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吊罐里

2013-09-26 10:03 作者:床前明月光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李文旺

李文旺

七十年代的南方农村,烧稻草的老式柴灶前,常常会吊着一个黑乎乎的陶罐,那是用来烧水用的。这陶罐其实开始并不黑,烧着烧着,再白净的陶罐也比非洲人的皮肤黑多了。这种陶罐因为是吊在灶前,所以方言土语里有一个俗称,叫做吊罐里。

很多时候,人们也把那些长得黑的人称作吊罐里。可是,自从县赣剧团出了个名角之后,“吊罐里”就成了这个人的特指,再也没有人用过这个外号了。

“吊罐里”是县赣剧团的名角,姓李,据说和我还有七拐八拐的转折亲,当时,县赣剧团的演员个个都很白净,只有这个姓李的粗黑一些,所以落了这么个称号。说来也怪,自从这个名角被称为“吊罐里”之后,“吊罐里”这个绰号似乎不再是侮辱性的绰号,反而是让人十分羡慕的外号。“吊罐里”嗓子十分圆润,无论是唱念做打都让人喜欢,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吊罐里”的名气很大,几乎就是县城的梅兰芳,许多外地来的客人或者大官每到县城,点名要看“吊罐里”的戏。刚刚打倒“四人帮”那会儿,各行各业都百废待兴,赣剧团也开始红火起来。吊罐里的名气就更是如日中天,很多人不认识县里的大头头,甚至对县委书记、县长都毫无了解,可是对于“吊罐里”却了如指掌,据说有少数人给已经成家的“吊罐里”写求信。

1981年,我在县城中学补习,因为喜欢语文,爱屋及乌,我也喜欢看赣剧,时不时地能看到吊罐里的演出。我对于吊罐里的了解更多了些。可是,很快地,随着电视机的普及,随着现代歌曲的越来越多,赣剧团和许多地方戏一样,很快在走下坡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后来,因为工作,我去了横峰,长期不在老家。可是,在2011年,因为老家的一个亲戚办喜事,我去喝喜酒,竟然邂逅“吊罐里”,只是,时隔三十年,我早已经认不出她了,因为这已经是个丝毫不见光彩的普通人。我感叹地对我哥哥说:“在农村,还能听到这么动听的赣剧!这人是谁啊,六十岁了,还能唱这么好。”哥哥说:“这就是当年红得发紫的‘吊罐里’啊”。天啊,这人怎么会在农村唱堂会呢。据说,“吊罐里”唱堂会虽然收入颇丰,可是,据说她唱堂会不是为了钱,纯粹是为了亮嗓子。不管怎么样,我没有想到,这个当年那么炙手可热的红人,竟然被岁月打造成一个东奔西跑唱戏的人,好在她的精神和劲头还算不错。

人啊,都是环境的产物,岁月能把人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谁都难以预料。对于“吊罐里”的现在,据说看法颇多,有人说人情冷淡,当年这个红人,这个有很大奉献的人,按理怎么也得安度晚年,现在却老来惨淡,感叹嘘嘘,有人赞叹“吊罐里”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还有人感叹世事难料,见仁见智,不一而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83348/

吊罐里的评论 (共 6 条)

  • 二民
  • 今生依梦
  • 孤帆鸢影
  • 飞翔的鹰耿彪
  • 黄瑞槐
  • 雪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