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俗与雅

2014-03-11 08:40 作者:杏林鸿雁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指般粗的黄金项链圈在脖子上,是否有雅感呢?值得商榷。同样,西服革履加领带,如果颜色搭配过了三色,也给人莫名的滑稽,与雅无缘了。女人天性美。然而浓妆艳服非但不能给人以美感,反而常觉得俗不可耐。曾见过一女孩,黑色的裙子配以白色的十分得体的衬衫。那种高雅摄人心魄,疑为天女下凡。有人举手投足之间就给人以脱俗感,那种雅是无意间的流露,做作不来的。

俗,望字生意,人吃五谷为俗。其实谬也。俗字的本意是“有七情六欲的凡人”。《说文解字》说,俗,习也。也就是流行的习惯、风尚、传统之意,名词。比如“移风易俗”的俗是也。后来演变为形容词的俗,有了“平凡的、流行的、大众的 "之意,比如"俗语、俗话"。人嘛,总是以个性的标新立异的为美的,于是,形容词的俗,其词性流行的、大众的就演变为"平庸的、缺乏教养的"之意了。也就是人们常常鄙视的俗了。于是,和大家一样,就是俗气、庸俗的事了。

雅,《说文解字》说:楚也。也就是有着美丽的鸟毛的一种鸟而已。后来演变为形容词"优美的、高尚的、有风度的 "以及同义的副词了。谁不向往风度翩翩?于是人们拼了命地脱俗追雅了。

小指般粗的黄金项链套在脖子上,显然是"一种美丽的羽毛"。然而这种并非大众之流行的,自以为雅的装扮,为何在有些看客眼里没有觉得雅呢?有趣。脖子上的黄金炫的其实还是大众化了的俗进而演变为平庸的俗呀——因为金子大家都所欲也。因为你炫的还是大家都想要的或者都能做到的东西。于是,粗大的金子项链看似美丽的羽毛一般,还是脱不了一个俗字了。这大概就是大雅变为大俗的来历吧。同理,画中的俗物能让你联想到大自然的美妙而给与你哲学的启迪精神的愉悦,于是,大俗变大雅了。舞台上,能把大俗演绎的出神入化的人,自然也是名角雅士······

家庭装修,也是雅俗大战的结果。有的家装虽然豪华、名家墨宝荟萃,但由于不懂得国画中的“留白”,于是不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除了炫耀而带来的俗,自然与雅无缘。最主要的,这种豪装显然是哲学素养不足的表现:天天满眼的豪华也就无所谓豪华了。再豪华的装修也有美人迟暮的一天呀,远不如一花一草的时常变化所给人带来的喜乐。家不是博物馆,于是,满目的墨宝、古董就似乎并不能给人以雅感了。

窈窕淑女的紧身连衣裙,自然是悦目的。曾见一中年女人着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发福的腰间赘肉被紧身的裙子勾勒出数个“游泳圈”而一如乳房般随步颤抖,雅哉美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雅俗与美丑有点类似但又不是一个概念。雅肯定是美的,但美却不一定雅。美女蛇样的女人断不能给与人雅感的。舞台上的鸽光彩照人,但她在现实中的一句“你知道我是谁吗”所展现的不可一世的高傲,是雅是俗是美是丑,我想大众心里自然是有一杆秤的了。雅一定不会给人以伤害,美有时却有某种咄咄逼人之感的。丑陋的人或事一定惹人厌恨的,但被称之为俗或俗人的,人们往往一笑了之,不与其为伍也就罢了。无论东施效颦给人什么样的俗感,人们内心深处还是同情东施的:毕竟东施也向往美的嘛。

无论雅俗与否,都是别人或者说是客观的感受。主观上,其自我感觉都是十分良好的,故有丑人多作怪之说,也就是东施效颦的民间语言。看来,雅与俗还真是门学问了。女人真正的化妆是能否妆出自然状态,高手总是“踏无痕”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以及是否有自知之明也都是能否雅俗的关键。看来雅俗亦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想当然的事了。不然“人贵有自知之明”的“贵”字,咋来的呢?诗书嘛,当然是不能一就装进肚皮滴······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628422/

俗与雅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