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个家

2014-04-01 20:12 作者:云胡不喜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是放学后才听说婆婆突发心脏病去世的消息的,推门而入那间供满香火的内室,婆婆的黑白英容照赫然映入我眼帘之内,人头攒动的周遭之外,我只能远远观望那张黑白不易的面容,末了,那些黑白记忆片段又一步步走近了些......

这个婆婆是我相处十年的邻居兼房东,因为她的为人之亲和,处事之慎微,以及她这十年来对我若亲奶奶般的慈祥,我对于她的称呼,早已从儿时的“房东婆婆”过渡到亲切的“婆婆”之呼唤了,而今想来,即便是再亲昵的称呼,也都唤不会一个大活人了,便又是一阵心头的绞痛.....

婆婆的老伴是一个形同瘦柴且固执如石的小老头子,七十多岁的年龄了,腰背曲躬成了不小的弧形,却一味地固执着不肯撑一根拐杖,说起来那倒也实在,他那般瘦弱无力的身躯,即便是孩童般瘦弱的躯肢,也该是支撑得住了。同他不肯撑拐杖一样固执的是,他是从来都不愿意动手做家务的,于是他和老伴儿一起经营起来的小商店便成了他日唯一的工作——有子女代为进货,有老伴儿身体力行地做家务,这老头儿每日每夜便是无事当贵,一份报纸、一件白色背心、一把紫藤交椅便算是过了一个天;一份报纸、一件大破棉袄、一方阳光,便算是过了一个天。所以,老头儿给我的印象便只剩下了两个:一个是愁如锁、眉头皱地坐在小商店里看门面;一个是愁如锁、眉头皱地坐在小商店门前看报纸。唯一不变的,便是他那头上极深的抬头纹,如水吹皱般的摇曳着。

而婆婆一天的生活恰是相反。婆婆除了平日要帮老伴儿照顾门面,还得花尽心思地每日做着不同花样的菜色供老伴儿品尝,由于婆婆是信了十几年佛的人,所以在她家中从不见荤腥,偶有荤腥,也都是老伴儿馋了嘴的缘由。我与婆婆也算是因缘际会的,她的拿手菜,也都被我一一尝了个遍。

事发之因,是因为我儿时的羸弱多病,奔走多处无一而终。听人说吃了供奉给菩萨的蔬果,便能驱逐百病,疾病之处,乱投之医也是不少,可母亲唯独是不大愿意求神拜佛的,这在一半的中国人心中,是圣;在另外一半中国人的眼中,却是迷。彼时的邻居街坊亦谣传着这样一方传语——求神拜佛真是信不得的事儿啊!凡事要讲究科学,那求神拜佛的婆婆本就是迷信的产物嘛!信不得,信不得的啊!恰好母亲同邻居们都属这后一辈,对迷信,本都是怀着“信不得”的态度处之的,可为了病痛缠身的我,也顾不得什么原则问题了,而后,婆婆的一颗供奉过菩萨的青苹果,便由此成为了我生命中第一道“佛家拿手菜”。

你说这世间之事,也是奇怪,很多超自然现象,确实不是现代科学之力可及的。自从吃了那个青苹果后,我的病情竟然从此大有好转,喜极而泣的母亲干脆举家搬至婆婆家,日夜以继地向“菩萨”索要朝圣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便是我与婆婆的缘分,由于小时候与自家奶奶关系疏远,这佛家的婆婆便成了我亲家般的至亲,而后病情痊愈了,我亦有此机会吃了婆婆十年的拿手菜肴。

而此过程中,那些狐疑观望者们,见势大有好转,便纷纷投向婆婆的门户索要起了供奉品。而佛家之人,本都是普度众生的呀!婆婆这些年来,竟没收取我们这些邻居一分一厘的钱财,反而是她乐于“疏财”的行举,叫那些“不洗澡”的邻居们汗颜不已。

细算下来,这中国人生来却都是不爱洗澡的!察纳觉事有变,便换了一身新的衣裳对人处事,遇一个人,便换一身衣裳,却丝毫不以为别人闻不出自己身上的铜臭之味,久之,不洗澡的人多了,我看也不大多的人闻得出异味了!

可这满堂的香火可无异味?望着悬挂厅堂的黑白头像,收拾完这些残碎的黑白记忆,我可以做的,便只有上前多磕几个头,以慰婆婆的在天之灵!

我想,在某种程度上,是婆婆教我认识了一个女人的一生的——女人生来脚便是比男人要小许多的,面对着同样漫长的人生道路,小脚的女人是要比大脚的男人多付出很多的努力的。

婆婆如此,我便由此将镜头转向了失去了老伴儿的爹。

那个平日里看起来“悠然自得”的老头儿,一生中付出的脚力,比婆婆要少很多吧?可这瘦弱的老头儿,叫我却也实在想不起命运有何等的眷顾他。失去了老伴儿,这素来固执的老头子,也撑起了梨木的龙头拐杖,舒展开了紧皱多年的抬头纹,一个劲地呆坐在商店门前,不爱看报纸了,却爱上了那一方从天而降的阳光,凝视着最不可直视的阳光,呆坐着......听母亲说,这老头儿昨个儿自个儿做饭,放了一碗米、大半电饭煲的水,结果稀里糊涂地吃了一天的稀饭......

后来我的年岁大了些,便离开了那个住着婆婆与爹爹的“家”,只身来到了外地打工。

偶有想起那个年迈的爹爹,烙刻在我心中的,却不是他一味的顽固不灵——一个古稀老人,可以把逞强掩藏得如此完美,都算是岁月沉淀而来的吧!

现在每每从公交车的起点站坐到终点站去上班,再从终点站坐到起点站回家,这一车的风尘之中,我记得最深的人儿,却还是婆婆,我想,这看似无疾而终的世事,却都是有始、有终的。和公交车的起点、终点一样,在某种程度上,起点站和终点站是没有绝对的区分界限的,却都是固有着的存在体——倘若一个生命可以把她一生沉淀而来的最后几年岁月,全部施爱于一个初始不久的生命,这便是这世间最叫人肃然起敬的力量了吧!

对于可以“吃到”婆婆生命中最后几年的“菜肴”,我是深感荣幸的。一直记得龙应台说过自己在《家》中对家的层次区分——少年时,对父母辈的依偎;成家时,与配偶的相濡以沫;老年时,对子孙的提携。

这番对家的区分层次,幡然叫我觉察到了——婆婆在老年之时,也是有三个家的啊——我、婆婆、爹爹,在这种程度上,不就是一个生命一生中可以经历的全部层次的家吗?

念及此处,又是一阵痉挛——好好的三个家,都怪婆婆!都怪婆婆!都怪婆婆“毁”了这三个完整的家!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36125/

三个家的评论 (共 1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