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华盛顿行之五:厚重沉稳的杰弗逊纪念馆

从华盛顿纪念碑向南,不远处有一座圆顶的白色殿堂,那就是杰弗逊纪念堂。1934年6月26日,也就是杰弗逊逝世108年之后,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拨款300万美元,在潮汐湖边建造杰弗逊纪念堂,并为此成立了专门委员会。杰弗逊生前很喜爱罗马神殿式圆顶风格的建筑,这座纪念堂就按这个风格设计建造。1943年4月13日是杰弗逊诞生200周年,杰弗逊纪念堂落成并向公众开放。整座纪念堂典雅纯洁,外围共有54根花岗岩石柱,每根长43英尺(约13米),重45吨,给人一种沉静的感觉。纪念堂的北面是大斜坡状台阶,游人至此都需仰望。从北面仰望,可以看到由8根大石柱支撑的门廊山墙上的一组庄严的大理石浮雕。那是美国独立前夕,杰弗逊等5人受大陆会议委托,起草《独立宣言》的情景。年轻的杰弗逊站在中间,他的左侧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约翰•亚当斯;他的右侧是另两位合作者罗杰•谢尔曼和罗伯特•利文斯顿。这组石雕像的作者是纽约的雕刻家温曼(Adolph A.Weinman),他受杰弗逊纪念堂修建委员会的委托,赶在纪念堂落成之前完成了这个作品。踏上7.6米高的石阶,就走进了纪念堂。圆形的主纪念室直径82英尺(约25米),地面铺以粉色和灰色相间的田纳西大理石。主纪念室四周环绕着16根13米多高的石柱。高5.8米(19英尺)的黑色杰弗逊铜像坐落在1.8米高的白色明尼苏达州大理石基座上,是圆形纪念堂的中心。纪念堂洁白的穹顶是用印第安纳花岗岩构造的,比杰弗逊铜像的头顶又高出了20米。身后的石壁上,镌刻着杰弗逊生前的话:“我已经在上帝圣坛前发过誓,永远反对笼罩着人类心灵的任何形式的暴政。”我们来到杰弗逊铜像前,内心无不涌上一股崇敬之意。我们仿佛看到了他在秉笔直书,从他的笔端现出了《美国独立宣言》和《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等振聋发聩的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他微服私访的身影。我们的耳边不停地响着一个声音:托马斯•杰弗逊是伟大的!
1743年4月13日,在美国弗吉尼亚沙德威尔的一个富裕家庭里,托马斯•杰弗逊诞生了。他19岁(1762年)毕业于威廉-玛丽学院,24岁(1767年)出任律师,26岁(1769年)当选为弗吉尼亚议会议员。他30岁前就精通六国语言,同时对数学和哲学都有一定的研究。他还自学成材,成为一位出色的建筑设计师。不但如此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发明家和音乐家。可以说杰弗逊是美国历史上不多见的才华横溢的人才。30岁(1773年)起,杰弗逊积极从事争取独立的斗争。32岁(1775年),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参加在费城举行的第2届大陆会议,并执笔起草《独立宣言》。36岁(1779年)起出任弗吉尼亚州州长。46岁(1789年)被任命为国务卿。50岁(1793年)辞去国务卿职务,建立和领导民主共和党,与汉密尔顿领导的联邦党相抗衡,,这对日后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57岁(1800年)当选为美国第三任总统。61岁(1804年)再度当选总统。66岁(1809年)退居蒙蒂塞洛私邸。晚年致力于研究建筑工程、哲学、古生物学和自然科学。还制定出一套大、中、小三级教育制度。1812~1825年,他亲自筹划并建成弗吉尼亚大学。1826年7月4日在 弗吉尼亚州夏洛茨威尔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