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外公——张华堂

2011-10-03 21:46 作者:风恋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小的时候,我称得上是个学习好的孩子,其中代表就是语文成绩非常好。并且,那时候的我,还不像现在一样乏味可陈,一心想当一个作家。每个小孩子在童年的时候都会有成为“XX家”的愿望,并且那时候的他们看来,我国最高的两所学府,清华和北大,就像两家餐厅一样好进。

我的外公,像每一个慈祥的老人一样,会对小孩子的想提出鼓励,代表说法就是:“恩,等你长大了,将来成了作家,一定要写本书,叫做《我的外公》。”小时候的我,也笑着答应,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写就写好了。

童年的我轻易地便许给了了外公一个诺言。结果长大了才发现,梦想这种东西,和年龄真得成反比状进行。比如现在的我,任谁问起我将来的打算,我都微笑着告诉他们:“恩,就找个差不多的工作,随便过过就好了。”隐约中就忘记了对外公的承诺。可是有时候我会安慰自己,没关系,毕竟前提是自己成了作家,可是现在我又没成为作家。前提不成立,假设就不成立。于是我就淡忘了这件事情,完全忽略了这件事当初的缘由,是因为我自己的梦想。

但是毕竟欠着一个承诺,在外公外婆金婚之际,妈妈说无论如何你就写一篇吧,我十分为难,说不知道写成什么样子,妈妈说没关系,是你的风格就好。

我噎住了,说那我试试,心里却在想,事实上,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一步步学会了虚假,学会了套路,尤其是在准备高考时,关于议论文的大量训练,简直是一场梦魇,早已经把我的风格磨得无影无踪。妈妈平时叮嘱我多练练笔时,我都诺诺答应着。其实,就算写了一些东西也不敢说,无非是无用的唠叨抱怨,或者没事时写的一些幼稚的青文章,试着换点零花钱花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而这些东西,我又怎么敢说是在写作

从小就记得,外公说起作家这个职业时,眼里的光芒与色彩。他说,作家是崇高的伟大的职业,世事变迁,什么都会消失,但是如果有一本书留存下来,那么千百年,这个人的思想就会存在在世界上。

不知道为什么,我第一反应就是孔子老先生的述而不作就能红遍大江南北的《论语》之说,虽然我一直觉得他固然了不起,但是某种程度上他只是因为历史的需要而错步向前正好的那个人而已,要说其他“子”比他差多少,怕是有失公允。

别说是孔老先生的著作了,就说近代风云迭起的那些充当着“人类的良心”和“社会梦想”的书籍,是要怎样的高度啊,我只怕看一眼,脖子就会痉挛吧。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笔为刀,刀刀刻在了麻木的中国人的心上。或者如我的沈从文笔下那美丽脱俗的江西世界,那种由内心溢出的繁华和宁静,是我永远都无法达到的吧。

后有被称为80后鲁迅先生的韩寒,在青年人中很火。可是我从来都不爱他,看看他的语录还可以,但是也仅是这样。那种尖锐和担当,那种社会责任感,那种要成为民族的脊梁的雄心壮志,我从头到尾也没在自己身上发现过。更别提成为这样的人了。

再考虑下去就是残酷青春文学和言情小说群了,估计大多数大于三十岁的人都会嗤之以鼻的东西。一度风靡的韩国可爱淘,虽说两本著作都大卖,但是仍然不被主流文学人认可。其实我倒是觉得,帮助小姑娘们做梦的东西没什么不好,每个年龄都是平等的嘛。这东西我倒是能写写,当我还在高中的时候。可是那时候太忙,现在回想起来,已经没有小女生心境了。

所以外公,我真是有点惭愧啊。短时间内,估计真得没办法写《我的外公》这本书了,不过,

有时候听到您说一些以前的事情,我每每还是会有些冲动,像是您去参加抗美援朝和推动两弹一星,或者关于年轻时和外婆甜蜜温情的中国式特有爱情故事,我真想抬笔,又怕描绘不出脑海中的景象。

小时候,我对外公记得最深的就是,会给我两块钱零花钱,要知道,这可是个比较富裕的数目,意味着一定程度上能相对自由地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吃。

然后我就很欢喜,觉得外公真得很喜欢我。

小时候每次去外公家里的时候,我在黑漆漆的屋子里不肯睡,他就讲故事给我听。没记错的话,这些故事都是惊悚系的,例如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家大小和狐狸精斗争的故事,有段情节听起来非常像“熊姑婆啃手指”。放到现在,估计我会害怕死了吧,但是当时津津有味地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我就打心眼里觉得外公真是有才,讲故事讲得这么好听。然后就很欢喜地更加喜欢去他家里了。

再就是过年的时候,二哥都会回来,然后会和大哥带着我玩。虽然我常常是被甩掉的那一个。有时候大哥去玩自己的,外公就会带着我和二哥去吃宵——炸羊肉串。他总是给我们买许多,但是自己从来没吃过。次数频繁以致后来卖羊肉串的大叔管他叫做“老吃家”。外公每每讲起这件事,都逗得大家哈哈直笑。

这时候,我仍旧满心欢喜,觉得外公不仅喜欢我们,还很有趣。

第三件事,就是那一年,外公家刚装修了房子。从外面看起来,颜色鲜艳造型别致,极其漂亮,当然是在那个年代而言。但是屋子里面的东西,还是原来的老物件。于是,我就为他们的“新”房子作了一首诗。

“远看像宫殿,

近看像商店,

仔细进去一看,

全是破烂。

姥姥屋破得还不算,

姥爷屋破得更难看。”

这估计是我人生第一首打油诗了吧,至少还是押韵的。可是后果就是外公之后几年内都记着这首诗,每每用来打趣。长大了一点,我想到,如果是我的小辈们这样说我,我该多心酸啊。

因此我觉得外公真是一个宽容的人。

我又欢喜了起来,觉得外公不仅故事讲得好,对我们大方而且有趣,又宽容。所以我真得很喜欢他。

就在这些欢喜中,我就度过了自己的小学。小升初时,我那年轻的母亲居然抛下我一个人考试,和父亲一起旅游去了。想想现在小升初的孩子们的处境,我不禁感叹他们真得心很宽那。那天早上,我嘟囔着嘴,因为我妈走的时候居然没有拿换洗衣服给我就把我丢到了外公家。于是外公送我去的时候,我穿着一件三天没洗的衣服。这还不算,关键的是那正值天,我因此觉得身心俱疲。尽管早上老师还鼓励说,说我考了全校第一,在小升初考试里一定要好好发挥,可是我还是非常难过。在这节惨烈的岁月里,父母丢下我了之后,是外公接收了我。所以这算不算是外公在我“落难”时的一次帮助呢?

我认定是的。

初中的一个天,我一下子长胖了二十斤。直接导致这一现在听起来都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我的外公。

开始时,每周周三晚上,送一个炸鸡腿给我。

后来变成周二一个,周四一个,外带炸鸡腿会时不时换成猪蹄啊之类的。

当然还有我的爸,他觉得妈妈在外面,担心我没有被好好照顾,所以每周都抽一天晚上,到外公家做顿饭(因为外公家离学校近),然后放在饭盒里拿来送给我吃。所以你看吧,外公还是“帮凶”。

那时候的我,觉得非常幸福。因为学校管得比较严,别人还要偷偷地跑出去买些吃食,或者悄悄地到门卫大叔那里买点零食,而这时候的我,每周晚上都有至少三天可以吃到美味好吃的夜宵。

因为太多了,我经常熄灯后,趴在床上继续吃,有时候吃着吃着睡着了,早上起来,枕边赫然是半只猪蹄的事情常有发生。

不仅是高热量,还是在睡前补充的能量,由此可见,这个冬天过去之后,我的体重整整升了二十斤,完全是太合理不过的事情了。

于是我严重怀疑,我现在之所以是个普通平凡的姑娘而不是苗条可爱的美女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的外公。

后来,我上了大学。报了新闻,想要当一个记者。说来奇怪,外公对此十分上心,经常说一些要我留心生活,多拿相机,随时捕捉镜头的嘱咐。他觉得记者,还是靠笔杆子吃饭的,也是会针砭现实利弊的。所以某种程度上,记者和作家,殊途同归。

可是我却渐渐地倦怠了。学了新闻之后,顺理成章地知道了中国的新闻环境,我便一点都不想成为一个记者了。有些事情如果不能让你做最想做的,还不如不做。于是我积极地考虑转行,比如做杂志,无非是搞点伤春感秋的东西,或者卖卖服装广告,以及其他的大量工种。我想着,无论什么,不都是一份谋生的职业吗?

于是这时候的我,往往在面对着外公的叮嘱的时候,低头吃饭,回避回答。

前面说道,吃饭可以回避问题,但是本质上,我更爱吃饭本身。外公很会做菜,并且有许多擅长的菜。例如招牌的“一锅子煮”,例如妈妈怎么做都做不出来的那种味道的饺子馅。外公还会为食物起一些好玩的名字,例如如果是糊涂面条下点饺子放上鹌鹑蛋或者鸡蛋,就叫做“老母猪打泥儿带王八。”本来我是不爱吃糊涂面条的,可是后来只要想起这个名字,就觉得食物在嘴里美味了许多。

这样一回忆,突然觉得,不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了,吃,是我和外公感情的一大部分。这么想来有些奇怪。但是,后来我看了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便予以释怀。烹饪在东方文化里的意义,远不止饱腹这么简单。况且还能从中悟出“人生不像做菜,把所有的材料准备好了才下锅”之类的箴言。那么,我相信,就是在这些关于吃的记忆里,外公伴着我长大的痕迹,清晰可见。

现在每次一回家的时候,爸妈总要我第一时间赶快打电话给外公外婆,然后再在一起吃个饭。还是在饭桌上,外公每每都喜欢对我说一些话。他最常说的就是:“现在是吸收知识的时刻,像录音机一样,录下来,将来才有东西放出来。”最后还要强调一遍让我听听即可不必在意。

可是我知道的,他年轻时,曾经因为生活所迫——家里每月“给不起十斤小米”而丧失了读书的机会,不然后来他在部队里的时候,一定会有更好的前途。他叮嘱我好好念书,必然有着自己的一些感情在里头吧,切肤之痛算不上,但是的确是人生的一些遗憾,不是么?因此,当我烦躁无比,不想听课不想念书的时候,这句话有时就会让我沉静下来。我心里想着,我亲爱的外公啊,我现在努力地“录”下许多东西,希望将来要“放”的时候,不会突然尴尬然后觉醒,自己原来空转了许多时光。

鉴于我的人生暂时走到了这里,而现在也已经是凌晨一点钟。

我暂且搁下笔,心里念叨着,希望这篇文章,会让外公觉得,离我能写出《我的外公》这本书的那天,还不是特别遥远的。当然如果反而外公觉得,没戏了,他的外甥女这辈子都写不出关于他的一本好书了,那可真是我的罪过。

我的外公,我小时候的偶像,少年时的陪伴,长大后的监督,一直到现在的鼓励。那句童年的誓言,也许将来在我白发苍苍历尽沧桑懂得生活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或者纵我一生,都离我遥远。可是我仍然感谢有他,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另一个人,永远为你记得你的梦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午夜梦回,或者彷徨忧伤时,他会告诉你,你还有一个梦想,而这就是你的希望。无论你是不是终于变成了无聊庸俗的成人,或者必须面对众人虚与委蛇敷衍了事,你会想到,还有一个地方,有一个人,你在他面前,可以不必想什么谦虚是国人的美德,可以像小孩子一样想说什么就是什么,你尽可以微笑大声地告诉他,我想当一名作家,或者任何你想成为的人,而不必因为种种其他原因,只能将梦想放进身体深处,一不留心就会遗忘。

那最想要到达的远方,只要一直在眼睛里,就不会迷失。最怕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起初,你是为了什么原因才前行。我永远未曾忘记儿时的那句话,也直到现在还仍然愿意为了心中的梦随时跋山涉水,千难万险不辞辛苦,时光荏苒不改初衷。它驻扎在我的生命和血液里,直至世界的终结。

这是外公赐予我一生的财富。

值外公外婆金婚来临之际,谨以此文表示祝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218606/

我的外公——张华堂的评论 (共 3 条)

  • 剑客
  • 赛飞
  • 依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