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川沙古城墙抒怀
游川沙古城墙抒怀
顾忆人
这一轮红艳艳、光辉灿烂的朝阳,熬过了连日阴雨的天气,犹如一位深居简出,苦研经伦后脫颖而出的俊朗少男,雄姿英发地从东方冉冉升起;朝阳照亮了神州大地,照醒了耸立在祖国东大门海边不远处川沙新镇的古城墙;阳光下,古城墙苍劲厚实、坚如磐石。我迎着朝阳,顺着新川路由西往东,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川沙古城墙。
川沙古城墙座落于新川路东首的“川沙古城墙公园”内。园墙门头飞檐斗栱,她东靠护城河,西傍“观澜小学”、“ 内史第”。“观澜小学”历代闻名,“內史第”更是新中国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黄炎培的故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诞生地。
进入“古城墙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段南北向高约八米、址阔十米的古城墙。据记载,明嘉靖年间,我国沿海倭患四起,故在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为抵御倭寇侵扰,举人乔镗带领川沙人民垒筑了此城墙。当时,川沙城墙周长四里,城头雉堞三百七十二垛,炮台十二座。现古城墙只存数十米。2010年,政府拨款修缮,建成“川沙古城墙公园”向社会开放。
拾级登上古城墙,方正大气的“岳碑亭”高高地立于古城墙上,因亭内有岳飞手迹的石碑而得名。碑上镌刻着民族英雄岳飞的手书:“学士高僧醉似泥,玉山颓倒瓮头低;酒杯不是功名具,入手缘何只自迷。”(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古城墙南端有一精巧玲珑的“魁星阁”。记载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川沙厅士何士祁(观澜小学的前身观澜书院之捐建人),在古城墙东南角上建造了魁星阁,期望魁宿能光顾川沙,保佑书院世代学子学有所成。魁星阁三层塔形,傍边生长着一棵百年以上的丝棉木古树,环境优美,给人以一种求真、求实的古朴之风。
我蹲在古城墙脚下,背向护城河,面对着灰褐色、长满青苔的古砖墙,四百多年的历史创伤浮现眼前。仿佛身置古代,犹见铁马秋风、剑戟森森、刀光剑影、血溅城墙……
我站立在古城墙上,居高临下望去,恍惚见倭寇狰狞地挥刀攻城,文弱书生乔镗带领着抗倭军民浴血奋战,古城墙东南角炮台上的土炮向强盗发射着复仇的怒火,硝烟滚滚……
四百多年沧桑已过,雄关漫道真如铁,川沙人民用自己的英雄气概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用自己的勤劳智慧,把家园建设得优美似画、換了人间——川沙古城墙见证了这一切。
古城墙护卫着川沙城厢这块宝地,使之孕育出了宋庆龄、黄炎培、黄竟武等数代英雄伟人,还有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
古城墙耸立在风景如画的花园中,印记着川沙古城数百年来的筑城史、建县史、革命史、发展史;验证了人类文明、光辉灿烂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