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环境之子

2013-08-20 18:16 作者:陆成兵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每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女儿总是习惯于打开电视机。她一边坐在沙发上吃晚饭,一边看她喜欢的电视节目。我清楚地记得我小时候农村电视机还没有普及,只有极少数人家买了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于是我经常端着饭碗到别人家里去看电视,而且往往看得非常入迷。至于所看的内容我现在已经记不大清楚了,好像有《西游记》、《金刚葫芦娃》之类的电视节目。我那时是看得如痴如醉,乐不思蜀啊!以至于,当我端着碗回到家的时候,全家人早已经吃过了晚饭,正等着我回来洗碗呢!现在的生活条件与那时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看!我的女儿靠在沙发上,看着五十寸的大屏幕电视,是多么的幸福快乐啊!

女儿正看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竟然忘记了吃晚饭。我不知道她在看什么电视节目,于是我也走过去看看。原来她看的是央视2套财经频道正在播放的《变形计》。这时一组感人的画面映入了我的眼帘。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地里拉着一车煤炭,他弯着腰,弓着背,身体向前斜倾,背着一根绳子使劲向前拉着车,绳子已经深深地勒进了他的肩膀。他两只手紧紧地握着车把,一只脚在前面走,另一只脚拼命往后蹬。这是一条上坡路,老人的腿脚又不好,所以拉着这辆装满煤炭的车显得格外吃力。虽然现在已经是寒腊月了,但是老汉的脸涨得通红,汗水顺着脸颊不断地往下流。突然,他体力不支,一下子跪倒在地,然后又艰难地爬起来继续前行。这时候,从老汉的后边跑过来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喊了一声:“叔叔,我来帮您。”于是他在车后面使劲地推,老汉在前面拼命地拉,他们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这车煤炭拉回了家。

再往下看,我才知道,这个少年原来是城里的孩子。那么,他为什么会到这样偏僻的山村里来呢?带着这样疑问,我陪着女儿继续看下去。原来这个少年在城里的学校上学时,他不仅学习成绩很差,而且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不归宿。面对这样的问题少年,他的家长实在是伤透了心,但也束手无策。

针对这些城里的问题少年,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央视财经频道节目组搞了一个“易子而教”的活动。简单地来说就是让农村偏远贫困家庭的孩子到城市富裕的家庭生活上学,让城里的问题少年到偏远农村的家庭生活上学。把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交换一下。城里的孩子刚开始到农村生活学习是很不习惯的,首先就是他再也不能整天玩网络游戏了,因为这里压根儿就没有电脑网络。其次,在课余的时间,他也必须和大人们一起到地里干农活。渐渐地,这个城里的孩子开始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开始懂得为大人分忧解难,开始努力地学习了。于是我们前面看到的那一幕感人至深的场面就深深地打动了这个曾经的问题少年的心。他抹着眼泪说:“叔叔,您太辛苦了,歇息一会儿吧!以后您就让我和您一起去拉煤吧!”老汉欣慰地拍拍少年的肩头,他觉得这个城里的孩子来到这个偏僻的山村半年就已经变得懂事多了,再也不像刚来时的懒散和娇惯了。

看完了这个电视节目,我若有所思。我们所有的人一生下来并没有好坏之分,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后天的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变形计》里的那个城里的问题少年终于在偏远贫困的农村获得了“变形”或者叫“重生”。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上山下乡运动”。我们暂且不论这样的运动到底是对还是错,但是我想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为城市里的干部和知识分子打开了一扇了解农村,体会农民疾苦的窗户。其实现在也还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锻炼,诸如招聘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等等。这些在城市里长大的青年,他们从小到大养尊处优,不知人间烟火,让他们深入到广袤的农村,在基层锻炼,了解社会民生,这样对他们今后的人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试想,一个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只会夸夸其谈,贩卖书本知识的人怎么可能把工作做好呢?

我小时候也很贪玩,不喜欢读书,整天和一帮差不多大的孩子追逐打闹,不务正业。我的父母也没有别的好办法,于是只好带着我下地去干活。我每天扛着一把铁锹到田里翻地。几天下来,我的腰疼得都直不起来,手掌上也磨出了许多血泡,一碰就钻心地疼痛。于是,我对父母保证今后一定会好好学习,再也不愿意干这么繁重的农活了。从此以后,我变得非常勤奋刻苦,学习成绩当然总是名列前茅。所以,有时候我的女儿学习不够努力,开始偷懒了,我就吓唬她说:“你再不努力学习,我就把你送到农村老家,让你放牛放鸭去。”有时我回老家帮父母干活也会把她带去,她当然也知道农村的苦,再加上她经常看电视节目《变形计》,所以她又变得乖巧而刻苦学习了,这让我倍感欣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故事是这样的: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到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了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了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了。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这个故事正好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影响是非常巨大而深远的,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学问家与他的母亲选择的教育环境是分不开的。

我没有孟母的伟大,也不见得可以将我的孩子培养成非常优秀的人才。但是我一直在不断地努力着。我花费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身的债在城里买了房子,承受着当房奴的巨大痛苦,每天还要在城市和乡村往返奔波(我在乡村学校教书)。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让我的孩子在城里上学,有一个相对好一点的教育环境。城里的学校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相对农村而言确实要好一些,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学习氛围较好,读书气氛浓厚。在我的家里,随处都可以看到书。它们散放在床头柜上、书桌上、沙发上、茶几上,甚至是餐桌上。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读书的环境和氛围,让孩子可以随手拿到书来读,而不是将所有的书都束之高阁,让它们落满灰尘。很多时候,家里是十分安静的,我们一家三口每人手里都捧着一本书静静地阅读。我想这样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绝对有好处的。所以,我的孩子学习习惯一直很好,学习成绩也不错,尤其是语文成绩经常是全年级第一名,作文写得很漂亮,这和她平时大量的课外阅读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吧。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在什么样的特定历史环境下就会诞生什么样的英雄人物。回顾我们五千年的历史,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会出现这样趁势而上的英雄豪杰。正因为有了秦王的暴政,弄得生民涂炭,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才会有陈胜吴广揭竿起义、才会有刘邦斩白蛇,如果不是当时的时势环境,汉高祖刘邦也只不过是个混混而已。正是有东汉末年的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这样的历史环境,才会出现诸侯并起,才能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如果当时的时势不够混乱,天下太平,刘备只不过是个编草席的篾匠而已,曹操也不可能成为“治世之能臣”。如果不是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搜刮民脂民膏,也就不会有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他也就不可能成为太平天国的首领,只不过是个乡间的普通农民而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让我们不禁感叹环境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啊!

人是环境之子。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我们谁也无法逃离环境,活在真空的世界里。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深入骨髓,流进血液。环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熏陶着我们,使我们的身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环境对我们如此重要,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吧。让它变得更加美好,让它充满阳光、空气和水,让人与环境融为一体!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68735/

环境之子的评论 (共 5 条)

  • 涧谷幽客
  • 红尘梦飘飞
  • 叶悦儿
  • 爱无语
  • 谢年华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