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情深意重(待续)

2013-05-08 17:23 作者:白莲  | 1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情深意重

(八)

吃过中饭,来到门口,我建议我们四位同学在这里照一张合影,少君、晚姑、翠莲欣然答应,佳给我们用手机拍了照。晚姑要去学校开会,要到晚上七点左右才能参加聚会,少君和翠莲要去医院上班,她们俩陪我和佳走了一段路程,分手之前,我在她们后面偷偷拍了照——她们俩的背影。步行到市中心医院,我们分手告别,约好晚上去唱卡拉OK,到时候再发信息告知地点。

“海珍,你到家了吗?”我和佳边走路,边打电话。在吃中饭的时候,海珍就打电话给我,问我在哪里,我如实告诉她,少君请客。下午,本来想先去看看叔叔,海珍既然打电话来了,我只好先去海珍那里。自从少君建立同学群之后,我与海珍联系最多,不是在网上聊,就是打电话交流。我们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无拘无束地倾诉各自的生活经历及感受。

“我到邵阳了,还没到家。你们到哪了?”海珍在电话那头急切地问。

“我们快到南门口了,正在等车,准备到你家里来。”“好的,我在家等你们。”参加工作之后,我曾经多次去她家里。结婚之后,因为工作忙,家务事多,她也有了新家,我就很少去她家里了。上次去她家里,还是五年之前,因为同学得病住院,在看望同学之后,有机会与她相见,在分手的时候,她把我和慧拉进商店,要慧挑选衣服,她给慧买了一身漂亮且贵重的童装,还买了一双靴子——这是慧第一次穿靴子,特别高兴,一回家就向她爸及其他亲戚、小朋友汇报,说是邵阳的阿姨给她买的。因为每次外出玩耍,都能得到礼物,所以,慧常常要我带她到长沙、邵阳、广州等地方去玩。但是,我每次外出学习,总是碰上她上课,很遗憾,每次让她在家打电话哭诉:“妈妈,我想你,你快回来吧!”此次,又碰上她上课,不能带她出来。为了让自己心得到些许安慰,我去商店给洋洋买了一身衣服,不知道她们喜欢吃什么,买一点东西以表心意。怕走路耽误时间,买好东西之后,我们叫了一辆摩的,直奔二纺机,我的印象中,海珍和她的父母是住在二纺机厂附近(以前是湘印机厂,因改制,这些有名的厂都被其他公司或企业代替了),但又不清楚具体地址。下车后,打通海珍的电话:“我们已经到你家的附近——邮政局对面。”“好,我就来接你们。”我们就在原地等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还没等五分钟,佳说站在公路旁,灰尘多,还是找一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为好。正好,离我们十米之远处,有一家理发店。“妈妈,您理个发吧。”“好的,我正有此意。”看到同学们的气质都比我好,我也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学会打扮和享受生活了。然而,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一下子能改变多少?

“请问,这里理发多少钱?”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女理发师正在给一位二十岁左右的男青年理发,她告诉我们:“剪头15元,洗发10元,一起做的话就是25元。”佳希望我染发,变得年轻一些,理发师说染发至少要两个多小时,我今天只能修剪一下了。

“喂,我到邮政局了,没看到你们,你们在哪里?”我刚躺在床上洗头,就接到了海珍来的电话。

“我就在这理发店,正在洗头。”我一边接电话,一边要佳立即到门口去接应她阿姨。

“哎呀,我到处看,到处瞧,怎么没见你们的影子,原来在这里面躲着。”海珍快言快语,看到我们非常高兴,告知我她这几天去了哪里。

“好久不见你了,早就想来邵阳看你了,就是没机会,这次要不是佳回来,我肯定又来不成了,因为慧要读书。”“唉,都是一样的。我本来打算去长沙看女儿的,偏偏下,还有什么流感之类的,怪吓人的,哪里也不敢去。我今天去亲戚家里了,你上午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我刚刚到亲戚家里。”“看把你急的满城跑。”“没什么,我下午四点还要去接儿子回家。你们来了,我就先接你们呗。”海珍坐在旁边陪我理发,诉说着她的生活,等我理发完毕,佳准备去付钱的时候,海珍已经给我们垫付了。她还是那个老样子,热情、大方、友好、真诚,没有一点城市人看不起乡里人的架子,与她在一起,我没有自卑感,只有踏实温和的感觉。

“老亚,老徐来了,你和晶萍有空吗?”我们一来到海珍的家里,海珍给我们端出水果招待之后,就忙着打电话给在邵阳工作的同学。她告诉我,老亚(亚芸,比我们小,同学们习惯这样叫了)有空,晶萍没空,现在医院正在创三甲,很忙的。

“海珍,你到窗口来一下,我们忘记从哪里进来了。”老亚和晶萍经常到海珍家里玩,就也搞不清去向了。海珍居住的地方,是一栋四层高的商品房,底层有能容纳几十辆小车的车棚,我们要从中间的转闸门进去,再转几个弯,才能找到她的那个单元,因为没有明确的标志或门牌号码,所以比较难找,下一次我再去说不定还是要她来接我才能到她的家。

“我们是专门来看老徐的,好几年没看到她了。”老亚一进屋,就把话讲明。“我请了一个小时的假,现在实在是太忙了。”晶萍说出了她的心里话。“多谢你们看重,在百忙之中抽时间与我见面。”同学之情是没有半点虚假的,我每次到邵阳来参加考试,或者有什么事情请她们帮忙,我常常跟她们俩一起吃住。

“来,有四个人了,我们可以搓麻将了。”海珍摆好了桌子,拿出了麻将。

“老徐,你会玩麻将吗?”她们三个人问我。说实话,我是不太会玩麻将的。第一次认识麻将,是在长沙,看王婆婆跟她的邻居玩麻将。后来,跟在长沙工作的丽英、菊英她们玩过几小时,再就是在同事家里跟单位的同事玩过一上午的麻将。在同事家里玩,我赢了一百多元钱,她们都说生手运气好。后来,她们要我跟她们打字牌,我又把这一百多元钱“还给了”她们,自此之后,我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跟兄弟姐妹一起打扑克或字牌,每次都是输钱给他们,平时不玩这些。

“你们喜欢玩,我就奉陪一下。”同学们难得相会,再不会玩,也要学一学玩。

“来,还是到顶楼上玩好。”海珍吩咐大家去楼顶玩,那里光线好、空气新鲜。我们玩了大约两个多小时,少君给海珍来电话了,也给我发来了信息,问我到哪里吃晚饭,告诉我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与她们相会。海珍匆匆忙忙请人到外面给我们买来了水饺,大家吃得很满意。

“海珍,亚芸、晶萍,你们与我一起去唱卡拉OK吧。”少君约好了几位同学,在资江南路河边的“新百乐KTV”聚会,我很想她们三个也一起去热闹一番。

“我去不成,要照顾儿子,她们两个可以去。”就这样,吃过晚餐,海珍送我们到街上,我们打的来到了“白公城酒店”等候(按照少君的信息,在这里等她来接我们)。

(九)

“伍莲,你们到哪里了?”我们刚刚在“白公城酒店”对面下车,就接到了少君打来的电话。当我告知她已经到这里等候时,她说她就在前面的拐弯处接我们,要我们往前走100米左右。

“哎呀,还是你厉害,终于把她们两个请出来了。”来到少君面前,她喜笑颜开,说她曾经多次请亚芸和晶萍出来玩,她们两个就是不肯出来。是的,她们两个不太喜欢唱歌,因为她们俩的小孩还在读高中,相对而言还有一份压力和任务在身,她们是应该以孩子为重心的。从海珍家里出来,一直到少君面前,她们俩总是说:“我们不会唱歌,把你送到少君那里,我们就回家。”我反复央求她们:“不会唱不要紧,当听众也行。同学们难得在一起相聚,看看少君还请了哪些同学来。到时候你们要提前走,也行。”她们俩比我小,熬不过我胡搅蛮缠,在我用语言的“诱惑”和用双手的“推拉”下,她们唯唯诺诺地出现在“公共场所”——新百乐KTV的包厢里。我们五个人来的最早,已经放好了音乐,等待我们去歌唱。

“晶萍,你拿着话筒,我们一起唱。”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尽管同学之情有别于男女之间的情,但是,用“月亮代表我的心”来体现同学之情,一点也不过分。你看,不管我们到哪里,是孤身一人还是全家出动守望月亮,月亮总是凭着她那固有的清亮和纯洁出现在我们面前,尽管有时月圆有时月缺,甚至在很多晚,天空漆黑一片,根本就看不到一点星光,哪里还有月亮的影子?然而,你要相信,月亮并没有走远,她不仅挂在天上,还驻扎在我们心里,只要我们想起学生时代的任何阶段,那些天真无邪的同学笑脸就会出现在我们眼前,就会让我们忘记一切烦恼和忧愁,向着理想进发!

“晶萍,你其实唱得很好,声音很洪亮、很清澈。”我这么一说,有点害羞的晶萍露出了微笑。我们在卫校时,住在同一个寝室,我们几个同学曾经到她的老家,现在根本记不起来从哪里坐车去她家里了。毕业后,她和海珍曾经多次来隆回玩,我们还常常通信,只是结婚之后,就很少走动了。但是,我每次去邵阳,几乎次次要到她那里坐一会,她和亚芸在一个医院上班,她们俩是“兄弟相称”,跟亲姐妹一样不分你我,经常在一起吃住,就是到外面去玩耍,几乎也是牵手同行的。

“亚芸,你也唱首歌吧。”我拿着话筒给坐在角落里的亚芸,她摇摇头,抿着嘴微笑着。她没有这方面的爱好,但是,跟同学朋友在一起交谈起来,还是滔滔不绝的。在海珍家玩的时候,她就没有停歇过,谈起了老同学老大姐雅君,谈起了她现在的生活乐趣。她的女儿在北京读书,很用功很优秀,是她的骄傲。她有很多亲戚在广州深圳等地安家,她一出去玩,就不想回家上班了,呵呵……

“徐大姐好!”我正在唱歌的时候,迎面来了一位戴眼镜、圆脸蛋的女士,“老同学好!”我记不清是谁了,她一来到我身边,给我一个热情的拥抱,我以为是卫校的同学,叫不出名字。“您想想,看我到底是谁?”我端详着她的脸,辨别她的声音,终于记起来了。“哦,是青莲。你什么时候来邵阳工作了?”青莲是我们高中期间低一个年级的学妹,跟晚姑是同班同学。中午在吃饭的时候,晚姑就打了青莲的电话,约好她晚上来这里的,我在专心唱歌,加之好多年没有与她相会了,真的一下子认不出来了。“你胖了,脸圆了,我差点认不出来了。”我赶忙表态。她和晚姑在我们隆回四中教英语的时候,我正在滩头医院上班,她们学校跟我们医院相距不远,每逢星期六、日,她们俩常常来医院找卫中和我玩,卫中是我高中同学,她在医院是妇产科医生,我们年龄相仿,又毕业于同一所高中,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语。只是她们俩调到邵阳市工作之后,我们在一起玩的机会就减少了,但是,心里一直牵挂着,情谊不变。她与我寒暄几句之后,就跟我女儿佳唠叨起来。

“中雄,你来啦!”一袭红外衣的卫校同学中雄来了,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因为她还是那么年轻,还是那么漂亮,秀气的脸庞,飘逸的长发,让我惊羡不已。她和少君在同一所医院上班,当了近二十年的护士长,最近还是当技师了。少君中午在回单位上班的路上透露了中雄的信息——在ICU病房,专门操纵心血管监测仪器,为危重病人提供准确的心血管系统病情变化的数据。她虽然不像护士那样承担繁重的护理工作了,但是,她每天上班也是非常辛苦的,跟晶萍在B超室工作一样,是非常紧张,来不得半点疏忽的,如果哪一个病人哪一次检测结果不准确,就会引起医疗事故或纠纷的发生,她们跟护士一样,同样承担着高风险。当护士出身的人,不管走到哪个岗位,都是受欢迎的,因为她们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无需领导督促,就能很认真很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

“徐姐,你什么时候来的?自从卫校毕业至今三十年了,我们难得相见。”中雄轻言细语地问我,与我谈起了各自的家庭和小孩。我们班的同学,大多数是在参加工作三五年之内结婚,因此,孩子们现在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他们不是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就是读研或留学国外深造。我们这一代人,既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又经受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种考验,在思想上保持纯洁,在作风上保持严谨,在信念上保持坚定,在养儿育女上更是舍得付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我们用实际行动为子女们敲开了立志、成才、爱家、报国的大门。我们是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又是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的知识女性,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们树立了爱岗敬业的榜样,是值得欣慰和自豪的。中雄还带来了她的好友,她们唱的歌非常好听,就像歌星一样,收放自如,恰到好处,在场的同学们都拍手称赞。

我们都是快五十岁的人了,但是,在这样的同学聚会上,我们还是学生。你看,在我们练唱的时候,少君、晚姑和翠莲她们就在翩翩起舞。她们不是舞蹈家,没有正规的舞步,活动筋骨得到全身锻炼,是她们舞动的目的。“晚姑,我觉得你越来越年轻了,还是学生时代那个样子。”看到头发有点白,戴着眼镜的晚姑老师,我也想加入她们的行列,但是,我还是觉得观看她们的舞姿,比我自己活动更有趣。一般当老师的人,眼睛近视的多,常常戴眼镜看书、上课、行走,就是在这样的KTV包厢里,她们也离不开几十年相伴的老朋友——给人方便、助人进步的“眼镜先生”。想不到,天天与英语打交道的晚姑,唱歌也是高手。每当我叫她陈老师的时候,她总是给我纠正:“叫晚姑,自然亲切,我乐意听,你叫陈老师,就有点见外了,我听着也有点别扭。”想不到当了几十年老师的她,在老同学和朋友面前,就从不摆老师的架子,只想平等自由地直呼其名。因此,我也少了顾虑,多了一份天真,觉得与她们在一起,就像在家里跟兄弟姐妹一样,畅所欲言。

(十)

这次去邵阳玩,让我难以忘怀的不仅仅是同学聚会,在一起吃饭、玩麻将、散步、唱歌,更重要的是我从同学们身上感受到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特别是少君,值得大家学习。

少君是我高中时代的学姐,比我高一个年级,也许是我们那时对学习的酷爱,还有性格方面的差异,我很少知晓她的情况。直到她和我一起考上了邵阳卫校,并且同在一个护士班,我才真正认识了她,因为她与我不在一个寝室,加上我生性内向胆小,不善交际,所以,除了老乡(在邵阳师专、师范、湖大分校读书的高中同学)约我们一起出去玩,我是很少单独跟她在一起的。在我的心目中,她就是我的偶像:高挑的个子、灿烂的笑脸、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家境(她的父母是老师),以及参加工作之后,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家庭无私奉献,对亲朋好友热情帮助,对自身严格要求,从内到外,显示了她那完美无缺的做人气质、综合素养、处事能力、美好声誉。

其实,我心里一直很自卑。小时候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受人欺侮和谩骂,加上父亲是哑巴,又没有伯伯、叔叔、姑姑、阿姨之类的亲人可以倾诉,常常听到的就是母亲的苦难故事。小学没有自己的衣服参加公社组织的学校文艺演出,只能靠班主任借用大队花鼓剧团的衣服给我穿;初中毕业前一个月,老师要求我在校读寄宿,因为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被,我不得不与同学睡在一起;高中期间没有钱及时缴纳学费及生活费,就靠母亲跟老师讲好话,经常步行十几里路来学校送钱送米;读卫校了,就突遭天灾人祸……叫我如何抬头做人,如何积极生活?除了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对我的关爱,同学们的真情厚意和同事们的友爱互助,就是我热爱生活、积极工作的动力。

每当我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我就会找少君。卫校毕业后,少君被分配在邵阳地区医院(邵阳市中心医院)工作,我则被分配在隆回县滩头区医院工作,可以说我们俩的工作条件是有天壤之别的。但是,少君从没有瞧不起我的言行,她每次回滩头看望父母时,总会来我们医院看望我,并且邀请男女同学一起郊游,使我孤独心灵逐渐与大自然和社会融合在一起。在接受传统思想教育下,我参加工作了,才慢慢与男同胞交往。当我失恋的时候,是她及时帮我化解苦闷和忧愁,重拾生活的勇气。当我身体不好住院的时候,又是她陪在我身边,给我安慰和鼓励。当我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她总是尽力而为,帮助我一步步走上理想的生活。尽管她没有时刻在我身边,她的言行就始终召唤着我,不断前进。

少君姐是家里的老大,她还有妹妹和弟弟,随着岁月流逝,父母年老体弱多病的现实摆在她的面前,她不但要照顾好父母,还要帮助妹妹和弟弟读书成才、找工作成家。她在大医院工作比我更辛苦,有一年也累出病来,不得不住院休息治疗。她在急诊科当护士长期间,可想而知,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忙碌情形,那时她带病坚守岗位,把急诊科护理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全院上下及所有来此诊治病人的一致好评。后来,她被安排到质控办工作,甘做绿叶,烘托红花,无私奉献自己的爱心和才华。有几次,我去邵阳找她,她都不在办公室,而是下科室检查护理工作去了,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只能等她下班了,没有工作牵挂了,她才拉着我的手走进她的家,像招待贵宾一样待我。等吃完饭了,再陪我上街,一边走一边帮我出主意、想办法,让我满意而归。

此次打电话给她,本想只去她那里看看她现在的模样,因为有好几年没见面了,自从晋级副高之后,就很少在一起参加考试之类的聚会了,看她现在的生活是否变样了。我男家的叔叔在邵阳,一个人在邵阳多年了,我想趁佳有空去看看他老人家,当天就回隆回的。想不到少君还是那么热情,完成了我寐以求的心愿——与同学们聚会。自从她发起建立同学群之后,我就天天在盼有朝一日与同学们在一起,虽然此次只见到了部分同学,但是,我亦心满意足了。我相信在少君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全班同学聚会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说实话,惊撼人心的是少君的歌声。少君此次在“新百乐KTV”同学聚会上,表现得出类拨萃,我们在场的所有同学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一曲《灞桥柳》气势恢宏,唱出了她的胸怀宽广,海纳百川的高尚品德,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一曲《报答》吐露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也抒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她那高亢嘹亮的歌声,体现了她对工作事业的认真投入,也说明了她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那《花鼓调:刘大娘笑呵呵》不仅唱出了“刘大娘”的原味,还演得活灵活现,令同学们捧腹大笑,达到了“笑呵呵”养颜健身心的目的。《新贵妃醉酒》本是很难唱的“男唱女调”(指李玉刚的唱法),但是,在少君看来,就好像是李玉刚唱出了少君的“原唱”,分不清到底是少君唱自己的声音,还是唱李玉刚的声音,反正让同学们再一次醉倒,直呼“唱的太好了!”。当《知音》歌名一出现在荧屏上,我就兴奋不已,拿起话筒与少君一起唱,唱出了我们的渴望,唱出了我们的理想,唱出了现实生活中最缺乏的真情爱意——无论是爱人,还是友人,总是需要建立在知心的基础上,只有具备共同志向和行为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知音”。我找到了知音,那就是与我肝胆相照几十年不变的同学,因为有她们与我一样不改初衷的选择,才使我在护理人生这条道路上更加坚定、从容!

(待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226237/

情深意重(待续)的评论 (共 1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