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堂祖父曾开发

2014-03-27 20:07 作者:向宁  | 1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祖父曾开发

我的堂祖父曾开发住在江背村小组。江背村和田村的间隔距离只有上百米远,中间只隔几丘农田和一条小溪。稻田都分布在小溪的两侧,小溪上有一度两米长的石拱桥,村民每天都要从这桥上经过。在旧社会,江背村主要有两部分人组成:一是读书做官的,二是地主经商的,我的家族大概属于前者。然而,世易时移,自从解放军的大炮打开了山门,从此山里的财主就不见了,读书人也很少。代之而起的是贫下中农闹革命,其结果是任何人都得自食其力,任何人都要靠劳动为生。我的三个祖父也不例外,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种田人。在江背村人眼里,他们个个都有为人称道的品行。他们虽年届古稀,但村里人都很敬重他们,连小孩都要敬畏他们。

堂祖父曾开发是一个人人见了都要畏惧三分的老汉。他长得人高马大,四方脸,六尺多高,剃平头,形貌魁黑,粗俗强悍。他平时总穿着一件灰布青衫,很像古典小说中的张飞。七十多岁的人,他走起路来还是一阵风。他见人话不多,但只要一开口,便是冲天嗓子。因为没有儿子,老人一生靠自己养活自己。老人们农闲时在村口闲聊,开发公公总要坐在中央,但他很少说话,只是到最后或关键时候才接上一两句。他见识广,只要有人向他问及如何跑鸭种薯之类的事,他便会劈头盖脸地教育你一番,直到让人叹服为止。他一说话,四下里便鸦雀无声,无论大人小孩没有敢和他争辩的。无论村里发生什么事,只要他接上话把,都要和人争出个水落石出。对于开发公公的看法,别人只敢恭维,除非不要命的人才敢跳将出来,才敢说反话。在走集体化道路时期,因为开发公公秉性刚直,生产队就分他做看护员。到天,田里都种上了红花籽、油菜和各样青菜,为了防止猪牛和鸡鸭到田里捣乱,这时看护员的作用就大了。无论阴天还是晴天,开发公公总要在田径坎背转悠,手里总要拿一根竹竿,见有鸡鸭下田,他就会毫不客气地把它们打死。因为他是强硬汉,打死了畜禽没人敢找他算账。这样村里的油菜红花籽反而保住了。对村里发生的坏人坏事,别人大都喜欢道听途说,而开发公公却不同,他总要找人问个究竟。不烦过街走村也要帮人弄清原委,对者首肯,不队者一定会受到他的呵斥和剥削。如果听说有人受冤辱,他老人家一定会气得两眼冒花,抓拳出汗,额上清筋毕现。他对受害人总会抱愤愤不平之心。

村里的小孩见了开发公公没有一个不害怕的。只要开发公公在路上碰上了小孩,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有事无事,他都要对着小孩猛吼一声:“抬起狗头,跌下塘去!”原来开发公公是想提醒小孩走路要小心。可是只见开发公公把话说完,他的两只眼珠就会睁得老大,面堂更加发黑,加上胡子邋遢,很像张飞阵前叫骂,怒发冲冠,谁都看了吓人。所以,小孩见了他都尽量弯着路走。尽管如此,开发公公在江背村还是受到很多人的敬重。

开发公公有一手绝活,那就是捉王八。这一点村里人没有不称道他的。老人家一生劳碌惯了,打早打也不停闲。他一出门,腰里捆着个竹篓,手里捏着一把钢叉,后面还跟着一群好事者。我也看过他几回下水,起先,他和大家一样,站在塘岸上,两只眼也和大家一样在塘面上扫来扫去。等过了一会儿,其他人不注意了,他突然下水,把钢叉往塘低一插,汩汩的水泡就上来了。接着他把青衫脱了,露出两排干枯有力的肋骨,使劲往水里一蹲人不见了。约过了擦火柴功夫,人又上来了,这回他手中托起的是一个怒目吹须的王八秀才。这时岸上看热闹的人无不欢呼,夸他手艺高超。开发公公就是这样一个人,既讨人喜欢,又讨人敬畏。可是,这些事只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今天把它记录下来,是为让后人纪念他这个人,知道家谱上曾经有一位奇怪的公公。

2004.8.23(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做大事与走小路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做事难,做大事就更难。我们知道,在革命老区的基层单位,如县乡镇、文化局(站)、农林水利局(站)等,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积累了不少知识文化人才。他们平时在基层吃了很多苦难,为了争取功名,于是一些人想起要做大事,如想搞点文学或科学研究。可是基层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没有搞学术的风气。所以,从领导到平民,见了这些“做大事”的人,大都会嗤之以鼻,或阿屎隔三丘田。也有人就像黄鼠狼给鸡拜年,见了他们从没安好心。我算是这几个“文化怪人”中的一分子。我本是镇里的一名干部,但命运注定我此生要做大事,而且要做别人不敢做的大事。所以,命运注定我此生要走别人不敢走的“小路”。这就是一个人“天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工作之余开始从事经济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可是,由于社会经济落后等原因,致使中国的很多基层社会还处于野蛮未开化状态,如一般领导干部对文化科学不理解不支持。就这样没过多久,我不但丢了官,工资也长期长不上去。十多年来,我尝够了酸甜苦辣的滋味。一些领导听说我是研究消灭剥削的,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也有些人不但不鼓励,反而痛恨打击。我常想,中国和世界人民难道不需要消灭剥削吗?不!老百姓永远需要消灭剥削!原来只是政府内少数腐败分子无人重视这项工作,作为人民的敌人也有人站出来迫害这项工作。然而,正是腐败分子的所作所为违背了共产党的宗旨,违背了宪法的章程,违背了人民的利益。现在也有人借发展私有经济之名,站出来否定消灭剥削这项伟大工程,甚至有人公然鼓吹剥削。这些恶劣行径完全违背了党的纲领,是彻头彻尾的反革命。

如何正确处理消灭剥削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正确的观点是:既要发展经济,也要消灭剥削。因为如果不消灭剥削,发展经济就会受到阻碍。从长远看,如果借口发展经济,任凭剥削横行,随着剥削的地盘扩大,人民的政权就要翻船,社会制度就会不可挽回地改变,人民就会再次陷入奴隶苦难的深渊,人民用血汗生命打出的江山就要丧失。所以说,发展私有经济一定要走消灭剥削的路子。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显然,如果走马克思的路子一定走不通,因为马克思消灭剥削的方法是以消灭私有制为前提,这和消灭剥削既要发展经济相矛盾。所以我们绝不能走马克思的路子,我们一定要走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消灭剥削的新路。然而这正是现代经济学家所开辟的光辉大道。我们绝不能让这条人类通向希望的唯一大道被腐败分子毁灭了。

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信奉读书做官是正道的理念,然而,这条路充满了风险和曲折,因为自古多少人在官场上浮沉失意。即使到了21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也没有改变多少。你想做大事,想为人民为国家做大贡献,你就得准备牺牲一切幸福甚至生命。就拿我来说,搞了大半辈子的理论研究,自身也就苦了大半辈子。家里打开门没有柴米油盐不算苦,来自社会的种种歧视和压迫才是最大的苦。所谓苦就是“风盈门”,没有欢笑只有忧愁和担心。夜半醒来不是见害死鬼,就是中见白头鬼。所以说,在中国做大事是很难的。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得向西方学习,学习他们的革命人文精神,学习他们崇尚科学和真理的决心。

每个人都是肉身凡胎,如果要做大事,就一定要有承受大苦大难的勇气。怎么办,一个人的动力从哪里来?这里有许多原因,既有家庭和教育的熏陶,也有环境的磨练。在我国,只有极少数的知识分子出身书香门第,由于他们的父母是读书人,所以这些人有比较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加上他们又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在党的指引下,能够走上建功立业的道路。但是据估计,我国有90%以上的知识分子来自农民工人。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大都生活在清苦里。他们的父母兄妹生活在农村或城市,为了生计他们的亲人正在勤奋工作。受家庭的影响,这些知识分子大都有吃苦耐劳做大事的愿望。正是有这样的经历,才使他们特别能做大事和能受重任。为了做出成绩,这些知识分子一生忙忙碌碌,很多人一生活得象农夫或象矿工。尽管他们吃了很多苦,但他们无悔人生。用行话说,这些做大事的人就是“天命”在身。正是有“天命”在身,这些人无论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他都会为了一个目标奋斗不息,即使碰到九级地震也不能改变他的意志,直到最后取得胜利。就像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唱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原因,和大多数乡下种田人一样,我的青少年时期也是在苦水中长大的。正因此,我从小就立志要做大事。因为“天命”在身,即使分配到农村基层工作,我仍然不忘自学成才。山沟里没有书籍,就把报纸当书籍或者到外地买书。我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一边搞理论研究。正是有这样为人民的做大事的动力,尽管我长期生活在南蛮之地,生活常常会走在刀山火海上,但我的志向始终坚如磐石,风吹雨打也不会动摇。如今,我的工作和生活虽然改变不大,年龄也越过了青年,但我为科学奋斗的心却不会老。

2005.2.9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34302/

堂祖父曾开发的评论 (共 1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