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纵目羊山矶

2013-05-16 15:50 作者:秋甫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城铜陵,得山得水。山是铜官山,水是杨子江。铜陵西南隅江畔羊山矶,有六朝古戍之遗址,有凌波之长江大桥,更是皖南江山壮丽之胜境。如今羊山矶那片山水,如老蚌中明珠,如大家之闺秀,出落得魅力四射,堪称铜陵山川形胜之最。羊山矶上纵目,谁能不心旷神爽?谁能不神思飘逸?

风和日丽之时登上羊山矶,嗬!面前江山真是壮丽。纵目环顾,穹窿下东西南北尽是天与地相接。蓝天、白云、山峦、江流、舟舸、白鹭……,远近上下,各呈其妙。

大江对岸空旷,堤坝上或疏或密的树木成排,不时有汽车缓缓而过。那是广袤的江淮大地.

眼底是“不尽长江滚滚来”,那气势真叫雄伟。5月~9月丰水期,江水汹涌咆哮,观者恐惧。丰水期一过,江水就平和下来,不再耍威风,但仍然雄浑有力地流荡着,一浪接一浪推拥着,仿佛是气势磅礴的千百万雄兵,以坚定不移的步履,向前进发。

羊山矶左侧,大江滚滚西来,江面波光粼粼,闪烁着晶莹银光,有时竟显不出粗豪莽荡的性格。记得谭嗣同有句诗说“江流大野犹嫌束”。莽荡的大江,临近中流坻柱的羊山矶,也只好约束自己喽。波光粼粼的江心,那林树欎欎处,大概是荷叶洲。“岸上沙,昔日江水今人家”。 羊山矶上远眺荷叶洲,令人不能不赞叹江水之伟力。

水,滋润万物;水,决定着一个地方的生态;水,也制约着一座城市文明的进程。羊山矶似乎深谙此理。羊山矶更象一尊守护神,以“滋润山川,造福一方”为职责,矗立江畔,千百年来滋润着铜都传统的农林矿冶产业,滋润着现代新兴产业,也呵护着铜都儿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宇宙万物,天地间一丘一壑一生灵,莫不各有其因,各有其果。江流坻柱之羊山矶,不仅改变了大江流向,使西来的江流折北而去,将铜官山下平畴沃野拥抱怀中。江流坻柱之羊山矶,也化育了荷叶洲。汹涌西来的大江,泥沙俱下。羊山矶的砥挡,造成上游江面壅水;壅水中泥沙下沉,年长日久,淤积并逐渐露出江面,形成江心荷叶洲。

宇宙万物的造化,真是环环相联。没有羊山矶,岂有荷叶洲?没有羊山矶的坻阻,长江怎能环抱古铜都?长江,不愧是润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突兀江表的羊山矶,对古铜都文明的造化,也是功不可没。

羊山矶江声依旧。大自然之力雄伟,山水不可轻薄,铜都人的创造,更将自己家乡妆点得更秀丽。羊山矶右侧五百米左右,一座斜拉大桥,英姿勃勃横跨江波上。两面银色大网般的一对对斜吊索,从大桥主跨两端100多米高的索塔,吊拉着大桥,并与桥梁组成的等腰三角形,好象两座银色的金字塔,矗立蓝天下。没有电子计算机,没有高强度的钢材,没有铜陵人辛勤劳动和创造,没有"造福一方"精神引导的人,,皖江第一桥怎能横空出世?天堑怎能变通途?

长江大桥上,南来北往的汽车,一辆辆鱼贯驰过。不乏满载铜材、化肥的汽车,那都是铜陵人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善于学习的铜陵人,抓住历史机遇,依靠现代科技,同心协力,使羊山矶这儿的山川面目一新。

回转身,向羊山矶背面眺望,逶迤起伏的伞形山、樟木山、棋盘石、铜官山……,像是苍翠的屏幛。近矶处,低阜缓岗林木间,三三两两的储油罐散布。从羊山矶缓缓下斜的引桥,浮在明镜般湖面上。引桥底端平地上是大桥收费站,赵朴初先生书写的“皖江第一桥”秀逸的大字,明晰可辩。收费站外几百米处,路面一分为三,分别通向芜湖、池州、黄山。江畔羊山矶到樟木山的旷野,给人壮阔清朗的河山气概。

再回首,羊山矶下依然是大江滚滚,舟舸争流。九百年前高诵“大江东去”苏东坡之身影.在我心头油然而升.风流倜谠的苏轼,仕途辗转,但他每到一地,都能以民生为念,都能恪尽职守,都能造福一方。至今,杭州西湖的游人还行走在他修建的苏堤上;他领导徐州百姓抗洪救民,城南苏堤呵护了徐州近千年;苏轼任蓬莱登州知府不过5日,即上《乞罢登莱榷盐状》,这一奏折,恩泽登州蓬莱百姓近千年.至今受到登州蓬莱百姓的景仰。天地悠悠,天道,地道,人间正道是沧桑。观览者的身心,似乎都融进羊山矶……,凝视矶下滚滚大江,真舍不得走下这饱经风迭荡江滔冲击的羊山矶。

大江东去浪涛尽;数风流人物要看今朝!新世纪有志气的铜陵儿女,不也应该以“滋润山川,造福一方”为高尚,在建设和谐铜陵的洪流中,力争上游,让明天铜陵的山川更加丰美秀丽?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230193/

纵目羊山矶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