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又是麦黄时

2014-05-13 21:07 作者:方圆  | 1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清晨,我穿上运动鞋,顺路一口气跑到城郊农田边。

刚下过的田野上,清雾缭绕,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土腥味、青草味,滚滚袭来,沁入肺腑,顿觉心旷神怡!抬眼望去,田野里泛黄的麦穗在朝阳的沐浴下,显得越发金光灿烂。一阵西南风吹来,整块麦田犹如涨潮的海洋,金浪涌滚。远处有一群麻省落在一簇高高的麦穗上,唧唧喳喳,它们可能是在检查今年的麦粒是否饱满。田边的一颗白杨树枝头上跳跃着几只花喜鹊,好像在向路人夸耀这丰收再望的好年景。此时刻,让我回想起了儿时的麦收生活

那还是三十多年前。每当田里的麦穗呈黄的时候,农村人就开始检查、修缮和购置割麦的镰刀、运麦的车子、挑麦的杈,扬麦的木锨、扫把,以及整理打麦的场地和石磙等。这些在中国农村重复数千年,都不大改变的农时操作工具和操作方式,一直被农民世世代代沿用着。

那时候,麦子熟到八九成,农民就开始了起早贪黑的割麦运动,全村老少齐上阵,地里地外,到处是忙碌的人们。遇上老天照顾,一个生产队的麦在一个月内能收割完毕,做到颗粒归仓。一旦天公不作美,收麦运动要拉长两个月,麦子还没来得及脱粒,就在麦穗上发芽或发霉,这也是常有的事。那时的气候没有污染,晴朗天气较多,阳光照射强烈。所以,割麦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早晨和傍晚。为了抢收,人们在早晨三四点钟就起床割麦了,这个时间空气凉爽,等到太阳出来时,一片片麦子早被割倒了。到了八九点钟,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再割麦,主要是把割下来的麦子,用牛马车或架子车运到打麦场上。

麦子收到场里后,摊着晒,晒干的麦子,就要用牛拉着石磙碾,把麦子从麦穗上碾下来后,再把麦秸用叉挑起来,堆成垛,到了天喂牛羊。碾下的麦粒和麦糠在一起混着,先拢起来,等着有风时,再趁着风向用木锨把麦子扬出来。扬场的人要有功夫和技术,扬场时,除了利用好季微弱的风力,还需两只手配合恰当,把握好木锨翻转的角度、方向、力度和高度,这些都到位了,从木锨中扬出去的麦粒、麦鱼、石子、土粒、糠皮等落到地上时才会界限分明,便于分离和再加工。打麦场上的活是重体力活、累活,也是麦收季节的关键活。所以,麦场里的活常常是要让村里的体壮人干,干这些活的人,能最先吃上用新麦面做的馒头、油饼或油条。这也是那个年代,农村劳动力群体中的骨干分子在特殊时期能享受的特别待遇。

晒干后的纯净麦粒用苇子编制的粮圈儿圈起来,根据麦圈儿大小估算出总的收成,再计算出公粮、种粮和储备粮,剩下的才能按生产队当年总工分平均后,按各家出勤的工分值,分给生活粮……(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今年的麦子不错!再过半月多就收麦了。”我循声望去,是一位老人站在麦田边。

“您的地?”

“是!”

“今年麦子饱啊?”

“饱!饱!你拽一穗看看就知道了。”

“能打多少?”

“一千一二!”

“用收割机吧?”

“是啊,现在麦子好收,不像过去,得人割,现在出点钱,请个机器,两袋烟工夫就完了。要说,现在种麦真是省事。犁地不用牲口,麦地不用除草,割麦不用镰,打麦不用场地。现在国家富了,种麦也不缴公粮,还给补贴。”

话语中,透露着老人的得意心境,其实这也正是今非昔比的原因所在。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变迁。人类的各种想和预言,都在逐步实现。科学技术改变了伴随人类生存了千万年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中国的城市和农村都在突飞猛进变化着。

太阳升高了,我道别了老人,转身往回走,身边田野里金灿灿的麦穗仍在朝阳和微风中涌动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51149/

又是麦黄时的评论 (共 17 条)

  • 昆仑一刀
  • A@树欲静风不息
  • 野草
  • 孟杨
  • 堪锦
  • 樱水寒
  • 红彤彤的曙光
  • 燕然
  • 龙行天下
  • 心静如水
  • 低吟浅唱999
  • 凌云
  • 春暖花开
  • 雪灵
  • 婉约
  • 晓晓
  • 荷塘月色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