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乡村社火(原创)

2012-02-16 17:43 作者:关山布衣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乡村社火应该是最古老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了。

闹社火或是耍社火,都是很吸引人的事情,作为操作者,是一种情绪极致的宣泄;作为欣赏者,既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是情感上的一次共鸣。

参与闹社火的人,快活了自己的同时又带给别人快乐,实在是值得我们喜欢和敬重的人了。其实,我从心底里最敬重的是那些闹社火人的精神。

三十一年前的腊月,父亲看我和几个高考落榜的伙伴整天沉迷于醉生死的状态之中不能自拔,突然间就生成了一个主意,动员我们耍社火。那时候的社火还很鲜见,包产到户也才是一年的时间,人们虽然没有彻底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对于未来的生活确实有了很大的盼头。隔山的邻村率先有了社火队,一只自己用青木条子、麻袋片上缝上大麻做成的狮子,一个小伙子用一个火罐灯笼引上跑圈圈,再就是十来个人唱几曲地摊子戏。邻村的社火头年正月里到我们村来耍,完了各家各户派去了两三个耍社火的,猪肉炒粉条满碟子满碗地上上,吃得那些人嘴上油滋滋的生亮,终了还要喝上二两烧刀子酒,那种享受直看得人眼馋。现在父亲动员我们耍社火,自然心动的厉害,只是畏惧无从耍起,无人承头,怕成就不了一个社火队。父亲说有他指教,学起来容易得很,我们便下定了决心——耍社火!

父亲先是用青木条子弯成三张弓形,用麻绳扎成了狮子头的造型,然后用报纸厚厚糊一层,再用红纸、黄纸、绿纸点缀其上,还用金箔纸丸了八个疙瘩,说是狮子头上有八宝,最后再绑上麻袋片,缀上一层大麻,我们的狮子就算是做成了。在父亲做狮子的同时,母亲也指导我们做船,同样先是用青木条子弯成几个大弓形,再绑扎成船的形状,用染成绿色的纱布围起来,船头船尾还挂着母亲做成的各色纸绣球,漂亮极了。

有了狮子和旱船,我们的热情高涨到了极致,众人推举由我承头,分成三拨,一拨跟上父亲学舞狮子,一拨在母亲的点拨下学跑旱船,一拨跟上会唱曲子戏的蔫老王学地摊子戏。活动的地点就在我家的屋子里、院子里。这样以来我家不光管茶水,多时候还要管饭,尽管如此,父母无怨言,我也很乐意,因为作为社火头,总得有点付出才好服众啊!要不那几个年过三十的、打鼓敲锣的老叔叔凭什么听你一个愣头青的指挥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到了到了腊月三十的下午,我们的社火队一切训练完成,便敲着锣打着鼓,拿着香裱,顶着狮子到庙上去敬神。在庙上叩拜一番之后,算是迎上了神,就开始顶着狮子挨家挨户地去拜年。每到一家院子里,我便要喊几句祝词,大致就是:这座房子修的洋,辈辈出的状元郎。或者:白毛狮子大张口,驱走瘟神要喝酒之类的祝福加戏谑词语。这个时候,主人家就忙着散香烟点火,最后还要往狮子嘴里塞一把挂面或者一包饼干作为酬谢。一个除夕转完,负责收礼品的大球会很顽强地扛回一蛇皮袋子挂面、饼干。首战告捷,人心备受鼓舞,连饥渴都忘的光光的了。

过了初三,我们的社火先是在自家的村子里耍了一场,狮子和旱船都赢得了很好的赞誉,只是唱地摊子的几个小兄弟没有记熟唱词,不断的冷场,导致看的唱的都尴尬,不过最终还是得到了父老们的肯定,原因是第一次,况且大多是些耍娃娃,已经不错的很了。虽然如此,唱《研磨》的林林和秀秀还是哭了一鼻子,咬着牙说下一场一定要唱好。接下来我们便走出村子,到邻村去耍社火。由于我们的社火队成员大多是十七八岁、二十出头的娃娃伙,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狮子能跃上桌子,旱船跑起来真像在水上漂一般,地摊子戏也唱得越来越流畅,婉转悠扬,悦耳动听,所以很受观众的喜,每次耍完社火,不仅仅享受到猪肉炒粉条,二两烧刀子的待遇,还会收到挂面、饼干之类的酬谢,更加激动人心的是,在三道沟、老庄耍完狮子,还收到了二十块钱的酬金呢!要晓得,我们社火队的成本总共也就是三十来块钱啊!

那样的耍社火,我们坚持了两年,快活了两年,最后由于人心不齐,意见不一致,或者是我太年轻,不能服众,总之散摊解体了。但是那段经历,成了我一生的记忆和财富。

缘于上面的经历,我对于耍社火的人是很敬重的,敬重那种不顾饥渴,不畏寒冷、不计较得失,只是一味地为了快活为了愉悦而奔走的精神。不是么,当今的生活,人们早已经不为吃穿犯愁,却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而空虚,尤其是节期间,大多的人酒足饭饱之后,迷茫地游走在大街上,超市里,不晓得把一个空虚的灵魂安置在哪里才稳妥。这时候,锣鼓声响过之后,乡下耍社火的进城了,他们经过简单的化妆、打扮之后,只要你放了迎接的爆竹,他们便开始就地演唱。他们的组成也很简单,一把或两把二胡,一面锣一架鼓,一台功放机一个喇叭,角色也不多,七八个人足矣,女扮男装或男扮女装,轻描淡涂之后,就依依呀呀地唱了起来。渐渐地,围上来的人就多了起来,一层一层的围成一个满圆,后面的人就只能踮起脚,伸长了脖子做急切的张望状。

看着那些脸色黑红,皮肤粗糙的乡村农人,身着戏装,在弦索锣鼓的伴奏下,扭着身子,迈着碎步,唱着婉转或粗犷的曲子,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劝人求真向善,这种近乎原生态的演唱,在愉悦观众的同时也愉悦了自己,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其实,更令我敬仰他们的是,就是在这种原始、朴素的演唱中,我们最古老的民间文学文化才得以传承、发扬。尤其是华亭县的曲子戏,这个被国家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剧种,就是靠这些农忙季节拿锄头,闲时节唱曲子戏的或老或幼的农村艺人们一代又一代的演唱中得以传承的,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坚持和努力,华亭的曲子戏可能早已绝迹多年了。

喜欢社火,喜欢古老的讲述,不仅仅是因为我也有过唱社火的经历,因为民间久远的古朴和美好,都包蕴在这种古老的演唱里面,一种令人敬重的精神也包蕴在这种演唱里面。

乡村社火,活着的民间文学历史。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40044/

乡村社火(原创)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