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圣塘旧影(钱塘刘军)

2013-11-21 12:33 作者:钱塘刘军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记忆中圣塘路24号依然破旧,梯比而筑的瓦屋在光影里泛着微黄。水泥脱落的矮墙上斑斑驳驳地露出些红砖,风吹得疏落,缝里绿色的枝叶摇摆得亲切。红日西下的时候我们就在院子里玩耍,圣塘路24号挤挨着十来户人家,岁月流逝,虽然政治的大环境依然诡谲依然残酷,流入平常人家的还是柴米油盐,乌衣巷口话沧桑的淡定和从容。

上周五得闲去父母家探望,我买了橘子香蕉,买了四两一只的大螃蟹,父亲的加饭酒藏得醇香,三人持螯把盏,却话童年时的那些记忆。毕竟四十年风过去,那片老宅子里漫漶着的多是夕阳下那几分西风残照。

世事变迁,多少旧时牵挂。我六岁随奶奶从中山北路搬到父母家,也就是圣塘路24号,门前一片西湖水。奶奶生于清朝的最后一年,小时缠脚怕痛而中途得免,书是断不让读的,只做些针线女红,也算是家庭的开明和本分。奶奶家是丝绸工商,有十来台机子,织得锦缎纺,吃的闲常馔肴。平日除了照顾年幼的弟妹,自己和姐姐也要上机织丝,有时候做得晚了就偷偷去厨房缸里打酒,煮两只晚饭省下的螃蟹在月光下下酒。虽然奶奶喜欢酒,晚餐必饮,却也没见醉过。到了八十好几仍能一餐四两,不像爷爷烟酒泛滥,五十五岁,在我出生前就早早故去。

爷爷祖籍宁波镇海,上代太公十几岁就父母双亡,太公背着一只印花包袱独自闯荡来到杭州,离开镇海那天去父母坟头拜祭,坟里竟爬出来许多螃蟹,血红血红的,望气的人说吉祥!我虽不喜欢相士迷信,听着却也觉喜庆。后来太公白手起家打下一份好天地,不只是中山北路的几间店铺,就连旁边的半条巷子也是我家的产业。

奶奶初到六公园很不习惯,时不时念叨着中山北路,说那里开门就是大街,那里方便热闹就连邻居也透着和气。天的时候桑茶翠青,后院的空旷里有人种下蔬果,南瓜丝瓜青菜番茄,最可笑的还是奶奶种的西瓜,长成后只有拳头般大小,切开里面白乎乎一片,葱葱绿意探出篱笆,竹篱外就是现在的“望湖饭店”。

天一过我就开始上学,“天长小学”在女路离长生路不远,玩玩闹闹也能考个九十分。奶奶每天买菜做饭,父母上班赚钱,院子里的向日葵开得奇怪,为何总对着太阳?最开心的莫过于暑假,有我最喜欢的蟋蟀和知了。捉蟋蟀必须要起得早,天不亮就蹲在墙根的草丛里,静静呆一会,听它再次响起,摸准方向翻开断砖碎瓦,手电一照就呆呆地一动不动,瑟手瑟脚掏出一只尼龙编织的小网兜,罩住一按电门就跳到丝网上,从下面捂上,取根中空开口的小竹管,对着大拇指和食指中间的缝隙,看它爬进去就用棉花头塞住。阿旦哥哥知了粘得最好了,松香膏在火中烤化后堆在细竹竿头上,循着叫声一粘一个准。见我们辛苦跟着提袋有时也给个三只两只,就拿去让奶奶烤烤吃着,真是香极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最是每晚的纳凉躲在奶奶怀里,冰凉冰凉的。太阳一点点西沉,先拎两桶水洒在门前的水泥地上,待地浇黑后搬出竹床和躺椅,电风扇在床头呼呼作响。冷菜热菜汤匙,几双筷子在半导体收音机的咿呀声里夹的舒坦。饭后各家拿出了沁在井里的水果。幕降临,忽然提出要开文艺晚会,有人拿着一只百瓦灯泡挂在窗档上,女孩们翻箱倒柜找出围巾手帕扎在头上,唱歌跳舞在大人的催促下才怏怏散去。月明星稀,风儿吹动起沙沙的树叶,躺在奶奶怀里我已甜甜地睡去。

2013/11/18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98434/

圣塘旧影(钱塘刘军)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