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乐(1)穿越
(一)
2012年12月31日。年终盘点。林鸿雁心里美滋滋的:“不错,我的GDP,年收入纯利润,连续5年以15%的速度增长。”看着门面的招牌:林鸿雁中西医结合诊所——医保定点单位,林鸿雁忽然想起了《大宅门》里的一句话:“坟头上的屁帘子再小,它也是一面旗!”是啊,作为法人代表,即便是省立医院要来谈合并业务,假如的话,也得院长亲自来才行!其他人说话不算话呀。对等原则嘛,都是医疗机构。在我这一亩三分地,我说了算!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伟大,我端的是自己的饭碗。林鸿雁由衷地感激这个时代!这是个可以“说话”的时代!这是个可以自由流动的时代!哈哈哈——林鸿雁心里膨胀着荷花样的快感:新加坡你敢说它小而在联合国不算一票?尽管有时林鸿雁表现的“老愤青”样,但作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林鸿雁对“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与“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似乎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已经习惯把个体行为放在社会的背景中去考虑了。林鸿雁以为:人,作为个体的人,都有过好日子的诉求;都是为了自己!在道德法律的背景中,人的一切行为没有卑鄙与高尚,只有作为个体的智商的高低,只有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只有你的行为是否能溶于时代的背景之中。林鸿雁甚至觉得自己原来所在单位早点破产就更好了······
望着老婆精心准备的一桌佳肴,林鸿雁高兴了。酒足饭饱之后,自画:
不羡仙来不慕官,
悠然银针于市井;
小酒咪咪餐三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饧眼红尘杏林中!
林鸿雁醉了,进入了梦乡······
伟大的毛泽东时代。1968年。
六岁的林鸿雁背着书包上小学了。女教师甜美的嗓音:“你们是小学生了。要听老师的话。大家小手后背着,抬头挺胸腰挺直。第一节课,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女教师在黑板上工整地写着。在林鸿雁的记忆中,小学一二年纪的记忆就是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和乘法口诀表了。林鸿雁写字,点是点,横一定笔直的。
“妈妈,我的毛主席的席字怎么就没有书上的好看?”
“哦,你看,席字的一横不能笔直的,要上斜一点才好看,你看书上的字是不是这样?”妈妈边说边握着林鸿雁的小手写着。哦。原来点横撇捺竖弯勾,汉字的基础。林鸿雁喜欢写字了。田字格的本子写的都是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等字。
“咦?田字格本子哪儿去了?找不到了!”林鸿雁不解地想着。也没太在意。妈妈是老师,本子自然是不缺的。
“林鸿雁,来,到老师办公室来。”女教师有点严肃。
办公室里,仨人。林鸿雁,女教师,林鸿雁的妈妈。
“怎么回事?啊!”林鸿雁的妈妈气愤地说道。林鸿雁一看,原来是自己丢失的田字格写字本。只见上面满满的字,有的还用铅笔打上了黑黑的“叉 ”!而“叉”又尽打在高度敏感的字上!只见林鸿雁的妈妈拿起教鞭照着林鸿雁的小手狠命地抽打着:“这能乱打‘叉’吗?!你这样要被打成反革命的!要坐牢的!”
“喔啊——”林鸿雁又吓又痛又委屈地哭了。这是谁干的?公案,到现在都不知道。林鸿雁看过很多次批斗了:被斗的人带着白色的纸做的高帽子,帽子头尖尖的;腰弯成九十度,俩胳膊反绑着,很难受的样子——都是反革命!林鸿雁知道这是很厉害的事。第一次知道“文字”出错的厉害了······
天天早上要早读的。早读就是读毛主席的文,“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林鸿雁基本上是能背诵的了。特别是《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里的句子:“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以及“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等句,像文化基因深深地根植于林鸿雁的血液中。林鸿雁的潜意识里,跟着共产党、毛主席干革命,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是“为”人民——不为自己!自己是忽略不计的。这种观念已经成为概念深深地刻在林鸿雁的脑海里以致于多年后才被“高人”醍醐灌顶般地打醒——都是为自己干!“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要斗私批修”等也都是种植于骨子里了。
“今天,唐小兵的作文很好。我来读一读”老师说道。
“昨天,我去医院看病。医生说要打针。我好害怕。疼呀,怎么办?突然,我想到了毛主席的话,说道:‘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于是,我鼓足勇气说:‘打吧,我不怕’!打针的阿姨连连夸我是毛主席的好孩子······”
林鸿雁好羡慕呀。这是时代的时尚,很给力的。也是无巧不成书,林鸿雁没几天也生病看医生要打针。林鸿雁想:唐小兵那样都能得到表扬,能成为焦点,我也行呀。于是在护士拿针就要戳进林鸿雁的屁股时,林鸿雁伏在爸爸的膝盖上念叨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还是疼!“咦?怎么周围的人没有唐小兵说这句话时的反应?怎么都无动于衷?”林鸿雁十分不解又十分羞愧——没人搭理呀!没有预期的表扬、夸赞!这次事件,对林鸿雁的心理是个不小的打击,逐渐地内向了。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经常作报告的:蒋介石特务被眼睛雪亮的群众抓住了,地主阶级要复辟,历史反革命,现行反革命都在觊觎无产阶级专政,妄图推翻革命政权。林鸿雁又想当英雄了。报告不是说红小兵抓住了坏蛋吗?坏蛋,好辨认的。这天,林鸿雁在上学路上,突然看到一个形容“猥琐”的老头,看样子就不是好人。只见他面如刀削满脸无肉的干巴,走路鬼鬼祟祟的,明显不像好人!和电影里的坏蛋一个形容!林鸿雁边想边决定跟踪他,看他和谁联络、接头。“我要立功当英雄,在台上作报告。”林鸿雁心里作着英雄梦。结果可想而知。能有啥呢?
林鸿雁内急,正欲对着尿坑畅快淋漓,惊醒,还好,没尿床。小学三年级都还尿床——每次情形都这样的。释放后,林鸿雁又进入梦乡······
林鸿雁的女儿好像没尿过床,医学角度看,营养好不缺蛋白质的缘故。
(二)
学校大喇叭一天到晚都是高亢的、充满正能量的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以及革命现代样板戏的歌。音调都是铿锵有力毫无靡靡之音。听着就想去打架去打仗!学工学农,给林鸿雁的感觉就是:这辈子不能当工人、不能当农民。与接受工农再教育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语文课即政治课,没完没了的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批邓,人们似乎也提不起来气了。
“今天,上街游行,反击邓小平的右倾翻案!”老师动员着。那就去呗。这是1976年。林鸿雁初中三年级。
“打倒——邓——!”一个老师带头喊。
“打倒······”大队人马和着。除了“打倒”能听清楚,后面的就是“倒”的拖音了,而且听上去稀稀拉拉的。大队人马就像饿了一个月的人一样,毫无生气。“猫,就是要抓老鼠呀,错在哪儿呢?”大多数人不解。之所以人们还不得不跟着游行,端的可都是国家的饭碗呀——叫你去你敢不去?学生也很好办的,去就去呗。反正上课也没意思。总是在这种单调的气氛中任何人都难免厌烦的,就像天天吃糖而无别的口味一样。
夜里,林鸿雁隐约听到:“哎,这个月还有十来天,又问谁借钱呢?”妈妈的声音。“我来想想吧······”爸爸回答。也只能借,没有别的办法。林鸿雁的父母都是老师,工资加一块共计91.5元。一二十年没涨,一家五口人。也就一个星期吃一次肉吧,怎么钱就不够花呢?
“ 林老师,你三月份借我的十元钱没还呢。”孔教导主任说道。
“不对呀孔主任,我还你了呀,一发工资就给你了,你忘了?”林鸿雁的父亲分辨道。
“没有······”
这是一桩公案。还没还钱已经不重要了。林鸿雁只是觉得脸红、尴尬、羞愧,只是觉得没钱的日子好可怕······夏天,妈妈偶尔给三分钱,林鸿雁总是快要到学校才买三分钱一只香蕉味的冰棒,一边享受着冰凉甜爽,一边是某种情愫的炫耀。
球场上,一名男同学着一件米色毛衣,吸引了包括林鸿雁在内所有人羡慕的目光,都没有啊······
又要过年了。学校照例发两个月的工资让大家过好年。
约一米长的炮竹,林鸿雁望着父亲小心地拆开,三个兄弟每人三十个炮竹,一个一个地放。或插在树丫里放,或插在砖头缝里放,或半埋在土里放,听着爆炸声带来的年的乐趣。余下的分两份连着放,一次在年三十晚放,一次在年初一早上放开门炮。那机枪哒哒般的炮竹声听起来就那么“哒哒哒哒”的没了。真不过瘾,林鸿雁心里遗憾着。
开学了。排队缴费拿书本。轮到林鸿雁。“老师,我妈说发工资再把书本学杂费补上,好吗?”林鸿雁嗫嚅道。一共四元五角学费加书本费。“你家那么有钱,还不交费。一定是过年大吃大喝把钱花光了吧!”旁边有同学愤愤不平了。林鸿雁惭愧的同时似乎也有点得意:“我家还算有钱的?”······
安徽屯溪的亲戚寄来两只大木箱子。林鸿雁与父亲接站。在父亲弹敲木箱的音乐般节奏声中,林鸿雁似乎有了财富的炫耀。两只木箱被护送到家了。那是家中唯一能张扬、撑门面的家具——除了木床外。
日子就这么熬着。林鸿雁初中毕业了。夜里。里屋传来了声音。
“还有两年,鸿雁高中毕业就要到农村下放了。农村不好,找找人去建设兵团吧”林鸿雁母亲的声音。
“好吧,我来问问李慕华,找找老同学吧······”
未雨绸缪了,没办法,身不由己的年代······
(三)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林鸿雁正在上课。哀乐大作。林鸿雁也如其他人一样,一定要有悲态的。只是心里好像又悲不起来,只得把头埋在胳膊里,心里寻思着:没准能改变些什么吧。并非先知先觉,就像吃饭总是一个味,难免思变······
华国锋主席访问罗马尼亚。电视里传来了“华主席万岁”声。操场上看着学校唯一一台黑白电视的老师们兴奋着,议论着,似乎找到舵手、有了吃定心丸的感觉了。
再后来,邓小平是军委主席了。这天,林鸿雁的父亲在省城的晚报上发表了一首小诗,得了六元稿费。林鸿雁的妈妈高兴地拿稿费买了两只肥鹅。脸上洋溢的喜乐表明她没嫁错人——文人还是有用武之地的。“真好,几十个字就值两只肥鹅!这可是多少年来第一次工资外的收入!”林鸿雁的妈妈似乎看到了希望。
大家都还是端着国家的饭碗,都是国家单位的人。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的人若想调动比登天还难。
1977年恢复高考,1979年林鸿雁考上了医科大学,也是国家的人了:没有学费,每个月18元助学金。林鸿雁的父亲是1960年毕业的大学生,每月工资也就51.5元。
入学第一天。“咦?怎么没人管?”从小到大,林鸿雁上学都有班长的。突然失去“头”的感觉好像十分不适应,林鸿雁心里想着。
“起立!坐下!”一个模样比十七岁的林鸿雁大许多的人进来,行使着“头”的角色,没自我介绍,大家也就乖乖地就范了。林鸿雁心里还有了踏实的感觉,找到“头”了的感觉。后来才知道,那人是同学,班里团支部书记,党员。
大学五年眨眼过去了。在一个不同城市、城乡之间不能自由流动的年代,单位,个人就职的地方,决定着你的前途、地位、爱情、职称甚至子孙的命运等等一切的单位,你能不为之奉献着你一切的智慧?
大城市、大医院,每个人的憧憬。于是,毕业分配就像是中原大战、逐鹿中原了······
林鸿雁也没啥想头了,尽管成绩不错,可是因为抱不平而打架背了个处分,所以也就泰然处之,冷眼旁观、“ 隔岸观火”了。拿派遣证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同学们的脸色也如春天里花园花朵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都有。一些人虽面无表情——像鞋拔子,然脚底板暴露了狐狸的尾巴——走路像按了弹簧,颠颠的富有弹性······
喜洋洋的音乐背景,突然传来了江南普通话嗲嗲的的女声:“医药大学广播赞,现在播送通鸡:经过校党委研究决定,79级全体同学于7月3号蚕加最后的留校选拔考试。成绩脏榜公布,希望同学们踊跃蚕加,接受挑选······”
原来学校为了平衡各方面的矛盾,搞了这么个公开选拔考试,希望考试的结果与各方面平衡的结果一致,这样,“既好吃又好看”,里子面子都能顾及。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脏榜”也就无人看见了。
喜洋洋的音乐背景,突然传来了江南普通话嗲嗲的的女声:“现在播送牛碧同学的一封信。‘······接受祖国的挑选,到西藏去······’校党委决定:号召全体同学向牛碧同学学习······”
牛碧,架个眼镜,样子有点像跳水运动员伏明霞,也喜水的——喜欢游泳。暗暗忖度:“自己成绩一般般,别说留校,就是留在省城的医院也不能够呀,怎么办?还是找老爸问问。”
牛碧的父亲,省城机关的干部,到底技高一筹:“你呀,写封请愿书,自愿到西藏去。写好后交给校党委。这是我写的信,你顺便交给校长。” 这所大学是省内分配的。分配这事与西藏的“毛”都挨不上。牛碧不解,问:“为啥这样?”
“嘿嘿,丫头,这就叫暗度陈仓,懂?······”
后来同学会,问:“你能受得了西藏的高寒缺氧?”
“我神游了西藏······”牛碧回答。 牛碧分配在省城的一所医院。实在不是当医生的料,后来听说又辞职干了药品销售,把个三十六计玩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林鸿雁的同桌,上课总是眼乜斜着180度角瞟着心仪的女生,成绩中等,怎么留校了?不知道。只知道他来自盛产将军的地方。可能是现今时髦的“拼爹”的另一版本吧。此乃逻辑推理,想象。否则,实在是不好解释的。
吴晴,林鸿雁的女同学。比林鸿雁大两岁,上高中入的党。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入党是非常困难的。那个年代,非人中之龙凤入党不可想象。若是犯同样的错,党员开除党籍了事,非党员可能就要坐牢了。一个小丫头上高中就入了党,虽说是在县城的中学,那也是林鸿雁的智慧想象不出来的。此刻,吴晴想:“自己虽然是班干,但成绩不是在优秀之列。况且,人人都在活动找关系,我若不想想办法,还是要分配到了县城小地方,心有不甘那!虽然没有关系,但自己才色不错,为了前程,豁出去了······”
通过辅导员,吴晴和系主任的儿子“吊膀子”——确立了爱恋。留校了。只是后来嫁的是别人。这桥过的,“上屋抽梯”······
“林鸿雁,我们联合一些人到校党委那儿说说,分配要公平公正公开嘛·····”赵大钊撺掇林鸿雁。
赵大钊,男,党员。比林鸿雁大。大二的时候为了一件小事不快:“林鸿雁。去给我打份饭。”林鸿雁问:“你那儿不舒服?”赵大钊回答:“没有。”
“不干!”林鸿雁虽不大。但也不愿被人无故指使。
“好。这点小事你都不愿帮忙,你这人真是······”
“这小子,不听话,不好控制······”赵大钊心里忖度着。
看到林鸿雁脾气直且喜抱不平,赵大钊企图怂恿林鸿雁出头。“哈哈哈,小子,想把我放在火上烤?我处分刚撤销,又想让我出头给你们当枪子?”林鸿雁心里乐了:“小子,你哪儿凉快哪儿玩去吧!”
“嘿嘿,我的处分撤销了,心满意足了。分配到什么医院都行。”林鸿雁说道。
赵大钊还是集合了一帮人去了校党委说事——当然是大家找到了利益共同点,否则,谁也不是傻瓜会听赵大钊的摆布。只是在大家言辞激烈的时候,他像是突然从外路过似的出现在校党委一班人的面前,和事佬似的劝说着同学们,给党委一班人留下了深刻地好印象!这招用的,真是“借尸还魂、混水摸鱼”,到底技高一筹!赵大钊留校了。借一次学术交流的机会留在了美国,“潜水了”。据说后来拿到了美国绿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党旗下的誓言变为“我忠于美利坚合众国······”
林鸿雁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去了这个省的“西伯利亚”市的一个医院。后来,候鸟一样又会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
林鸿雁内急,醒了。天也亮了。
街头“红灯”林立。林鸿雁忽然觉得“小姐”们可爱了,至少不虚伪:“为票子奋不顾身!”小姐们言行很是一致的。一个时代,个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时,其言行有时不可能比小姐高尚的。无论如何,林鸿雁认为现在是伟大的时代。别看现在城市有时雾挺大的,会否极泰来的。当年,伦敦不是著名的雾都?有狄更斯《雾都孤儿》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