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韩寒(随笔)
韩寒已然而立之年,我该站在一位青年的立场,也说几句和他有关但却无关紧要的话。
韩寒注定是教育模式下的一个不可复制的神话,我们没有他那样的勇气,也没有他那样的幸运,退学只是一个契机,成为他缔造奇迹的一部分,如果不退学,或者,他就是一个教育制度下打酱油的,像韩寒那样的人,命运也将厚此而薄彼,赠与他所拥有的。
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作为一位车手,作为一位作家,作为一个普通的共和国公民,韩寒都是称职的。他的称职不仅在于他可以开好车,可以写好文字,可以热爱脚下的土地,还在于他的车可以开出中国,开出亚洲,开向世界,在于他的文字有担当,带有对青年,对社会的责任,在于他对社会的责难,对世俗的责难。他说,他不会离开这个国家,不是因为他不可以或没有能力离开,而是他真心热爱脚下这片土地。
作为八零人,他教会了很多青年去思考,去审视,而不是像浪头上的白沫一样在前仆后拥中沉浮,直到被暗礁击碎或被日头烧裂。
我们是活在流沙中的植物,随流沙而翻滚,却不知道如何挣脱这样的束缚。流沙给予我们安身之地和生长的营养,却绑架了我们的自由。我们可以反抗,可以挣脱,却顾虑于会被风抛向空中,一路流浪,直到最后的一点汁液被辣烘烘的太阳烤炙尽,变成一具无人问津的干尸。韩寒挣脱了,挣脱之前他也犹豫过,自己会不会因为不甘平庸的狂妄而遭受无情的惩罚?可当身体轻轻往上一挣,飘向空中,低头一看,他妈的被骗了。自己压根不是植物而是动物,有脚的动物,可以随着自己的意愿游走的动物。
生活的流沙绑缚了我们,而敢于挣脱的,只有韩寒。(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们之所以不挣脱,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真的就是植物,离不开扎根的沙,起落沉浮,悉听尊便。而更为悲哀的,明知自己是可以游走的动物,却习惯了植物一样的生活。
我们会为自己找一个借口。人生百年,无非,是要活下去,平平安安的活下去,吃饱穿暖,也就足够了,何苦伤筋动骨,折腾得自己别人都寝食难安?
一个人的思考必然屏蔽很多人的思考。韩寒的睿智可敬不可法,他也是凡人,而不是标杆。他在思考,当然我们也应该学会思考,不仅仅单纯地接受他的想法。也许,他是一个英雄,一个先觉者,一个榜样,事实也是这样的,但膜拜未免荒唐,即使是鲁迅先生,也遭到了太多的非难,何况是韩寒。
韩寒说,他个人很不推崇巴金,老舍,茅盾,冰心的文字,认为他们的文字没有感染力,没有文采。此言无论对错,韩寒无疑成为众矢之的,成为仁人君子口诛笔伐的对象,或无所事事者茶余饭后的靶子。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浪没有淹没任何人。首先,如果真的作为人们心中的大师,四位大师的地位不会因为韩寒的几句话就受到读者的怀疑,其次,韩寒也不会因为说了几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受到真正喜欢他的读者的打击。他只是说了几句关于他个人喜好问题的话,无伤大雅,当然也就没必要大张旗鼓,闹得沸沸扬扬。韩寒不是体制的产物,自然引起体制者的嫉恨,本人倒是很佩服他力挫群儒的勇气,好比一只八哥心甘情愿被关在笼子里养的肥肥胖胖却眼红于云雀可以在空中嬉闹的自由。至于“代笔门”,更像是一出小丑的闹剧,方舟子的期许局限于东风一借,人总要弄出点风风雨雨,无可厚非,尤其是曾经受到过别人竖起大拇指的肯定后,即使面对一堆湿柴也要一意孤行点燃,毫不考虑这样的导火线产生的烟雾足以湮没他本人。他要揭韩寒的老底,拆了他青年榜样的台,但这一次打假斗士瞄准的靶子显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一击必中。
我们这是一个容易让人眼红的世道,做得再好也免不了反对的声音。就是我们自己面对别人的高明之处,也要羡慕嫉妒恨,对于反对者也就勉为其难道一句情非得已,一场博弈怎可能做到完胜?韩寒以自己作为棋子与俗世来一次生死争斗,已经足够赢得仰视的筹码。
批大师,批募捐,批奥运……批电影,批作协,批CCTV……批网络,批教育,批游行……你会觉得韩寒就一愤青加SB,看什么都不顺眼。但说得理智说得铿锵,大时代里需要有人站在高处清醒地俯瞰并提醒时代的参与者以免不自觉地卷入沉浮起落的泥淖。韩寒是敢说话的,在文字的世界里恐怕他的喊声最响。这不算是呐喊的呐喊是因为我们不至于处在一个需要呐喊才能够唤起世人基本意识的时代,和家难国仇的五四时期比起来我们算是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下应该称庆的幸运者,所以如果韩寒的声音被当成救世者对腐化糜烂的最后审判,那就是现代社会的悲哀!
拿韩寒和郭敬明比是没有意义的,正如韩寒自己所言,“我和他男女有别!”一个是张狂的硬汉,一个是忧伤的小生,同一个舞台永远也不可能唱同一出戏。我不喜欢小四卑微的价值观,无论他华丽空洞的辞藻能够构筑出怎样牢不可破的读者墙。一位好的作家,应该具有时代情怀。他们之间的相互攻讦,有时候在旁人看来倒像是夹带了惺惺相惜的谩骂,各自引领了一群人,而最后的胜者则有待时间的冲洗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