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李叔同到泓一法师

2013-06-24 08:17 作者:一叶而知秋  | 2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直以来,想写这篇文章,但却迟迟不敢动笔,不是因为胆怯,而是因为畏惧。从一般意义上讲,某个人遁入空门,评判者往往认为,这个人是万念俱灰时的下下策,即所谓的尘缘已了。以前我不知道,李叔同之所以成为泓一法师,但我却深信李叔同不是清帝顺治,因为他不会为了一个做不了主的江山,更不会为了一个董鄂妃,而遁入空门。

李叔同是一个名满天下的学者,也是一个学冠中西的学者。在他还是李叔同的时候,许多人就认识他,因为他的学识和思想。关于李叔同的生平,我是陌生的,关于泓一法师的佛学贡献,我还是陌生的,至于其间的转折缘由,我更是陌生的。然而我却挥笔去写这个过于庞大的题目,只是因为我在一个电视纪录片《大秦岭》中看到了诸多学者对佛的解析,使我在那一刻明白了,李叔同到泓一法师的转变。

下来,我们且听第一个学者(复旦大学宗教学系教授)是怎么说的。他说“因为佛教的思想确实在哲学中,在本体上,对本体的探索,对人类精神生活彼岸的探求,儒家思想是远远不如佛教的。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你说你治国、修身,可以用儒家思想治国,但是你如果要为自己心灵的开放,心灵超越找到哲学上的探求,他必然要到佛教里面去寻求依据,找到他生命的源泉。”接着他又说:“佛教它恰恰是要去探索,它给你一个解答,它把孔夫子存而不论的那个彼岸世界,以及连接彼岸世界跟此岸世界,所有的关系都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另一位学者,亦是针对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做了对比,他说:“儒家对生死的看法是未知生,焉知死,意即就是生活、生命,我还在探索中,我了解还不够,我哪里知道死后的情况呢?”

就是这一席话,使我坚信,李叔同不是因为儿女情长,而成为泓一法师,若有缘故的话,那也得从上述学者的话里去寻找原因。李叔同做为一个留洋归来的学者,他的身上起先流淌的是儒家的思想。然而当儒家思想,在本体上,对本体的探索,对人类精神生活彼岸的探求 ,没有给他把那个彼岸世界,以及连接彼岸世界跟此岸世界的关系讲述清楚,反而拥有的是一种“存而不论”的困惑。佛教不仅在哲学体系中讲清了生命彼此岸关系 ,而且用自己雍容博大的气势,培植起包罗万象的文明与文化,使人们在探求中得知了其中的因果,从此变得更加地达观起来。

最近读了一本由李叔同本人著写的《李叔同说佛》,其中的内容虽然博大精深,但我们却不难看出一点,在他还是一名学者的时候,对于佛教便有了一种独道的看法。在这里,我只挑几点来说。首先,他讲了自己与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佛缘具在。其次佛教,在他看来不是一种迷信,而是一种从哲学体系上,解开人类困惑的钥匙。至于其后的佛法解析,于目前暂无慧根的我而言,是一种存而不论的回避。

我不知道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是否会接近佛经,倘若有一天如家的入世思想不足以吸引我的时候,也许我会去在研习佛经中去感悟自己的困惑,至于是以王维是的居士形式,还是以李叔同的泓一法师形式,不可而知,只看机缘所在。但我们无论是从佛祖的大舍到大得看起,还是从前秦时期的鸠摩罗什法师,还是从大唐的玄奘和鉴真说起,他们无论是做为一个修行者来说,还是做为一个追求者来说,他们都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他们的精神足以令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叹为观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今日亦是盛世,这种盛也许不弱于当年的大唐,文化以及文明的根,需要一种肥沃的土壤。这种土壤,不止是适合几种植物的百花齐放,更需要生灵的百家争鸣,儒家的入世与道家的出世,大概都有自己的局限,尽管它们可以互补,然而经过本土化的佛教里,也许已经无可避免地流淌着二者的精气神,甚至再把二者柔和吸收之后,再加上了自己的另一种教化作用。

我不喜欢今日三类人的求佛、拜佛与参佛,因为他们入佛堂既不是舍小,而为大爱,也不是了清心寡欲。求佛的人,往往都是低贱的一类,他们的低贱,不仅表现在物质的匮乏上,最主要的表现在灵魂的施舍上。拜佛的人,可以算最为伪善的人,他们往往非官即商,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而他们来这里,常常为的只是一种心灵的负疚感而已。参佛的人,可以算是这三类人中最为有品味的人,而他们的品味往往在于虚名上,因为参佛往往只是他们欺世盗名的手段而已。前者因为可悲而可憎,中者因为可憎而可悲,后者则是集前两者与一身。

李叔同,不属于这三者中的任何一类。在他做为一个学者的时候,他既不是做为居士的王维,也不是消极避世的顺治,而是一个有所选择的精神探求者。当他成为泓一法师,而不是李叔同的时候,曾经归于李叔同的虚名,已伴随着泓一法师的到来,而成为一种解脱,却不是贪恋。

我不知在佛学界里,在李叔同成为泓一法师后,他的成就有多高。但我却能感悟出,做为大众人眼中的李叔同,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物,尤其是当他在准备成为泓一法师,而要放下俗世里那积攒的名望时,他的淡泊、洒脱,还有诸多的东西,都是为我们所敬仰的。在我看来,我们之所以敬仰他人,不是因为他人就真的伟大到遥不可及的地步,而是由于我们渺小到鼠目寸光的田地。于是李叔同成了泓一法师,而我们一生只能成为自己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39569/

从李叔同到泓一法师的评论 (共 27 条)

  • 红尘梦飘飞
  • 文柯
  • 岁月如歌
  • 听雨轩儿
  • 守望
  • 静静的雪在燃烧
  • 紫蔷薇
  • 赏善罚恶
  • 杨科
  • 疯狂侠客88
  • 飞虎神鹰
  • 婉约
  • 清愿
  • 檀华
  • 剑客
  • 雪儿
  • 今生依梦
  • 着墨
    着墨 审核通过并说 我们就是在这些伟大的人物身上学习、领会一些东西,最然我们做不到伟人的成就,但是我们也以这些美好的品质来成就我们平凡的生活。
  • 北灵
    北灵 审核通过并说 我喜欢有灵性的东西,杂文由别人来评吧!
  • 王鹏

    王鹏各美其美好!---我不知在佛学界里,在李叔同成为泓一法师后,他的成就有多高。但我却能感悟出,做为大众人眼中的李叔同,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物,尤其是当他在准备成为泓一法师,而要放下俗世里那积攒的名望时,他的淡泊、洒脱,还有诸多的东西,都是为我们所敬仰的。在我看来,我们之所以敬仰他人,不是因为他人就真的伟大到遥不可及的地步,而是由于我们渺小到鼠目寸光的田地。于是李叔同成了泓一法师,而我们一生只能成为自己了!

    赞(0)回复
  • 散漫山人

    散漫山人我也感悟了弘一大师的舍与得,共飨一下!在我的文章列表里!

    赞(0)回复
  • 散漫山人

    散漫山人我也感悟了弘一大师的舍与得,共飨一下!在我的文章列表里《渐向西行》!

    赞(0)回复
  • 散漫山人

    散漫山人回复@王鹏:我也感悟了弘一大师的舍与得,共飨一下!在我的文章列表里《渐向西行》!

    赞(0)回复
  • 诗题红叶

    诗题红叶好!顶!

    赞(0)回复
  • 一叶而知秋

    一叶而知秋回复@诗题红叶:谢谢,朋友的鼓励,朵交流!

    赞(0)回复
  • 一叶而知秋

    一叶而知秋回复@散漫山人:有时间,一定去学习朋友的文章,望以后多交流!

    赞(0)回复
  • 一叶而知秋

    一叶而知秋回复@王鹏:有些人,他就是一座大山,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解读!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