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远去的乡情

2013-08-21 17:20 作者:若愚  | 2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对于每一个身在异乡的人来讲,能够饶有兴致地回忆故乡童年的往事,那确实是一种幸福的陶醉。

且不说故乡是童年的乐土,那清河里的小鱼儿、老槐树上的麻雀、乡间小路两旁那挂满藤蔓的豆荚;更不用说童年时的玩伴、少年时的同学、兄弟间的打闹、还有父母亲的呵护……多么惬意的故乡啊,故乡连同那故乡的老屋是挥之不去的情结。

然而时隔不久,我却渐渐地感觉故乡连同那老屋的确与我渐去渐远了。

不是么,就在十几年前,我还常常踏着自行车带着孩子沿着乡间的小路回到老屋去贴近故乡,白天倾听日的蝉鸣,晚感受乡村的宁静;即就是在母亲去世后老父亲已经接到城里生活责任田已经完全不种了的那几年,也还有“回老屋看看、转转”的念头时不时地驱使着我,隔三岔五地回到家乡的老屋,即便是无事可做,但总可以抚摸童年的记忆。那时想,这里或许就是我永远的故土和归宿了。

近几年我偶然觉悟到那种“念头”已经很少了,少到了只有在清明节期间回乡寻根祭祖;或者是在节前夕于祖先的坟前感恩膜拜。

老屋的院子以前是经常里里外外打扫的,印象中的那个院落有夏天老槐树浓浓的阴凉,还有合欢树素净的绒花散发着的淡淡清香,院里院外始终是洁净的;尔后老屋记忆更多的是挂在屋檐下的蛛网,院落里厚厚的或已经腐烂的落叶;再后来,回村办事老屋也不进去了,只是驻足,带着一丝的怅然凝视一下那已经锈迹满身的锁头,还有那在风中摇曳着、且退色了的半垂的春联。(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老屋的确就在我的面前,而我却没有进去的念头,起码这一次。仔细回味,确实有些许的酸涩,这里曾经是我童年的乐土,我的祖祖辈辈在此间曾经演绎了多少饱含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如今面对她我却开始漠然,难道是我在渐渐地忘本而且无情地在割舍这神圣的乡情吗?我陷入了苦苦地沉思……

先祖的故事基本是身不离土、勤俭持家、筚路蓝缕的创业史,在父辈和族人中神奇而断续地传唱。我想,这或许就是我的乡情的有着千丝万缕交织着的深深的根,我可以随时随地地依据父辈和族人的演绎而自由地想象祖先们创业的执着和艰辛。

而我的母亲在家乡和老屋辛勤创业的影像是我亲身经历的一幕幕苦涩又甘甜、心酸而幸福的故事。

儿时候的记忆里,且不说日的早晨,甚至没有一只滴滴答答的马蹄表,母亲天天早早地叫我们上学,寒冷冬夜那伴着柴火堆的机杼声,枕头旁边那嘤嘤嗡嗡的纺车声,还有油灯下母亲吮吸被针扎破手指时的此情此景,始终都萦绕耳际,恍若就在眼前,单是回想起乡村的除夕之夜就让人幸福而又酸涩。那时没有电视和广播,夜已经很深了,劳累了一年的人们在唠叨和盘算了过年的设想后蜷缩在温热的火炕上,孩子们也因要起一个大早燃放鞭炮,早已进入了乡,而母亲依然在准备着十几口人过年的器用,不知什么时候在我们的袖头已经露出棉花的黑色棉袄上套上了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衣服。大年初一,第一眼看到的是母亲早已在灶房里忙碌着,好像她整晚上就没有合眼;小朋友们聚在只剩下一个大石墩的城门楼前炫耀着自己的新衣服和手里的鞭炮,天真的骄傲、童稚的羡慕、以及无忧的欢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朝霞灿烂、幸福美满的新世界。但是那时很少去想这个童话世界其实是母亲亲手缔造的,那时候对那常常是泥泞小路的乡村、烟熏火燎的老屋有着与生俱来、本能而纯净的眷恋,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是因为那里不仅是儿时的乐园,还有勤劳而善良的母亲。

对于更多的人来讲,无论是放学回家、还是游子归来,可能进门第一声喊的往往是“妈——”。然而勤劳的母亲由于积劳成疾,带着对生活的憧憬和眷恋过早地离开了她常年劳作的老屋,不在世间了,父亲还在乡村老屋居住的那些年还常回家看看,可是没有了母亲的老屋总是空荡荡的,我的心也是空荡荡的;自从老父亲来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就很少再回到故乡了,仅有的清明和春节也较少停留。

慈祥而智慧的长辈们营造了浓浓的温馨,不管你长多大,一见面他们都会亲昵地叫着你的乳名,或者以最简化的方式亲切地称呼你,关切地问你的工作与生活,或者干脆就是一声笑骂……在浑身暖流涌动的同时你会感受到更多父母般的意;更何况他们都是个性鲜明的,每个人都有一段传奇故事或者最为闪光的地方,足以让人经常提起,津津乐道,即便是你已经远离故乡在外工作了,这些故事也会在你不经意时闪进你的脑海,那些慈祥的面容和熟悉的身影也常常自觉地在你的脑海里浮现。可如今他们一个一个的或者在尽享幸福生活中漫漫地老去,或者在用尽最后一丝气息抵抗病魔中、怀着对新生活的无限眷恋、裹挟着对未尽事宜的终身遗憾万般无奈地先去了。人到中年而又在外因工作或者为生活奔波,听到来自家乡的消息时往往更多的都属于这一类的。可能在清明时,你回家祭祖还看见他或她佝偻着年迈的身躯在侍弄了一辈子的土地理播种着希望,而麦熟时节你回来,还是在那块土地里就多出了一个插满纸花的坟茔;也可能在春节时你还看见他坐在贴着寄予了一年美好愿望的鲜艳春联、而且宽敞明亮的门厅里含饴弄孙,可你中秋回来那原来贴着红色对联的地方已经换了白色的挽联了,子孙抑或是亲朋好友们试图用最美好的词语来告慰失去的亡灵,其实倒不如说是在抚慰自己无限伤痛的心,使自己尽快能够从那个难以接受的痛苦亲情中解脱出来,怀着感恩的伤痛、甚至还有突然无主的迷茫、用因为过度悲伤而布满红丝的眼睛去面对现实,开始新的生活。

是的,父母还有乡亲父老就犹如我们头顶那蔚蓝的天空,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白云朵朵,露滋润,而如今这个天空突然塌了。在以往,每当快到村口的时候,远远地就遇见了曾经与我相伴或者看着我长大的乡邻,一路热情,在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老屋的门前;而现在即便是碰见了,而一个又一个是好奇的眼神、或者竟完全是一副漠然的眼光,你难道就不觉得这里与你已经开始陌生了吗,更不用说等到村里的新人大都不认识你的时候。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2004年我携同事到上海拜访一位家乡的学者,他不无感慨地对我们讲,就在前一年他来西安出差,游子思乡之情拳拳,就顺便回到了他举家阔别了近六十年的家乡,还依稀记得老屋的位置所在,徘徊,留恋,追忆,然而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全村的人们几乎都不知道这里曾经有他们一家人的存在,就是想打听也无从问起,只有三位大概知情的老人又恰巧不在、或者不遇,真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就站在故乡的怀抱,可我已经感受不到乡情的温热;我时刻眷恋着曾经生我养我的故乡,可故乡已经忘记了我;我的故乡近在咫尺,可那醉人的乡情却渐渐地远去……

听着这浪漫而又令人伤感的故事,我恍然醒悟:乡情也是需要常常回来滋养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69323/

远去的乡情的评论 (共 25 条)

  • 雪儿
  • 小人物
  • 莫忧

    莫忧若愚老师您好!因为您是我关注的好友,我早就读过这篇文字了。只是要等家人吃过晚饭才能闲下来过来留言的莫怪。此时外面正在下雨,读着您的文字我不由思绪万千。世事变迁,人情冷暖,这世上怎一个人情世故了得,只把个人们内心深处的几多美好情意都磨灭消散了。唯有捧着自己这颗心自温自暖罢。欣赏学习了,祝老师创作愉快!万事吉祥如意!

    赞(0)回复
  • 莫忧

    莫忧听着这浪漫而又令人伤感的故事,我恍然醒悟:乡情也是需要常常回来滋养的。 ——故乡没变,只是故乡人在变。时代在变,我们也在变,但热爱故乡的心还是老样子!

    赞(0)回复
  • 若愚

    若愚回复@莫忧:谢谢莫忧,故乡是挥之不去的情结,往事是话不完的感怀。衷心祝您愉快!

    赞(0)回复
  • 若愚

    若愚回复@莫忧:见笑了,敬请指教。期望愉快的秋日与您相伴!

    赞(0)回复
  • 若愚

    若愚回复@百信互联:谢谢您,请多指教!

    赞(0)回复
  • 方向广告

    方向广告推荐阅读,乡情是永远不会远去的,你到任何地方,它都在你心间。

    赞(0)回复
  • 紀安柒

    紀安柒而一个又一个是好奇的眼神、或者竟完全是一副漠然的眼光,你难道就不觉得这里与你已经开始陌生了吗? 我就站在故乡的怀抱,可我已经感受不到乡情的温热;我时刻眷恋着曾经生我养我的故乡,可故乡已经忘记了我;我的故乡近在咫尺,可那醉人的乡情却渐渐地远去…… 这就是远去的乡情! 感同身受,襄阳樵夫。

    赞(0)回复
  • 种豆南山下

    种豆南山下可你心中的故乡永远还在!

    赞(0)回复
  • 骏马影音

    骏马影音情真意切,略有些伤感的味道,读来回味绵长。

    赞(0)回复
  • 骏马影音

    骏马影音思乡的文章尤其能令我共鸣,有空我把它读成音频。

    赞(0)回复
  • 幽谷寒香

    幽谷寒香感同身受!

    赞(0)回复
  • 萧湘子

    萧湘子乡愁,是淡淡地,缓缓地。但她再淡也不会消散,就像云,再缓都流不完,就像小溪里的水。

    赞(0)回复
  • 沧海莲

    沧海莲想起我的故乡

    赞(0)回复
  • 若愚

    若愚回复@方向广告:谢谢“方向”,请多指教!

    赞(0)回复
  • 若愚

    若愚回复@紀安柒:谢谢纪老师,祝您愉快!

    赞(0)回复
  • 若愚

    若愚回复@种豆南山下:谢谢“种豆南山下”,乡情是永远的情结!

    赞(0)回复
  • 若愚

    若愚回复@骏马影音:谢谢“骏马影音”,请多指教!

    赞(0)回复
  • 若愚

    若愚回复@幽谷寒香:谢谢“幽谷寒香”,祝您愉快!

    赞(0)回复
  • 若愚

    若愚回复@萧湘子:谢谢“潇湘子”,请多指教!

    赞(0)回复
  • 若愚

    若愚回复@沧海莲:谢谢“沧海莲”,谨致秋祺!

    赞(0)回复
  • 风语

    风语听着这浪漫而又令人伤感的故事,我恍然醒悟:乡情也是需要常常回来滋养的。...特赞!

    赞(0)回复
  • 若愚

    若愚回复@风语:谢谢“风语”,请多指教。谨致秋祺!

    赞(0)回复
  • 冰幽梦迹

    冰幽梦迹拜读好文!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