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咬文嚼诗之八:脱胎换骨

2012-01-15 09:26 作者:顽童不老草青青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从当小学生起,就听熟了“脱胎换骨”这个成语,因为见到很多批斗会,要那些“五类分子(地、富、反、坏、右)”,必须“老老实实接受改造,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而被批斗者也往往要重复这句话。不料,这个成语却与写诗攀上了亲。

2011年在峨眉山避暑期间,遇见了两位绝色佳人,初见即似曾相识,犹如老友!原来,她们的母亲,我相识多年,她们又极像其母,焉能不识?其实她们的母亲,大家都认识。

且来看看这二位是谁?原是当代两首歌词(当然也是诗作)。

其一

《烟花三月》

作词 陈小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牵住你的手

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

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

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

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

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

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

我这样的知心人

扬州城有没有人

与你风同舟

烟花三月

是折不断的柳

江南

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

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

更比那西湖瘦。

其二

《黄藤酒》

作词 玉镯儿

记得也是

杨柳依依的时候

杨柳依依

花香满楼

新酿黄藤酒

殷勤相劝红酥手

少年不识愁

相知相许共白头

能不能陪我

再进一杯酒

都说是一醉

之后能解千愁

你看那月儿依旧

你看那风儿依旧

琴弦已断

该如何弹奏

记得也是

柳絮纷飞的时候

柳絮纷飞

泪沾双袖

咫尺天涯

菱花默默形消瘦

一别成永诀

庭院寂寂月如钩

能不能陪我

再进一杯酒

却为何就连

一醉都是奢求

你看那月儿依旧

你看那风儿依旧

一弯新月

半杯残酒。

她们的母亲,大家也明白了,分别就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陆游的《钗头凤》。

也就是说,她们分别“脱胎”于李白、陆游的那两首千古佳作!

其实,李白本人也这样干过。

崔颢《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诗被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评为“唐人七律第一”!

李白登上黄鹤楼,本想题诗一首,不料见了崔颢这首,眼前景,心中事,都在此诗中!只得叹息: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只好耿耿于怀地离开,直到《登金陵凤凰台》,才出了这口恶气!请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北宋诗人黄庭坚把这种作诗的方法叫做“夺胎换骨”:换骨,即用前人作品的“意”,但用自己的词句来写;夺胎,即深入体悟前人作品的意,加以发掘,深化,加以生动、形象、传神的描写。

有人说,鲁迅的《狂人日记》,脱胎于俄国大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曹禺的《雷雨》脱胎于挪威戏剧大师易普生的《群鬼》。

有兴趣者,不妨找来对照阅读几遍。

做得好,超过原作,既是再创作,也是创新;做得不好,画虎不成反类犬,会被称为“拙劣的模仿”,甚至是“剽窃”!

诗友、文友们也不妨试试。

附录:

1《脱胎换骨-百度百科》

脱胎换骨原是道家的说法即吃了金丹换去凡骨凡胎后成仙。古代文人借用以前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黄庭坚认为这是换骨法,深入研究古文的原意进一步加以刻划形容,这叫夺胎法。也有人说不蹈古人一言一句,用夺胎换骨法可以点铁成金。

2《夺胎换骨-互动百科》

夺胎换骨”说始见于宋人惠洪的《冷斋夜话》:“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黄庭坚认为,以有限之才去追寻无穷之意,难以达到对文辞的精工锤炼,所以要采取夺胎换骨法。所谓“换骨法”是指不改变原作的诗意,而创造新鲜工整的语辞去提炼更为精彩的诗境。惠洪举例说,如李白有诗“飞不尽暮天碧”一句,又有“青天尽处没孤鸿”句,黄庭坚认为这些诗句语意虽佳,但气骨显弱,自作《登达观台》曰:“瘦藤拄到风烟上,乞与游人眼界开。不知眼界阔多少,白鸟去尽青天回。”山谷取李白之诗意和诗境,诸如“鸟飞”、“暮天”、“青天”之类,又将李白诗中静态的“青天”、“暮天”换为动态的“青天回”,描绘了百鸟飞尽之后青天返回的盛况,境界更为开阔,气势更为宏大,增强了诗歌之气骨,表现了山谷瘦硬的风格。这种将前人的陈言纳入自己诗中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就是“换骨法”的典型例子。“夺胎法”是窥入体悟原诗的意义而重新加以形容,从而好像意从己出。惠洪又举例说,白居易诗云:“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身。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苏轼南中诗云:“儿童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醉红。”苏轼取白居易醉红如同秋天的霜叶,而并非春天的花朵之意,以此加以演化,转换成醉红并非青春的脸庞,凡此之类,皆夺胎法。可见,夺胎换骨为同义反复,都是说要通过学习古人的作品来融会新的诗境。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32666/

咬文嚼诗之八:脱胎换骨的评论 (共 5 条)

  • 风过无痕
  • 自在飞花
  • 剑客
  • 三角
  • 滴墨成伤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