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五篇
岁月增中减 读书苦还甜(一)
这是我目前最欣赏的一句话了。它出自何处,无从查究。但这决不是今人所悟,应该是从古人智慧中挖掘出来的,其中含义十分了得。人不在不惑之年中是领悟不到的。
社会是进步了,社会文明也发达,但我们灵魂深处的思想不如古人。快节奏生活衍生快餐文化,让我们有如穿着衣服的猿人。如果今天,我们把垃圾文化又作为精神平台,难说若干年后我们是怎样一群高智商,低情商的戏剧性群体。
住在河东想河西(二)
讲个故事。
A和B两个朋友是同在一个公司上下班的同事。A是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B只是技校毕业生。两人都有月薪1800元。A在公司做了半年,认为不值,一声不响另谋高枝去了。B朋友踏踏实实在公司做到第五个年头。五年里B朋友由于业务精通,人气又好,与高层几位关系融洽得不得了,职位一提再提,做到了年薪10万的公司人事总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一天B在一个大型人才市场见到了拿着履历表显得十分疲惫的A。原来A这几年一直在几个公司进进出出,生活事业漂泊不定,现在仍然在求职路上奔波。
我们总是这样,住在河东岸想着河西岸,老是认为别处是另一番天地。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应该掌握的是目前的事,认真扎实去做好。也许,不经意间就营造了一个让别人羡慕的环境。关键在于,我们要压制心头的浮躁,理性的去思考,生活肯定就有滋有味,一切海阔天空了。
名臣交恶为避嫌(三)
晚清两重臣曾国藩和左宗棠,史料上称两人交恶,嫌隙丛生。
当朝重权在握,说话落地有声的两大臣面善心不和,应是执政者的不幸。但这恰恰是讲“制衡”的独裁者高兴看到的局面,更何况此二人又是汉人。能游离于二人之间,抚此压彼,或压彼抚此,这就是政治。若二人同心一至,结党营私,清朝几百年基业岂不落入他两人之手。就算曾左二人无他心,忠心耿耿,也难免让一些皇亲贵族常生夜长梦多之感。
名臣毕竟是名臣,在这点上他们看得远,历史上功高盖主者善终不多,教训深刻。两者在一些不损双方根基上大做文章,你唱他反,外人不知就里,却也难怪。君不见曾公死后,左宗堂送一挽联: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说明了两人关系中的一切由衷。
知足有余(四)
人心无底,未必是坏事。
由于有欲望就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动力,人的进步由此而来。
人心无底,也未必是好事。
有欲望,就有窃取他人之利而达个人目的之疾。牛鬼蛇神横行,尘世间乌烟瘴气。
凡事有度。在欲望中踏两极,心生两仪,左右适度,走中庸之道,岂不悠哉?
七杀碑(五)
明朝四川农民张献忠,看穿了人是何物。他说人非猪狗,却比之好不了多少。世间芸芸丛生,为一口吃食不惜争斗。有时说的比唱的好听,免不了做作一番,骨子里狼子野心,舍我其谁。有为一己之利者,其用心之毒,猪狗堪比?所以匪首张献忠动则杀人如麻。
有七杀碑说:
天生万物以养人
人无一物以养天
天地间万物都是养人的资源,人却无一物是回报天的,反过来打破天地平衡,让天地百孔千疮,惨不忍睹,三百年前张献忠就吼出了七个字:
杀 杀 杀杀 杀杀杀
他真是一吐心中不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