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梦回三沈纪念馆

2011-12-10 18:09 作者:墨竹-润泉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汉阴人,我在七年前进入汉阴中学第一次听到“三沈文化”四字时居然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好奇的我便向时任我语文老师的蓝本鹏先生请教。在他的解说下,我才对三沈有了初步的了解:19世纪80年代,出生在汉阴一个书香门第,并在汉阴学习生活20余年的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兄弟,他们自幼受南北交融、东西荟萃、源远流长的汉水文化熏陶,少年怀揣大志,勤学苦读,后游学中外,学贯古今,各有建树,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文化巨匠、北大著名教授、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三沈”昆仲三峰并峙、三星齐辉,演绎出我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小县出大才,一门三人杰”,实令每一位汉阴人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算是有缘,我2004年进入汉阴中学时,三沈纪念馆正好于同年9月在汉阴县县城以西古城墙边的城新街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开学后不久,学校就组织我们前去参观。时至今日,第一次走进三沈纪念馆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金秋10月,天高气爽,凉风习习。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几个班的同学意气风发、饱含热情的来到三沈纪念馆。通向纪念馆的宽阔石道两旁苍柏正翠,竹影摇曳,绿荫飒爽。穿过石道上质朴典雅的拱形门,印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具有江南庭院风格的阁楼式古建筑,白墙红瓦,典雅庄重。正门上的横幅上书:“三沈纪念馆”几个金碧辉煌的大字。步入大门,呈现在眼前的便是一座四合院式框架复式木结构雅致肃穆的阁楼,大红柱子上诗词盈盈,青砖铺地,雕饰挑糖,一个别致、长方体形石雕鱼缸坐落于天井,水草花木簇拥,用以逸兴揽胜的精美观鱼池罗布于东偏房的小天井内,幽深、布满雕梁画栋以供休憩的回廊点缀着西偏房,古色古香浑然天成,庄重肃穆。整个场院曲径通幽,草坪、翠竹、苍柏、腊梅、紫荆、桂树、交相辉映,妙趣横生,使纪念馆显得古朴典雅、清秀幽静,颇具江南传统民居风格和秦巴汉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文化气息。

在胡玉厚先生的引导下,我们依次参观了三沈主展室、沈尹默先生展室、沈士远先生与沈兼士先生展室、汉水文化和汉阴文物展室、名家题词展室等等。

通过参观加深了我对三位先贤的理解和认识。我了解到沈士远是著名学者,研究庄子的专家,曾任北大、燕京大学教授,“五四”运动中,曾任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书记。后任民国政府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副委员长等。新中国成立后,任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主任。沈尹默为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时,为《新青年》编辑之一,首倡新诗,旧体诗词功力颇深,同时他精于书法,著有《历代名家书法经验谈辑要释义》、《二王法书管窥》,被海内外公认为一代书宗和现代中国书法第一人。解放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沈兼士,为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早年留学日本,青年时从章太炎问学,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倡导并写作新诗;在训诂、文字、音韵、档案学等领域独有所识,建树颇丰。著作有《广韵声系》、《沈兼士学术论文集》等。

参观完三沈纪念馆,夕阳已染红了西边的天际,我心中不禁升起对三位先贤的无限敬仰之情。我想,“三沈”昆仲虽早已随历史长河远去,但他们国爱文的博大襟怀和崇高精神却像澄碧浩淼的汉江水,永远奔流在中华大地上,滋润着万千学子;他们一生创造的辉煌业绩似巍峨峻屹的秦岭巴山,为世人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一代代后辈学人继往开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248475/

梦回三沈纪念馆的评论 (共 5 条)

  • 木子三皮猪
  • 0.
  • 剑客
  • 赛飞
  • 佚&晨
    佚&晨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优美的文字!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