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雨雾崆峒

2012-02-09 09:34 作者:崆峒居士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雾崆峒

张旭升笔名:张评

崆峒山的名气愈来愈大,许多著名专家、学者乃至作家纷至沓来,或为崆峒山树碑立传、或为崆峒山歌功颂德;学术报告会、作品研讨会一场接一场,而后是论文、散文诗歌散见于诸多报刊,弘扬了崆峒文化。平凉或是崆峒的学者、作家有点紧张的氛围,终于被形式所迫,三人一堆、七八人一伍,登崆峒山而寻找创作的灵感。不想,大有所获,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登上了大报大刊,影像颇深。我久居崆峒40余载,很少登崆峒山,偶有登之均是陪上级或是外地作家采风,一天下来疲惫得不行,几天缓不过劲来。但也有收获,写了十几首诗歌,几篇散文,均见诸报刊。

崆峒山对我而言是神圣的,也是神秘的,确切地说还有一点陌生感,对它四季的变化掌握得少至又少,自然写不出奇妙的文章来,好在有几个摄影的朋友相邀,一礼拜登一次崆峒山,身体得到了锻炼,大脑对崆峒山的印象也愈来愈深,可以说是真正上了她。

离立还有一个礼拜,或者说是离秋季结束还有最后一个礼拜。下了几天的雨,都不大,淅淅沥沥的,有一点凉意,但不是很冷,像是江南的气候。柳树的叶子还是绿的,枝条还很柔嫩,在雨中格外青绿,很舒服的感觉。一大早,我和妻备了雨具,赶往车站,搭13路车前往崆峒后峡。上车后才知道,上山的人很多,大多是老年人,也有大中院校的学生。车上的人议论,山上肯定雾大,难得的雨雾天。我暗暗自喜,难得的天,让我碰上了。车进入后峡,扑面而来的雾即可涌来,一股一股的、一团一团的,像中国的水墨画。下车后,人们便消失在雨雾中了。妻拿出相机,寻找不到想要拍的风景,镜头里全是浓重的雾。这时,我静静地站立于高大的山前,任前前后后的云雾将我淹没,好让我真真切切地感悟一把身处仙境的感受。雨是小多了,下进了雾里,看不见,只能感觉到她的存在。这时的雾应该是负重的,沉沉的、缓缓的,只匍匐在山的高度。她应该是有灵性的,或者说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自然也会释放感情,从她低缓缠绵的状态可以看到,她在极力释放着自己的感情,尽量摆脱雨的负重。她努力了,结果都失败了,所以她的情绪是低落的,虽然看不清她的面目,但对我而言已经足够了。这时我想到了道家的一句名言:道法自然。虽它去,这是规律,谁也不能违抗。走到上山的小道时,我回头再看山时,发现雾若即若离,依稀看见露出的局部的山体,我惊呼,山体改变了自己的模样,让我不敢相认,原因是我记忆中的山真的成了仙山,往日不起眼的山石在雨雾的包裹中幻化出人的形象、动物的形象。远远的一尊石块顷刻间成了一尊佛像,且身披袈裟,神态祥和。佛是静止的,雾是流动的,这反倒衬托出佛的心静入磐,我是这样认为的,不大说心静如水,因为心静如水还是不静的,还是动态的。佛的心到底是怎样的我不可而知,但我总是认为佛的心静应该如磐石。我脱口说,佛在崆峒。就在佛的顶端,一块石头酷似一只金雕,她收翅站立巨石,那种猛太让人敬意、折服。金雕属于崆峒山稀有动物,巨大威猛,给崆峒山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尽管雨雾遮障,看到的物体朦朦胧胧,那只是较远处的景象,近处的物体还是依稀可辨的。虽然马上立冬,山上的树林、灌木林、花花草草依然是一派生机。当然,有的树木已经凋零了叶子,只剩光秃秃的枝干,却也显现出一股苍劲。尤为让人震撼的是苍老的枝干瘢痕累累,树皮一块一块脱落,露出的木质已经腐朽,布满大大小小的空洞,想必是蛀虫啃食的结果。就是这种境况,年迈老太的枝干竟然孕育出了黄的红的果实,且是那样的晶莹剔透,纯洁无暇。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果,但我对她肃然起敬。我想到很多,想到天下所有的父母是怎样含辛茹苦把子女拉扯成人,而自己不求任何回报。树木都有这种情结,何况是人呐。在上山的道上,我发现了一种野棉花,一簇一簇地盛开在泄洪渠旁,她的旁边野草杂生,相依在一起,不弃不离。野棉花我是第一次看到,没想到她竟是那样的洁白、柔软、细腻,闪着白色的光亮,在雨雾天那样的耀眼。这是天生的野棉花,只生长在崆峒山,并伴着崆峒山有史记载五千余年。野棉花是暖和的,给崆峒山带来了无尽的暖意。那些杂草也是让人敬意的,虽然枯萎了,但不凋零,枝条上还零零星星地开着黄的红的白的紫的小花,稍不注意很难发现她们的存在。闻不到她们散发的香味,近看才发觉有一层薄冰覆盖在她们俊秀的脸上,难怪闻不到香味呢。平凉有一位知名画家刘亚明与我是挚友,他画的画都来自山野的花花草草,很强势、很自然,给人一种亲切感,不像闭门造车出来的东西,故,有一种真实感。他的画屡屡展出,屡屡获奖,深受百姓喜爱。还有那些凋零的叶子,红色的、黄色的,密密麻麻覆盖在山体,年复一年地温暖着她所衷爱的崆峒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听到有树叶沙沙的响声,且距离愈来愈近,透过雨雾依稀看见一位道士拿着长长的扫帚在扫山道上的落叶,落叶纷纷飞起,极像时节的蝴蝶。崆峒山的蝴蝶种类繁多,春夏时节铺天盖地,构成崆峒山另一道风景。如今,蝴蝶纷纷死去,变成了一枚枯叶葬于泥土,好再还有春天,死去的蝴蝶从泥土中纷纷复活,在明媚的阳光下翩翩起舞,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顺着山道往上攀爬,陆陆续续见到仍有道士在扫落叶,想必这已是他们修行的功课。崆峒山的优美环境来之不易,需要游人的共同维护。

雨雾不肯散去,飘飘渺渺的,不停地变换着姿势,一种留恋的状态使人浮想联翩,那种美无法比拟。崆峒山的树此时是裸露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笔直、有的弯曲。落叶松是笔直的,插进了苍穹;粗大的柏树是笔直的,很强势,茂密的华盖伸展开来遮天蔽日。杂树或是灌木林大多是弯曲的,漫山遍野,层层叠叠,密不透风,有小飞来飞去,给这寂静的山林带来了些许活力甚至快乐。近处看雨雾是薄薄的,淡蓝色的,略带一点灰色,缠绕在树与树之间,似乎是音符在跳动,弹奏出美妙的乐曲,尚若你会想象,必会看见远古的女子摆动长袖,穿插于树林之间,爽心悦目,美不胜收。

登上崆峒山的中台,雨雾愈大了,根本看不清山的轮廓及古寺庙宇,只是依稀可辨游人在雨雾中穿行。一处道观分外耀眼,透过敞开的门看见灯泡闪闪烁烁,在雨雾的动荡中忽明忽暗,我的脑海即可萌生出一个标题:灵之魂。我让妻子拍了照,说,灵魂是拍不到的,可今天有幸拍到,说明咱们与道有缘。一尊砖塔矗立在雨雾中,看不清塔上铭文,但我知道是和尚涅槃后的佛塔,供信徒供奉。一个老者提着一盏马灯晃晃悠悠走近佛塔,瞬间,我的脑海又闪现出一个标题:冥。冥既是死亡,又是怀想、思念,也有超脱凡间苦海抵达天国的意欲。道和佛的意境如此相近让我吃惊、震撼,难怪崆峒山海纳百川,佛、道、儒融一山,共同发展,香火旺盛。抵达南台,一道士爬在供桌上冥睡,黄色的旗帜在雨雾中缓缓飘荡。悬崖峭壁上的亭阁走廊被雨雾掩埋,但有依稀轮廓可见,还可见游人熙熙攘攘,兴奋地大呼小叫。妻子又在拍照,她和景物融为一体。我拿出手机,拍下了妻子拍照时的瞬间,取名曰:人在仙境。

我悟出了一个真谛:并非看得清的事物就是美的,而看不清的事物就是不美的。事物往往是很奇特的,美的事物总是在看不清的时候才显现出她的美丽。

2012、1、4

甘肃平凉市崆峒区人民检察院

邮编:

手机:;邮箱:ktzhangping888@163。com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37521/

雨雾崆峒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