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浣花溪畔

2013-11-19 22:06 作者:南山一梦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唐代的诗人中,我仰慕杜甫。他充满人间沧桑的现实主义诗歌,以其沉郁顿挫的风格唱出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血泪之歌。读者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到一千多年前的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悲壮。在这个中国最伟大的封建王朝里,一面是“朱门酒肉臭”的奢侈,一面是“路有冻死骨”的悲伤。强烈的反差,物极必反,唐王朝也就在诗人的呐喊声中奏响了走向末日的挽歌。而我们的诗圣纵然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最终也挡不住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他潦倒的一生促成他做了一个苦命的诗人。

2011年的五月,我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来到了位于成都市青羊区的杜甫草堂。因为是五一小长假,游人络绎不绝,如果杜甫泉下有知,会用那支神来之笔写出欢迎游客的诗歌呢,还是会把大家拒之门外?

进入草堂,但见庭院深深,古木参天;语花香,流水潺潺。这些美景或许是后人害怕诗圣寂寞的缘故给他精心布置的吧。我一路走马观花,急冲冲的寻觅草堂的遗址。走过亭台池沼,在浣花溪畔,翠竹古木的掩映下,一排茅草棚展现在眼前。不知怎么心中立刻产生想跟杜甫握手的冲动,就像久别重逢的老友……草棚一字排开,有厨房、卧室、书房、会客室。

不难想象,759年的天,杜甫携家南逃,一路躲避战乱终到成都那种欣喜之情。在严武的帮助下虽说只盖起了一座茅草棚,可跟颠沛流离的生活相比也算是居有定所了。

于是,我们的诗圣也有了相对宁静的精神家园。

他听:好雨知时节,当乃发生。随风潜入,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他赏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艳恰恰啼。

他怀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当然,他也感叹生活的艰辛: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站在草棚前,明知所有的物件都是后人的仿造,可还是总想从上面去寻觅一些历史的蛛丝马迹,从中辩得先生的影踪:不知他站在哪扇窗前凭栏听雨;不知他离黄四娘家多远赏花;不知他到丞相祠堂是否泪眼婆娑;也不知他带着家人是怎样熬过“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漫漫长夜……

浣花溪畔,今夜无眠,那些一千多年前的呐喊回荡在我的耳边。感谢草堂,又让我和诗圣走进了一步。

不管千年的风霜,杜甫草堂已成了中国文人的朝圣之地,杜甫诗歌已成了国人心目中一道不可或缺精神大餐。我想起了冯至的话“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他的出生地和埋葬之处,但不能忽略他在成都的草堂。”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98008/

浣花溪畔的评论 (共 1 条)

  • 纤纤柳絮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