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农村改革路上的成功探索(一)    

2013-06-23 10:39 作者:神龙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农村改革路上的成功探索(一)

神龙

1987年3月,县委任命我为县委农村工作部(简称农工部)部长,同时结束了在县委办工作13年的历程,在级别上由副科升为正科。

当时,正值完善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时期,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已经解体,新的体制正在探索完善之中。一方面,从统得过死的枷锁中解脱出来的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另一方面,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作为指导全县农村工作的主要部门,自己深感担子很重,暗下决心把工作干好。于是,我和农工部的同志们,一方面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地委文件,吃透“上边精神”;另一方面深入到乡村干部群众中,了解情况,倾听呼声,摸清“下边情况”;同时走出去,到搞得好的地方考察参观,学习“外边经验”。在此基础上拿出指导本县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由于吃透了上级精神,使农村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摸透了下边情况,出台的政策措施符合县情民意,汲取了外边经验教训,避免了瞎指挥劳民伤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完善土地承包、农村集体财务清理等工作走在石家庄地区前列,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建立农村政策监测户在全国首创并推广。县委农工部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农工系统先进单位(石家庄地区两个),本人被评为全省农工系统先进个人.河北省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992年底,晋升为县委常委,由科级进入副处级。

农村改革,先于城市和其它产业,前无古人经验效仿。摸着石头过河,一步差错失足,就可能“呛水”,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在县委农工部长岗位上的6年,是迎难而上,大胆探索的6年,也是担惊受怕、收获颇丰的6年 。所谓“成功探索”,重点体现在解决“三难”、“两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解决“种地难”建立完善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新旧体制并存,互相交织,必然引出多种多样的新矛盾新问题,一家一户有许多事情办不了或办不好。当时多数村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有能力的户开始置办农机具,形成了重复购置,比如农作物浇水,各户谁管谁,机泵管带你卸我安,频繁更换,甚至不少村出现一井同时安装两三套水泵现象。二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置办不起农机具,出现了浇地难、耕种难的问题。由于党政企不分,乡村主要干部被大量的行政事务缠身,催征购、收提留、抓计划生育、搞教育集资等等,占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没有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老百姓着急地说,俺们想致富,谁来搞服务?!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在深入调研中,发现北楮乡西同下村建立合作社的办法很好,他们把耕、种、浇、收及化肥、农药、优种采购供应等一家一户不便办理的事情,由集体组织办理,解决了农户生产中的难题。这就是农村经联社的雏形。当时,其他乡也涌现出了一些类似的合作组织。于是,顺应形势发展,我们在深入调研座谈,广泛听取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向县委提出了建立完善乡村经联社的建议,很快被县委采纳。

县委先后两次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研究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问题,并召开县乡村三级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专门会议动员部署,县委、县政府一名副职分管、我们县委农工部牵头组成班子具体抓。各乡镇明确一名副书记集中精力专抓这项工作。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乡干部培训班,编印完善乡村合作经济组织注意的问题及宣传要点两万余份,发给每个乡村干部和党团员,通过广泛宣传,解除了一些干部群众怕“走回头路”、“吃大锅饭”等一些思想顾虑。县、乡分别抓了两个乡、31个村作为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经联社的主要职能,是帮助农民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疑难问题,开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乡镇经济联合社主任,从全县行政、事业干部中选拔,由单位推荐、组织部审查、公开竞选、县委常委会研究任命,副科级待遇。村级经济联合社主任实行群众推荐、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决定或党支部村委会提名、群众讨论通过。

这项工作从1987年起步,到1989年4月,全县25个乡镇“经联社”主任全部配齐,208个行政村都建立了“经联社”。据统计,乡村两级“经联社”共设置农机、农技、水电、果蔬、畜禽、购销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组织1522个。乡村“经联社”具有法人地位,受乡村两级党政组织领导和监督。乡村“经联社”之间是工作指导关系,乡“经联社”负责全乡的经济发展,又负责统一指导、组织协调村“经联社”开展工作。村经联社为乡“经联社”提供必要的辅助工作作。乡村结合,上下配套,渠道畅通。

乡村“经联社”以服务为宗旨,实行低偿服务。既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又不增加集体经济负担,一些经营好的“经联社”还为发展提供了积累。随着乡村经济联合社的建立完善,集体经营层次得到强化,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减少了农户“小而全”的重复投资,生产积极性得到保护和激励,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县完善乡村经联社工作得到省委、地委的肯定,石家庄地委于1998年在我县召开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省委农工部印发简报推广。

(未完待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39305/

农村改革路上的成功探索(一)    的评论 (共 7 条)

  • 浅笔抒写
  • 纤纤柳絮
  • 今生依梦
  • 赏善罚恶
  • 杨科
  • 雪儿
  • 疯狂侠客88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