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回乡路上》连载1---4

2013-09-15 11:58 作者:江枫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江枫原创文学

回 乡 路 上

一 、相 遇 假 警

2014经历不易。回乡路上一波三折,有点极不顺利的滋味。我从山西太原乘火车到了西安,今日的西安再也不是20年前的西安,曾经的西安既没有明抢的地痞流氓,更没有小偷遍布。然今天的西安小偷,骗子,抢人的,假警察,等等,已经一应俱全。

我在西安火车站刚下车就碰上了两个体态魁武的假警察,远远的,我看到他们一脸诡异的表情向我走来。其中一个高个子还对我吼着:“嗨,你违反了车站规定,请跟我们走一趟。”看着他们那不可一世的样子,我没有客气,呵、“瞧你那小样,你蒙谁呢?你这种伎俩太老套啦。”“对不起,我和所有下车的旅客一样,似乎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的回答让他们恼怒了,两个假警察一左一右要来抓我,我镇定自若的,哈哈大笑地向他们走去。我大声地对他们说:“小伙子你不是叫我跟你走一趟吗?还不跑步过来帮我拿下行李。”我这么一吼,他们反倒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他们在我的前方一米处既没再有叫我,也没有再理会我了。我知道他俩是假的,更知道他俩此时此刻的心情。他们本想从我身上得到些什么,可是由于我的坦然面对,他们心虚了。心虚得战战兢兢的望着我……

我之所以能在10秒钟内就锁定他俩是假的,其实理由很简单:真警察靠的不是牌子,更不是手中的枪棍,靠的是习惯性的反应和敏捷的职业思维。尤其是个人的气质,就凭他俩那气质,别说他们是假的,即还是真的,在我的眼里他俩已经什么都不是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走近了他俩,他俩侧着身子竟装作没有看见我。我本不想戏弄这俩个冒牌货,但一看他们那欺软怕硬的样子,心中的无名火就不打一处来。我想了想,对他们这样的人就不能心好。我大声的对他俩说了句:“两位警兄,你两给我记住我这张脸,别让我明天回来再在这里见到你们。在西安这个地界上,我量你们也翻不了什么天。如果明天我回来再在这里见到你俩,你知道会是什么后果吗?看来假的它就是假的,在我的强势下,”两个假警拔腿而逃了……

二 、 徒步秦川

出了西安,我本可以在休息一天之后继续南下。可就在这个时候我突然想去秦岭看看,开往四川达州的列车改变了方向。都20年没有去过那800秦川了。我换乘了从长安开往秦岭的客车。秦岭是出陕入川的必经之道。而如今去秦岭的车却是越来越少,听当地人说:“如今开往秦岭的车都是有钱人的了,去秦岭怕是得出高价才成呢。”在路边等了很久,终于有一辆豪华车开往秦岭。司机在站点停下,上车后我付了高价。可是,车开到离秦岭主峰近三公里处便坏了。往来秦川的车很少,要换车就得等两小时以后。面对这样的情境,我不得不开始徒步秦岭。我背着包一个人开始了爬山……

司机王师傅不冷不热地对我说:“师傅,你能走上主峰吗?等等下趟应接车吧。”我说:“你就放心吧,尽管多年不行军啦,但养成的习惯还是改不了的,谢谢你,没事。”说完,我还是热情地向他挥了挥手……

不到两个小时,我就绕小路登上了那久违的秦岭顶峰,从山顶往下看,啊!多美的自然风光啊!盘旋的公路,盘旋的铁路就像银河一样缠绕着山峦重矗的大秦川。眼前的无数座大山,小山,还有那些溪岭,它们自然的绘出了地上银河,天上人间的壮丽画卷。

在秦岭,我徒步行走了三天,三天里,我畅享了秦川的自然风光;吸收了大自然中最鲜的空气。日赏山海松涛,听林中泉声;还有声的吟唱。多美的世界啊!在这里没有尔语我诈,没有浮躁奢华。从天败关到观音岭,再到秦岭。山川之美胜过了人性之美。在秦岭休息了一天后,我变从秦岭徒步到黄牛铺,红花镇,房沟。一路上,我亲眼看到了大秦川中农稼的原始生活依然在延续。他们和开放中的城镇相比,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直到第五天,我在凤州,也就是如今的凤县;再次乘上了开往鱼米之乡陕南汉中的客车。

一向诚朴的古汉大地出现在眼前,看上去如今的汉中已经脱胎换骨了;汉河大桥焕然一新地矗立在汉江上。放眼望去集市繁荣,商贸荣盛。那些南来北往的客商们,他们将汉中装扮成了一个青靓丽的少女夜晚的汉中灯红酒绿,站在汉江大桥上,我静静地观赏着这座古城的风采。

在汉中的小吃店里,再也看不到从前那种酸辣香脆的大碗蒸肉。大碗蒸肉消失了,继而让小碗蒸肉取代了它曾经的汉香风情。在高效经济面前,真的是全变了;变得让我口渴心悸。变得冷漠生疏;变得让我站在旅店前不敢叫一声开房。变得让我傻傻地站在饭店前,却不敢要上一碗曾经纯朴的蒸碗腊肉。

我坐在汉河边一个小饭铺里,品着參了水,变了味的汉酒。望着这看似祥和繁荣的花花世界,我的心里已经五味俱全。那复杂的心情,如同汉江的波涛撞击着变了味的江汉大地……

凉凉的秋风荡漾着汉江人那复杂的心情,明星亮月的夜晚陪着我度过了长长的秋夜。真是苦了那壶变了味的汉茶,戏弄了那千百年来滚滚奔腾的汉江风情……

三 、走走停停

在汉中,我改乘了入川的路线。从汉中到四川川北南江的红军之乡,如今的车费比20年前高出了15倍。付高价去南江等于是对自己个人智商的亵渎,既然是旅行,我想,反正我也不急着去通江。省钱的最好方法就是搭便车入川,反正往来的货车平凡。货车司机都是下苦赚钱的人,随便搭个人对他们不是什么难事;在路边我挡了辆去南郑拉货的空车。司机刚好是一个人,起初他并不愿意;经过一番交渋他同意带上我。

一路上他不断问我怎么不去乘坐公交车或是坐火车?我说:我已经好多年没有走过这条路,如今年纪也大了,我就想走走停停,可是火车和客车都是长途的。它和我的愿望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啊!我就想徒步一段再搭上一段车。师傅,你这车是开往哪里?他看了看我说“去南郑县拉货,我说:那师傅你是哪里人?他说:我是汉中东城区的。师傅,你姓什么?哦,你就叫我江枫吧。那你叫什么?他一边开车一边说,我叫王超。”

几个小时后,石泉县到了。王超还想继续向前,我看他有些疲倦的样子,于是说:“王师傅,要不休息一下,你喝酒吗?江师傅,开车是不能喝酒的。要不,我请你吃饭去。

王师傅在我的邀请下,他把车停在路边的一个饭店前,我们一同走进了饭店。吃饭的时候我说:王师傅,吃完饭咱们就在这里分手吧。王师傅说;怎么说我也得把你送到南郑县吧。我说;不拉,我想在石泉县住上几天,然后再徒步到西乡县。我已经很感谢您,让你陪着我走了一段。”王师傅恋恋不舍地开着车走了,我背着包再次开始了长途步行。从石泉县下西乡,再从西乡进入四川的红色老区南江,历经三县。沿途我看到了村庄变了,江河也变了,就连曾经的石子公路也变成了柏油马路……

四、 意外相遇

在红色老区的南江县,让我很意外的是;竟然在街头碰上了三十多年不曾相见的战友——阿敏。他从南江县东门大桥的东头走来,我从西头往大桥的东头走去。他远远的认出了我,他大声地叫起了我的名字。望着他苍老的面孔,许久,许久,我都没敢和他相认。他嘴里含着个大汗烟斗,旱烟燃烧的白色烟雾漂出了浓浓的香气。这种香气已经久违了很久很久,那白色的烟雾在空中轻轻地升起,又轻轻地落下。他粗糙的手有力地握住我的手,眼圈里滚出了难以言表的泪花。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我听到了他的心跳,那心跳的声音里正诉说着他回乡后的酸甜苦辣……

阿敏拉着味的手说:“今天这是天大的缘分,真是没有想到还在有生之年能见到你。咱们分别都三十多年了吧?哦,是的。你也老啦,我也老啦,真是岁月不饶人啊!阿敏说:老战友,说什么,今天你也得去我家,咱们得好好喝几杯。我说,阿敏,你的家在哪里?他道,老战友,看来你真的把我们这些战友们给忘记了。我的家就在贵民区啊。”阿敏拉着味的手在路边叫了辆出租车,我们一起坐着车直奔风景秀丽的贵明。贵明风光如同800秦川,山高林密,人烟稀少。

贵明人特别好客,没有城里人的那种虚情假意。那清香的竹丝腊肉。那浓浓的清茶,那纯香的玉米酒,还有他们那真诚的敬酒,让远到的我再次感到了家的美好故乡的温暖……

阿敏是个大个子,我们是同一年入伍的。认识他的那年是在教导大队,阿敏有个特点,虽然他平时话不多,但他的笛子吹得很好。在战争时期,个人的特长通常显得很重要。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阿敏成了部队的优秀侦察兵。我们相处的时间仅仅只有一个多月,但却从此成了最好的朋友

在阿敏家的堂屋中央,那副在教导大队的合影镶嵌在镜框里,望着那些早已过去的岁月,望着那些曾经熟悉的战友;已经模糊的岁月,已经模糊的记忆如同第一次相见的时光……

阿敏早已是三个孙子的爷爷了,他比我小一岁,但看上去却比我老了许多。他的背有些驼了,整个人完全不像曾经的阿敏,如果不是那堂屋中央镜框里的合影照片,我简直不敢相信他会是我的战友。在南江大桥相见的那一刻,如果不是他叫出了我的名字,我更不会相信一个叼着旱烟锅的老头会是曾经的阿敏。看上去阿敏在村里的人缘还不错,我刚到他家,这消息便不胫而走。

晚霞中的贵民群山如画,竹海如同海浪轻轻地翻卷着大山的情怀。啊敏的四合院早已人来人往,而我却沉浸在早已过去的战争岁月。阿敏居住的村子并不大,但村里却居住着好几百户村民。村民们居住得很分散,但信息却很灵通。

夜晚到来,那些曾在一个部队的战友也都纷纷而来。他们有的带着妻儿,有的带着儿孙,有的提着礼物,他们三三两两地走进了阿敏的院里。他们围在我的身边向我打听着外面的世界,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们对远方世界的渴望……

夜幕中的贵明区,没有城里的灯火通明,没有车水马龙和热闹喧哗的盛景。但在那里同样有着月明星高的金秋之夜,有着大山人那纯朴的笑脸。在那举起的每一杯酒里都散发着大山人那亲亲的松香风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80362/

《回乡路上》连载1---4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