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父亲入党

2014-04-10 01:48 作者:赵晓晨(八一军旗)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开出租车的我在一个路口等红灯,手机铃声响起,年过七旬的父亲打来电话:“中午回来吃饭吧。”“大白天的,忙着那!啥事?不能电话里说啊?”苦于一上午连“份儿钱”都没拉够的我,及其不耐烦地答道。电话那一端的父亲欲语又止,过了几秒钟后说道:“入党啦!”听罢父亲那略带兴奋的声音,我哽咽了半天......,车后面催促的喇叭声此起彼伏,“爸,我马上回去!”缓过神的我说完,猛地一加油们“冲过路口”......。这一天我记得非常清楚----2002年7月1日中午。

谈到父亲入党这事,就不得不从我的家族说起。我的祖籍在河北抚宁,在城外不到10公里的地方,位于燕山脚下有一个叫赵庄的村落,一条小河从庄子边的山脚下流过。父亲就出生在这里。在这个庄子里,我们赵姓族群的人占了大半,听长辈说,那时候庄子周围的山啊地啊什么的,我们家族就拥有大半。父亲这辈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在二。爷爷年轻的时候死于非命,奶奶独自一人拉扯着五个年幼的子女,尽管家底“殷实”,除了抚养儿女,作为长房,要强的奶奶还要统管 着家族的大事小情。奶奶不识字,但她深深地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她先后把大(大爷).父亲.三叔和两个姑姑送进城里,上学读书。日本投降的前一年,父亲高小毕业。那一年父亲的叔叔,我的二爷爷要举家来东北(闯关东),因为二爷爷家当时没有儿子,俗话说:不有三,无后为大。这在当时的老家人眼里,被视为“绝户”。于是二爷爷跟奶奶商量,要在父亲兄弟三人中“过继”一个,奶奶权衡再三,奶奶决定把听话能干的父亲过继给二爷爷,就这样,父亲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奶奶,离开了他的骨肉兄弟姐妹,离开了眷恋着的故土,随二爷爷踏上了漫漫的“闯关东”之路,那一年父亲12岁。

父亲随二爷爷一家落脚在了呼兰,表面上二爷爷是烧锅掌柜的,实际上这个烧锅是抗联的交通站,当然,除了二爷爷之外,家里的其他人是毫不知晓的。父亲白天在烧锅学徒,晚上还要帮着二奶奶照顾几个年幼的姑姑。我的父亲----这个不是二奶奶亲生的儿子,在这个家里付出的艰辛,远远比他12岁年龄要大的多......。随着二爷爷.二奶奶亲生儿子的出生,父亲越来越不招人“待见”了,名义上是过继儿子,实则就是这个家的小伙计。除了管二爷爷叫爸,父亲似乎永远称二奶奶为“婶妈”。远离亲生母亲,使父亲渐渐养成了自立.倔强的性格,除了“造就”了一身“好酒量”,还练就了一手好看的钢笔字,直到父亲去世以后,每当看到他留下的钢笔书法“作品”,仍令我羡慕不已。

日本投降后,八路军先于国军进驻哈尔滨及周边地区,为巩固东北根据地.发展生产.支援解放战场,急需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充实到革命队伍中去。闻讯的父亲,趁着去哈尔滨送货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革命!那是1946年的天,那一年父亲14岁。用父亲的话说,他是除了身上穿的一无所有地走进革命队伍。由于父亲有文化.懂财务,他被分配到后方松江省财政厅工作。后来每当跟我们谈及此事,父亲不无遗憾地表示,参加革命一辈子,没上前方打过仗......。

随着大军进关南下,赵庄也进行了“土改”。由于有山有地有房产还有雇工,奶奶的成分被定为“地主”,因为当时父亲.大爹.三叔都是“革命干部”,奶奶又没有“民愤”,工作队对奶奶“网开一面”,没开“批斗大会”,只是没收了财产了事。

全国解放后,随着朝鲜战争爆发,后方的大批干部集体入伍。父亲于1951年穿上军装,以营职军官身份,被编入省军区后勤部工作。一直积极要求进步的父亲,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因为年轻,又有文化,工作也认真,父亲分管的账目从来都是清清楚楚的。前方战事正酣,年轻气盛的父亲把请战书连同入党申请书,一并交给上级首长,因为工作的需要,父亲还是没能踏上前线半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进入1957年秋季节,松花江迎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已是大尉军衔的父亲,正在基层部队“锻炼当兵”,一声令下,他所在的部队开赴抗洪前线。父亲一直收藏着一本复制的录像带,里面详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情景----部队官兵舍生忘死抢险堵漏,最危险的地方,镜头里总有父亲的身影。当时的市委书记任仲夷.市长吕其恩,也同参加抗洪抢险的群众和广大官兵一样,吃住在江边,奋战在一线。录像里有一段老市长与部队首长研究工作的画面,当他抬头看到镜头对着他们时,老市长跟摄像师说:“不要拍我们啦!多拍拍战士.多拍拍群众吧......。”那个时候的领导干部,绝对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至于父亲收藏的这本录像带,2001年因家里失火而被“化为灰烬”了。

抗洪斗争结束后,父亲因表现突出,荣立了二等功一次,被授予“抗洪模范”称号并授予奖章。那是父亲自从参加革命以来,最为“辉煌”的瞬间。只是当时那场“反右运动”正在各地“蓬勃兴起”,父亲的入党问题,又因“家庭出身”而被“搁置”了......。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父亲奉命到地方“支左”。当时的“十大军工”企业,派系林立,武斗愈演愈烈,有的工厂竟然把坦克开上大街,把大炮架在了工厂门口......。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父亲进驻101厂(东北轻合金)。听父亲讲,1967年的某一天,他们正在食堂召开两派“调停会”,临近晚上,食堂的天棚因电线短路,引燃了里面的锯末子,父亲立即同两派群众参与救火。火势出奇地猛,没等市区的消防车赶到,房架子被烧塌了,父亲和二十几个工友被“闷”在里面。凭借着惊人的毅力,父亲爬了出来,在他身边的一位工友也获救了,剩下的二十几个工友,永远地没能爬出那片火海......。那一年我三岁。许多年以后,我问父亲:“那个年代里,你应该有豪言壮语才对呀?”“哪有时间想那些啊,当时就两个念头,一个是还有老婆孩子,还有一个就是老子还没入党那。”说这话的时候,父亲的表情依旧那么平静。

在那次大火中,父亲的一条腿被砸折了。部队首长去医院看他时对他说,又在考虑他的入党问题了。父亲听后异常兴奋,伤还没好利索,就出院归队了。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唯成分论”左右着党组织的意识,“地主”家庭出身的父亲,又一次被“挡在了”党的大门外......。

不久后的一天,母亲接到部队通知,要她给父亲送换洗的衣服,到此时家里才得知,父亲进“学习班”了。直到我长大当兵,1984年夏天去赵庄看奶奶,才在大爹.三叔的嘴里得知,因为父亲入党问题,部队的“外调”人员来过赵庄,一个“二流子”向“外调”人员反映,说1959年父亲带着姐姐哥哥回赵庄带了枪,说这是地主家的“狗崽子”“还乡团”向“贫下中农”示威来了。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年进“学习班”的原因,“外调”人员回部队后,如实地向组织汇报了这一“阶级斗争新动向”,父亲“理所当然”地被“请”进了“学习班”。

按照当时部队的规定,军官是允许随身携带佩枪的,但在当时那个历史背景下,黑白是颠倒的。进了“学习班”的父亲被“摘掉”了领章帽徽,但倔强的他没有交出佩枪,晚上休息时,压在枕头下面的佩枪,子弹依然是上了膛的......。可想而知,“顽固不化”的父亲,入党又“遥遥无期”了。

1971年冬天,姥姥去世了,处理完姥姥的后事,父亲被检查出患有心脏病。母亲知道,这个病是父亲多年的心理压力和长年喝酒造成的。瞒着父亲,母亲找到部队首长,要求父亲“转业”,父亲知道后,与母亲吵得不可开交,在我的记忆中,那是父母吵得最严重的一次......。父亲脱下了深着的军装,转业了。那个时候,我们家装有票.证.现金的抽屉是不上锁的。有一天我拉开抽屉翻找父亲的帽徽,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信封,小孩子的好奇心促使我打开观看,看完后“吓”得我没敢吱声,又悄悄地放回原处,那是父亲的“遗嘱”。此后我留意观察,发现父亲的“遗嘱”也“与时俱进”地紧跟时代步伐,但每份“遗嘱”的结尾,仍然是要求入党的内容。

转业到地方工作的父亲,依旧是那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仍然是苦活累活干在前,“急难险重”抢在先。很快,父亲就成了单位的“救火队员”,哪个岗位出“纰漏”.哪个部门有问题,只要父亲一到,立马迎刃而解,绝不给下面留“罗乱”。于是,入党问题又被摆在了桌面上,结果仍然是“涛声依旧”。

改革开放初期,已经当兵的我,在1985年成为家里的第一个党员,表面上父亲不动声色,听母亲讲,得知我入党的那天晚饭,父亲喝醉了......。从“退居二线”到正式离休,父亲不再提及入党的事,这期间姐姐哥哥先后都入了党,逢年过节一起吃“团圆饭”时,父亲成了少数“党外人士”,嘴上说着党的政策好,可心里仍旧不服输。1998年,部队来哈尔滨抗洪,在江边晨练看到战士们躺在水中休息,父亲震撼了......。在父亲的倡议下,他的老战友.老同志.老朋友纷纷地“解囊相助”,一时间“九站”的江堤上,“老兵”慰问“小兵”的场景比比皆是。父亲用自己的离休金购得20条毛毯,送到战士手中。战士们列队向父亲致以军人最高礼遇----军礼,举起右手还礼的那一刻,父亲,这位“历尽坎坷”的老军人,情感上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

母亲去世后,父亲参加了“老干部中心”的“夕阳红”合唱团,风雨无误地参加着“夕阳红”活动。于是有了本文的开头那一幕......。进了家门,父亲精心准备的一桌子佳肴早已“就位”,“喝点啥?”“随便!爸,今天高兴,老儿子陪你好好喝!”有问有答中,父亲拎上来一桶“小烧”,看着那满满10斤装的酒桶,父亲问我:“行吗?”“爸,今天敞开了喝吧。”父亲破例为我倒上满满一缸子“小烧”,“爸,祝贺你!干!”那一顿饭,我和父亲吃的格外香,父亲“谈古论今”,我索性关掉手机,醉眼朦胧地听着,不时地提这问那......。从中午到半父子俩就这样讲着.听着.喝着,半桶“小烧”下肚,那天晚上,父亲和我都喝的“不省人事”......。

2004年冬天,父亲带着追求了一生信仰的满足感,离开了人世。整理父亲遗物时,存折.首饰.衣物我都没要,只捧回了一个“沉甸甸的”小包裹,那里面装着对父亲奋斗一生总结----奖章.纪念章.各种徽章......。

正所谓:历尽磨难痴心不改,为信仰苦苦追求一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39128/

父亲入党的评论 (共 1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