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乐(二十五)《读中国文化的命运》

2014-04-12 20:21 作者:江边鸟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之二)

梁漱溟先生说:中国有两大古怪点:一是那历久不变的社会,停滞不进的文化;一是那几乎没有的宗教的人生

他断言,假使西洋文化不同我们接触,中国是完全闭关与外间不通风的;就是再走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亦断不会有这些轮船、火车、飞行艇、科学方法和德谟克拉西产生出来。他将永此终古,岂止落后而已!

他认为:其原因是中国社会之“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是比无论什么问题都值得诧怪疑问的。什么是宗教?梁漱溟先生写到:“所谓宗教者都是从超绝人类知识处立他的根据,而以人类情志上之安慰勖勉为事者。人生极不易得安稳;安之之道乃每于超绝知识处求得之;为是作用者便是宗教。文化每以宗教为开端,文化每以宗教为中心。费尔巴哈说,惟有人的坟墓才是神的发祥地。若世界上没有死这回事,那亦没有宗教了。

他认为,“中国以道德代宗教”。在中国替代宗教的是孔子的教化,但孔子的教化不是宗教,孔子极具理性。宗教和道德都是要人向上迁善,但宗教生效快,宗教使人有敬畏之心,道德却没有这个力量。宗教要假借外力,道德全靠内省。那中国没有宗教如何组组织社会?一、安排伦理名分以组织社会;二、设为礼乐揖让以涵养理性。二者合起来遂无事乎宗教了。

他认为,中国民族精神所在是和谐。和谐之点,即清明安和之心,即在理性。但中国的人权自由的观念难以形成。西洋人讲,民主期于尊重人权,而始于限制王权。人权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但在中国由于亲情的观念,存在”伦理亲谊“,权利是难以分清的。“游历欧美的孔大充先生说,中国人是泥和水(混在一起),西洋人的钢铁和石头(硬碰硬)。西洋人要求”一个个人要强起来“,他们要求自由,倘若没有自由,又何有幸福?但在中国,其历史路线、文化背景不同,要求集体强大,个人要靠集体,要依附于集体,其最大的偏失就是个人不被发现,难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本书讲中国文化有五大病:(一)幼稚——人与人之间的隶属关系,无独立之个性,迷信神鬼而排斥科学;(二)老衰——如”礼教杀人“;(三)不落实——西洋文化从身体出发,很合现实。中国文化有些从心出发,便不免理想多过事实,有不落实之病;理想自理想,现实自现实,终古为不落实的文化;(四)落于消极亦再没有前途——人类文化是利、力、理三者循环并进,但中国文化理性早启,利、力不足,难以积极;(五)暧昧而不明爽——“暧昧不明之病与其一成不变之局,原为一事而不可分。

梁漱溟先生说:在中国历史的和平时期,长期的安逸倦怠,在支配者的宫廷里,产生了阴谋,紊乱和虐政。一般民众糊里糊涂期待天命的改变,“真命天子”的出世,即欢迎新的善的支配者来代替。但这只是改变支配地位和国号的政治上的大事件,决不会引起社会本质的变革,等等。

以上是我读《中国文化的命运》 的一些摘录。 可以看出,梁漱溟对中国人的劣根性有深刻的认识。

《中国文化的命运》是梁漱溟先生的讲演稿和遗稿的辑录。他比较研究 中国和西洋的文化现象,他中西贯通懂得中国文化,懂得中国农民,搞过中国乡村建设。我们知道,他作为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抱有强烈责任感。他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有深刻的研究,作过多年的实地考察和实践,但毕竟这些都是书生之举。

梁漱溟毕竟是书生,解放后他仗着和毛泽东是老朋友,仗着对中国乡村有所了解,竟敢逆龙颜当面顶撞毛泽东。毛泽东何许人也,是中国农民的领袖。毛泽东说他:“有人竟班门弄斧,似乎我们共产党搞了几十年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笑话!”平心而论,毛泽东出身农村,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十分了解,又是靠农民运动起家,他的见解当然不是一个书生可比的。他老人家当然不高兴梁漱溟在农民问题上指手划脚。就连梁漱溟 费尽心力搞的乡村建设,也被毛泽东说为“他搞所谓‘乡村建设’,那是地主建设,是乡村破坏,是国家灭亡!”

所有这些,我以为毛泽东对中国人心态的深刻认识,就是孟子讲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现在,相当多的中国人心里,还存在着严重的仇富心态。他们羡慕富人的钱财,嫉妒富人的生活,但他们仇恨富人本身。毛泽东切切能满足这些人的心理要求,毛泽东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带领他们打倒富人,使这些人不平衡的心理得到释放,使这些人看到富人倒霉而产生快意,让这些人在富人身上踏上一只脚,使他们扬眉吐气。

在一个社会“这些人”永远是大多数,所以,毛泽东永远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永远会有大多数的人想跟毛主席干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现在许多人都怀念毛泽东,想再来一次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再来一场文化大革命式的运动,正是这种心理在作怪。

梁漱溟搞乡村建设,是想让广大农民如何学会民主宪政、地方自治,他这样只能“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结果又会产生“富而不均”的社会。所以,我认为他还是没有看透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他那样的人肯定得不到广大贫下中农的支持。

不管怎么说,梁漱溟是个有骨气的知识分子,他敢在大会上与如日中天的毛泽东辩论、争吵,似乎后无来者。

读完《中国文化的命运》,抄了一些书,写了几句感想,以此为记。

2014年4月12日于上海浦东乐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40065/

读书乐(二十五)《读中国文化的命运》的评论 (共 9 条)

  • 龙行天下
  • 心静如水
  • 荷塘月色
  • 晓晓
  • 雪灵
  • 春暖花开
  • 婉约
  • 昆仑一刀
  • 草木白雪(李淑芳)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