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村夜乘凉

2013-07-30 08:12 作者:岸边石2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乘凉

晚饭后的若干个钟头是人们一天中最松闲的时段,除上夜班的和迫于做习题的学生外。会会友,散散步,跳跳舞,kk歌,逛逛夜市,品品小吃,或者呆在家里看看电视上上网,要不就打打麻将甩甩牌。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喧嚣之中,我不时怀念那段在乡村夜乘凉清静舒适的时光。

饭后冲个凉,人们陆陆续续搬一张竹椅凉床放在洒过水的屋前泥坪上, 或坐或卧,咕一杯茶,吸几口水烟,用蒲扇扑打扑打围绕在腿脚上的蚊子,劳累一天的肌肉和筋骨在习习凉风中逐渐松弛下来。孩子们追着萤火虫跑,疯累了,躺在凉席上数星星,提出十万个为什么,后来裸着肚皮脊背,在大人粗糙的手掌摩挲中眯着了。

万籁并不俱寂 ,带着泥腥味的习风中夹杂着啯啯的蛙声,墙脚下不时响起几句啹啹的蟋蟀声,远处黑幽幽的树林在风中时隐时显地哗哗哗,偶尔传来几声猫头鹰尖锐的鸣叫,将人惊醒,老婆婆念声阿弥陀佛。夜空明明暗暗,月朗星稀的时候,远山在白朦朦间婀娜起伏,田野间有三三两两的人影在照泥鳅捉黄鳝,孩子们绕着竹床唱“月光光,照四方,四方暗,跳下墈,检条鲤鱼三斤半”。没月的夜空,星星像水银洒泼在黑绸缎上,密密麻麻,闪亮闪亮,大人们告诉孩子们哪是银河,哪是牛郎,哪是织女。孩子指着拖着长长尾巴的流星叫起来:看,星泻屎。

呆在一起闲谈,日程必议的是季节与天气,农活与庄稼,东家西家事。再就是听刘大爷讲传鉴。刘大爷饱读古籍:《封神》,《隋唐演义》,《三国》,《水浒》,还有《杨家将》和《说岳全传》等。什么纣王被狐狸所迷啊,薛云贵住破窑啊,诸葛亮借东风啊,等等。故事的来龙去脉,人物的传奇经历,经他慢条疏理,一清二楚,着实招引了大家声声惊叹,填实了大家脑袋中许多空白。第二要算黄了。他放过多年竹木排,是地方唯一闯过江湖的人,见多识广。有的人说他是天上事知道一半,地上的事全算。许多传闻经他一渲染,活灵活现,常把胜哥惊得目瞪口呆。大家都喜欢凑笑话,一人说,蚊子咬你前“公公公公”地叫你,吃饱了一声“孙——”地飞走了。黄段子也少不了的,只要儿女不在旁。胜哥长得膘肥体壮,是干庄稼活的一把好手,就是没进过学校门,特听故事。一次他缠着刘大爷讲张飞打岳飞的故事,刘大爷说他们不是一个朝代的人啊,胜哥说,他们是好横蛮的人,管你朝代不朝代的。把刘大爷弄得哭笑不得。夜深大家回屋了,胜哥夫妇蒙着薄被睡在泥坪上,天明露个透湿,真成了露水夫妻。

有几个人爱好音乐,传统的哼哼山歌,什么郎在外面唱山歌,姐在里面织绫罗的。现代点的唱红歌,《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信口随来,水平高的还能唱上几段很具有地方特色的《红灯记》和《沙家浜》。拉二胡的也不少,自己做的蛇皮琴筒和钢丝弦,只买一杆马尾弓,呕呕呀呀,最拿手的就是花鼓戏采茶调什么的,百拉不厌,让乘凉的气氛活跃不少,只是声音不能太大,影响别人商量正事和睡眠。还有一种人善于唱给人守灵的夜歌,插科打诨,随机自编。年轻人爱聚一处调调打打,免不了趁机在姑娘身上捏捏摸摸,姑娘们抿着嘴躲躲闪闪,不敢大声,做父母的装着没看见,只要不太放肆,他们也是从年轻长大的。大人们有什么梨啊桃啊新鲜瓜果,端出来大家尝尝,要不炒一把蚕豆瓜子招待,说,趁年轻多吃点,不要等到像我们现在什么都咬不动了。千真万确,我如今再也吃不上那么香的炒米蚕豆和瓜子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乡村夏夜乘凉的生活,别一般的风味,就像在夜莺曲中轻歌曼舞 ,又如微醉于 山溪之间。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57637/

村夜乘凉的评论 (共 5 条)

  • 孤帆鸢影
  • 剑客
  • 兰心悠悠
  • 浅笔抒写
  • 婉约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