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哭丧与孝道

2013-05-24 11:34 作者:散文网友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们家乡有哭丧的风俗,老人逝去,要请亲友中善哭的女性来帮腔,需要的时候把哭声弄大些,好强化悲哀的气氛,表达亲属悲痛心情。今天,随着物质和精神的丰富,哭丧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用上了现代科技(喇叭),还产生了职业哭丧者。据小报披露,有美声歌唱家加盟哭丧队伍,“哭”约不断,收入丰厚。如小报消息属实,哭丧之风的大盛,非我家乡独专,该是全国风行的。

近来很听过几次哭丧,用大喇叭扩音,不知是录音还是现场表演,哭得呜呜哇哇、哀哀切切、声闻十里。很想去开开眼,但那哭声实在让人恶心,我浑身翻鸡皮疙瘩,终没敢去。

哭丧为何?表示悲痛;表示悲痛为何?表示也。坟墓修得气不气派,丧事办得风不风光,是国人孝或不孝的一把尺子。哭丧事业的发展,足以证明我们世风大好,孝道复兴,本该大大颂扬一番,给孝子和哭丧者颁个什么奖,上上《感动中国》栏目才对。但我心里却有些疑问:父母死了,心里悲痛,自个放开嗓子哭呀,为何请和你妈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来哭呢?请人哭就证明自己并不想哭,不想哭就证明并不伤心。按国人的逻辑,不伤心就是不孝。其实自己并不伤心,不孝,却请人架起喇叭大哭特哭,宣扬自己的孝,这就是国人的孝道,虚伪的孝道!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国人的孝道很虚伪。国人的孝,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我不敢说大多数)是做给别人看的。有学者研究过,说国人的孝道是基于落后的经济方式,人老而无养,用“孝道”这一社会伦理来保障养老,维护社会稳定,说“孝”是一种经济捆绑模式:我养你长大,你就必须给我养老送终。这是一种投资与回报的关系。可能很多人会斥责这个观点,因为它无情地剥去了国人温情的外衣,而揭示了生存的本质;我们向来排斥这样赤裸裸的理论。但这个观点为我对孝道的怀疑提供了支撑。我不是学者,不做研究。我的怀疑立足于对社会的观察。我们老说中国人讲亲情,其实我们的亲情到底比老外浓还是淡,难说!我没在域外生活过,没有切身体会。我对外面的了解来自书本。据我从书本上得到的信息,老外的亲情不仅不比我们淡,甚至比我们浓。举一个例子为证,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说老外对我们为了工作为了挣钱几年不和家人团聚,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家人幸福的做法大惑不解。在他们眼里,和家人团聚才是最大的幸福。这里面当然有经济基础的差别,但肯定也有对幸福理解上的差异。

且不管我们的亲情是浓还是淡,孝道确实在我国文化中占据了核心位置。我们直到现在也还在强调孝道,法律规定,政府倡导,媒体宣传,特别近几年倡孝之声大盛,昆明还搞了所谓的“孝道比赛”,——且不论孝道是否可比赛——但我们的社会还是爆出了不少不愿赡养老人,甚至将重病老人遗弃在医院、窑洞的行为。而且据我观察,仅仅是赡养老人而并不尊重老人的大有人在——在这些人眼里,孝只是一种道义,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负担。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因为我们的孝道里缺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们缺乏爱,这是事实。我们不缺乏父爱母爱,中国父母是最疼爱孩子的父母;我们缺乏孩子对父母的爱。这不怪孩子,怪父母。为什么世界上最疼爱孩子的父母培养不出最爱父母的孩子呢?第一因为中国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是物质化的,使劲让你吃,拼命给你穿,用尽心思不让你受一点苦,而缺少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缺少心灵上的沟通。第二因为中国的父母总强调孝,孩子还懵懵懂懂的,就热衷于问孩子:长大了孝不孝我呀?孩子天真地答一声:孝。父母就乐得中了奖一般。等孩子稍大,就要在孩子面前念叨我养你怎样怎样辛苦,一把屎一把尿,我为你放弃了多少多少机遇,操碎了多少心。孩子稍有错误,这些话就成了他们的紧箍咒。父母的用意是督促孩子上进(潜意识里就不怀一点索债的意思?)。但这时的父母在孩子眼里不像父母,像债主。第三因为中国父母总拿孝当令箭,剥夺孩子的为人的自由。这是中国父母最拿手的了。孔子曰:三年无改父之志,可谓孝矣!看看,父亲死了三年还要按父亲的办,何况我还没死呢。孝不如顺,这是父母把孩子当做私人物品的最佳借口了。于是父母理直气壮地掌控了孩子的一切,只要自己觉得好的就一股脑地安排上,也不管孩子接不接受。对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我们往往简单地用孝来衡量,而忽略了爱和理解。

中国父母爱的物质化表达没让孩子学会爱,而让孩子学会了被服侍;中国父母对孝孜孜不倦的强调没让孩子学会孝,而让孩子学会了清算债务;中国父母用孝道剥夺孩子为人的自由则让孩子在窒息中埋藏怨恨。总之,在这种“孝道”的教育下,孩子们很难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我这些说法不仅仅来自于观察,更来自于自己的成长体验。父亲曾经是我最崇拜的人,——每个孩子对父母的敬和爱几乎是出自本能的,而这种本能被我们扼杀——但随着我的长大,我和父亲的矛盾越来越激化,父亲在我心中变成了一个控制狂,一个以打击贬低别人为乐的人,一个喋喋不休的债主,一个专制的沙皇。从十四岁开始,我和父亲的战争一直打了十多年,直到我自立门户,直到我发现父亲头现白发开始苍老。青少年时期,我在父亲的控制之下想得最多的是逃跑,其次是死去。多年来我一想起和父亲一起生活的日子就满怀怨恨。现在我成熟了,也早当了父亲,能理性地对待自己的成长经历,能平静地和父亲相处,但我已丧失对父亲本能的爱的能力。我得承认我对父亲的感情成分复杂,除了父子之情,还包含了恨与怜悯,我对父亲的孝敬更多的出于道德、怜悯和责任。当然,这里面有爱,但我不知道我爱的成分有多少,我真的无法分清!——我父亲如果看到这里不知会做何想,伤感或是平静,但提笔时我必须完全忠实于我的心灵。事实上,生活中与我同样感受的人不少,只是少见文字表达。

孝是外在的、形式的,爱是内在的,属于心灵的。孝应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没有爱,孝只能沦为义务,甚至是负担。

对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我们往往单方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而不考虑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君王要有君王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所谓君明臣贤,父慈子孝,在这里君明与臣贤、父慈和子孝是同等重要的概念。所以孝不是一味盲从,散失独立人格,不是放弃自己的思想去迎合。这严重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父母更不能用孝为工具来控制子女,蛮横地剥夺子女为人的自主权利。

我从不对自己的孩子灌输孝道,而对他讲爱。我从不说我为你付出多少多少,你必须孝我。我对他说:我爱你,你的到来让我获得最大的幸福。我对他说这话真诚而动情。我并不觉得自己如何含辛茹苦,因为这过程中我得到了幸福,我因心里充满爱而幸福。我要让他感受到这种爱。但我并不对他索取爱,因为有我的爱,学会爱对他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这几乎是一种本能。因为有爱,我不担心孝的问题,那是水到渠成的事。

另外,我们处于父母的角度,不能总想着孩子的回报。现在的孩子难,学业苦,择业难,竞争大,长辈众多,到时候自己还要谋生养活孩子,不容易。我和妻子都商量好了,要努力解决好自己的养老问题,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依靠,减轻孩子的负担。

我不提倡孝,提倡爱。因为没有爱,真正的孝不存在;有爱,孝已不成问题。

特别是我们的爱或孝,都不该体现在大修坟墓和大声哭丧上,而这哭丧的还是外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438221/

哭丧与孝道的评论 (共 9 条)

  • 今生依梦
  • 浅笔抒写
  • 剑客
  • 婉约
  • 疯狂侠客88
  • 午夜的星辰
  • 云飞阳
  • 萧萧子絮
  • 远征

    远征我不提倡孝,提倡爱。因为没有爱,真正的孝不存在;有爱,孝已不成问题。 推荐阅读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