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灿烂:其他诗人
中国古代星空灿烂,除了六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外,尚有大量优秀诗人,他们共同充实汉语诗性谱系,并以作品留下各自的心灵轨迹与诗歌律令。这里推介六位我较为喜欢的诗人,其中阮籍曾被李泽厚先生视为六大诗人之一。
1、阮步兵
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作品主要有《咏怀诗82首》、《大人先生传》等。钟嵘《诗品》置阮籍诗歌于“上品”:“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有诗评认为,阮籍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写晦涩诗的诗人。笔者不以为然。只因诗人的个性虽突破了现实的沉渊,致使咏怀这一意态径呈风骨朗朗,而字里行间犹泛恐惧与忧郁之光。在此意义上,情怀与风骨相互激荡,忧郁仍被推向玄泛的边缘。由于阮步兵特有之谨慎和玄泛,性命虽得以保全,却也冥冥中丧失了大诗人天生应有之“反骨”。惜乎,阮步兵。
2、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陈君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地会稽。儿时被寄养于钱塘杜氏,故名客儿。儒道释俱通,文章称江南第一。性喜登临,成群结队。“寻山陟险,必造幽峻;岩障千重,莫不备尽。”其活动范围主要在会稽、临海之间。曾发明一种木屐,专为登山之用,世称“谢公屐”。晚岁迁广州,不幸被判弃市。有《谢康乐集》传世。中国山水诗鼻祖。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有诗评认为:谢诗忧伤与自怜的情味蔓酝纸间。但笔者认为其诗并不沉溺于忧伤与自怜。总觉得谢诗是在字纸之外的,有种深沉的寄托。我以为这种“寄托”,源于诗人“志”与“乐”的诗性张力。也就是说,诗人“志”在道,“乐”在山水,并借助情感与山水的贯通与灌注,彰显诗化自然的可能与韵致,尽管情氛和调子仍显玄泛。
此外,我们不要忘记,谢灵运曾参与佛经的翻译,从而贡献了所译佛经中部分之优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3、陈子昂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人。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同时关心国事,虽中进士,然政治抱负终不得施展。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有《陈伯玉集》传世。子昂颇具悲悯情怀,举凡宇宙沧桑、个体感悟,无不“挟”之笔端,并从心流出。在诗歌的表现方式上,朴素而直接,但以质胜又不乏意态跳跃。那首《登幽州台歌》就是小时空(幽州台)与大苍凉(命运感)的诗意图腾,与古希腊诗人荷马慨叹“万代如落叶”可谓殊途同归,同属人类永恒的悲歌。只因死亡虽不绝如缕而生存仍要继续,悲悯便成了自我辽阔的内在动因。诗人也因此诗的成功而不朽。另有一点值得注意,子昂在抒发“平生白云志”之余,更有“多谢忘机人”的禅意领悟与愉悦体验。
4、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诗名盛于唐开元、天宝间,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居时创作不少禅意盎然的山水诗。晚年长斋禅诵,不愧“诗佛”之称。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传世。苏轼评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主要体现在描写意态自然与禅悦体验方面,举凡名山大川,边疆关塞,乃至小桥流水,私家住处(诸如辋川别业),都能物我浑然而光洁鲜活,虽着墨不多,然境界独造,整体上勾勒出意态山水、意态情氛、意态音韵,无不空明而幽美,仿佛竞相偕适,从而把诗推向画的极致,同时又把画推向诗的极致。此乃诗人“墨点三千界”而“气味当共知”之诗画同构路径。
5、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号柳柳州。出生于长安,客死于柳州,托孤于韩愈。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为柳州刺史。贬迁之间,故乡以远,漂泊与创作却相得益彰。作为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之一,柳宗元部分诗名难免为茂盛文名所“遮蔽”。然柳氏透过政治理想、禅宗情怀与家园意识等层面,在诗歌中第一次把乡愁意象化与普遍化,从而唤起乡愁记忆与美学自觉。也就是说,诗人成功创造了“乡愁”这一诗歌形象,将离乡、望乡、回乡作为人类命运象征的三部曲。而想象中的乡愁,随着象征三部曲的转换或者变调,相应也有不同心境与不同意境的呈现与传达。那种“荣贱俱为累,相期在故乡”,“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的诗性抒发,无一不导向乡愁的心灵震动与普遍共鸣。因此笔者以为,探究“乡愁”这一诗歌形象,就可以直抵柳宗元诗歌的审美内核。
6、天然和尚
函罡(1608—1685),字丽中,号天然,番禺(今广州花都)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赴江西庐山,三次拜谒名僧空隐禅师道独于黄岩,祝发为僧,法名函昰(同“是”),住归宗寺,为曹洞宗第34代传人。后居广州雷峰海云寺,历主华首、海幢、丹霞诸刹法席。组织文社雅集,并以亦诗亦偈的方式开示弟子、接引学人,开创了有清一代岭南佛门诗僧辈出的海云诗派。作品以大型组诗《雪诗》为代表,有《瞎堂诗集》20卷传世。
作为岭南佛门领袖,天然禅师于明末以“选官”不如“选佛”的信仰取向而闻名,更于清初广开道场,成就明朝遗民(诸如金堡等)以及时人“逃禅”之举。而亦诗亦偈的诗教路径,成了天然和尚应机弘法的载体,也助推曹洞宗由定入慧的宗风进一步阐扬,使岭南禅藻蔚成风气。天然禅师的诗以纯正而柔和取胜,更以清凉而深情的喻示打通生死禅关。在《雪诗》大型组诗中,有一首很特别:“松根一夜拨红炉,烧尽秦灰入玉壶。万古江山只若此,琼楼歌暖漫呼卢。”
此诗中心意象“雪”与“红炉”或者“空枝”等等构成意象组合,产生陌生化的审美效果,达到“雪诗”整体上应有的智慧高度。
星空灿烂:其他诗人的评论 (共 15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审核通过并说 请写下评语欣赏精彩之文问好朋友! 希望去空间一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