今年72岁了,看起来是那么健壮,他先“啊,啊”地吆喝了几声,就开始表演肚皮上切青菜,只见锋利的菜刀在他肚皮上刀起刀落,菜叶寸断,肚皮却丝毫看不出来,老汉面不改色;在表演脖子缠钢筋现场,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助手把粗钢筋在他脖子上缠了足有五、六圈,并且持续好长时间,解下钢筋后,老汉一点没有变化。
接着看到第三怪“眼里扎出骨针来”,只见老汉把两根两寸多长的骨针送入鼻孔,再从眼睛里冒出来,开始,我离得太远没看清,又转到正面确实看了个仔细,也确实看得惊人。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接一个,还是这个老汉把两个鹅蛋大小的铁球吞入腹中,让别人看是否吞进去了,这一招也确实够难了,见他也表现出难受的样子来,半天再吐出来,这还不算,他把一把两尺来长的宝剑从口中直插胸腹,使在场的游客都心惊胆战。我们观看的第七怪是“刀山爬到云霄外”,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赤足袒胸,踩着铡刀的刃口就往刀山上爬,他父亲则在下面吆喝着:“还敢不敢上?”,小伙子大声喊着“敢”字就往上冲,在十几米高的刀山顶上,让铁杆头顶着肚皮旋转,并且还做出了一个惊险的动作,令在场的游客连称奇、险。
当天观看的最后一个表演是飞车走壁,开始,一位车手就看得我胆战心惊,接着两个,三个车手开着摩托车在一个钢笼内飞驶,上下左右高速飞转,好像摩托车就向自己飞过来,置身在现场确实有一种震撼,没有非凡的胆量和高超的技艺怕是玩不转的,何况摩托车也有出现故障的时候,直到表演结束,我悬着的心才平静下来。
吴桥归来,我感到受益匪浅,此行不虚,“杂技之乡”确实名不虚传,既有代代相传的苦硬功,也有与时俱进的新风景。
乔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