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拾忆奶奶

2013-09-10 07:03 作者: 小枫ノ 后青春的诗つ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两个女人,外婆与奶奶,这是在我心中别人永远无法取代的,只是她们却已经都不在人世了。

我努力回忆着。我开始,尝试着用文字去记录她们的一二,又也许,这只是我在担心她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在脑中死去。在别人看来或许这是无聊的举动,只是这却不是我所挂念的事情,我只是忧虑于我能记下的还有多少。

我的外婆不在澎湖湾,没有歌曲去颂唱,她只是一个平凡的老人,平凡得回忆起来,人要比事多得多,具体点说就是有些模糊了,我想我应是需要多些时间认真去回忆的。我的奶奶虽也一样平凡,但少年时的记忆理应鲜活得多的。

脸蛋上的皮肤虽还未见老人斑却已经开始发皱,还有那黑白掺杂的头发,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的奶奶,那时,她已经是六旬过半的年纪了,之前她一直在深圳。从畏惧到生疏再到熟悉,剩下的便是好奇了,所以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我都会缠着奶奶给我讲故事。跟小时候的故事不一样,不是外婆口中的大灰狼与小白兔,奶奶给我讲的更多是她的故事,这一讲便是好多年,再好的故事听多了也会厌烦,所以我叛逆时期时常感到厌烦,可是,奶奶却仿佛永远不会厌倦似的。

记忆,突然便这样开始鲜明了,我无法像传统文章那样举例去说明某件事赞扬某种品质。我只是想着,这原来会是一篇很长的故事,故事不太好,最起码我的奶奶回忆起来时理应不会那么舒服。 奶奶的回忆中有着许多当代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所以不好。大饥荒,不好,奶奶的兄长死了。文革不好,谁也无法想象一家七口要靠几斤大米过活一个月的生活,文革过后的日子也不好,你无法想象一个女人大着肚子还要去挖水库的日子。

奶奶很是封建,信鬼神,信报应 。鬼神也是奶奶的故事之一,从文革的拆寺庙破寺庙,再到很多也许连她自己都无法确认的光怪陆离的事物,奶奶虽不能说出朵花来,但每次故事的结尾总会给我个总结,奶奶总是很执着的认为,不敬鬼神,会遭报应,多行恶举,难有善终。奶奶所不知道的是,我当时根本听不懂她的这些话,更不懂她的信仰。又也许,她知道我是听不懂的,只是很单纯的对我说出了她的信仰,希望我认同她的信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无论如何,讲故事的奶奶给我的印象总是快乐的,慈祥的,只是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奶奶不再讲故事了,奶奶开始忧郁多于快乐。

少年不知愁滋味,少年以下尤为甚之。那时的我根本不懂奶奶的悲伤,即使我知道家中发生那么大变故后 ,当时的我也感受不到悲伤,亲人的分离,还有那个印象中我不太喜欢却照顾了我很长时间的保姆的离去,我都没丝毫感触,我有的只是从城市到乡下的新奇感,满满占据身心。

奶奶的皱纹更深了,奶奶的头发开始不是黑白相间而是满头银发了,这是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发现的。奶奶从来不掩饰她的悲伤,又也许当时是希望我能分担她的悲伤,只是,当时我的眼中,除了青瓦黄墙的屋子后的大片青梅园,哪还容得下其它。青梅如此芬芳,荔枝如此鲜美,就连那野草都处处都透着新奇,奶奶也就只好由着我了,但也还是时不时给我说些励志的道理,但慢慢的奶奶似乎意识到对我来说这些还是太早了,渐渐也就说得少了,渐渐的更多说的是生活上的琐事,那些道理便也就成了偶尔提及的话题。

我像极奶奶的小尾巴,奶奶去哪里我总是特别乐意跟随。乡下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要到墟市,我不会厌烦跟在一群老人与大妈的身后,更不会厌烦乡下墟市的吵闹粗鲁,当时的我很快乐,在墟市吃的东西,更是我吃过最好吃最难忘的食物,奶奶总是坚持把她碗中的肉食给我,当时的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认为奶奶时不喜欢吃肉的。

只是,在后来的中二时期,我开始叛逆了,我不再听奶奶的故事了,渐渐的总是晚归,也不再陪伴在奶奶的身旁了,家常少了,奶奶更是来不及给我讲道理了,因为中二病一犯,我总是不耐烦于与奶奶交谈。这是我很是后悔的事情,直到现在。当时我应该多陪陪奶奶说说话的,也不至于现在想说也没得说了。

不知道奶奶现在是否处于美丽的澎湖湾,只是希望,无论是否有轮回,都只有快乐和幸福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78901/

拾忆奶奶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