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果盘剩下一个水果说起
从果盘剩下一个水果说起
文/观鹅会意
大家在家里或者外面,都会遇到果盘里剩下一个水果的情景,就从这一个水果的吃法,也可以看出来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秉性。
可能看客会有疑问,吃水果还能看出来一个人的秉性?这个是完全可以看出来的,古代不是有孔融让梨的故事吗?它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下的一个家庭道德教育故事。看上去是一些家庭日常遇到的小事情,但却在里面蕴涵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做人的大道理。
自私类的人,他看到果盘剩下一个水果是不会考虑别人的,而是“义不容辞”地拿起来独吞。
原则类的人,他看到果盘剩下一个水果是不会自己占有的,循规蹈矩的性格驱使他用刀把水果分成几份,他只吃其中的一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情调类的人,他的秉性总能激扬起温馨快乐的气氛,他会笑嘻嘻地拿起果盘剩下的一个水果,让全家人轮流咬着吃掉它,家里的温馨、温存、温情,就在他手中的水果传递着。
和善类的人,他的秉性总是谦让着别人,他那宽善忠厚的心灵,会驱使着他拿起果盘里最后一个水果让给老人或孩子吃。
《菜根谭》有短文云:“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遇上它就会生长;念头忌尅的如朔雪阴凝,万物遭之而死。”文意为: 一个胸襟宽大忠厚之人,好比和煦温暖的春风,能给万物带来生机;一个胸怀狭隘刻薄之人,好比阴冷凝固的霜雪,会给万物带来萧杀。可见一个人的品行,不仅决定着他自己的生存价值,还影响着他的生存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果盘”剩下一个水果的机会有许多次,你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对待“果盘”剩下一个水果的各种表情。有自私自利之面孔,有好大喜功之面孔,有沾沾自喜之面孔,有吝啬贪婪之面孔,有清高偏激之面孔,有争名夺利之面孔,有淳朴和蔼之面孔,有淡泊存志之面孔,有自愚难识之面孔等等。做一个品德高尚之人,首先要做到为人随和情感率真,以诚相见而无需娇饰伪装自己,骨子里就不存在嫌贫爱富重财轻义。
狂风暴雨过后连着几天阴雨绵绵,这样的天气就连飞禽走兽也会感到哀伤忧虑,缩头缩脑饿着肚子蹲在窝里,因为这样的天气它们难以出去觅食。晴空万里气候温暖的季节,不仅是禽兽有神,连草木也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间不可以缺少祥和之气,人心不可缺欣喜之情。
当今人类社会又产生出一类人叫“月缺族”,他们挥霍享受的程度超出了常人范围,人们称之为“奇葩”,他们可以把自己每个月的工资吃光花光,挥霍到半个月就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然后就向省吃俭用的父母索取,这些人不仅缺少生活的磨炼,也不知道生活的艰辛,更不知道怎么去孝顺自己的父母,就知道自己自私自利过度的享受。所以让鄙人理解这样“奇葩”,一种解释为社会中的另类,一种解释为社会中的人渣。
当果盘剩下一个水果,看客朋友你是怎么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