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聆听“仙乐”

2011-09-30 22:42 作者:冉愈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晚饭后,进入熙熙攘攘的县城滨河公园散步。

突然,一阵美妙的二胡声从空里飘然而至,在歌舞、河水和欢声笑语汇成的交响乐中,显得格外悠扬、悦耳,动人心魄,给人以“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觉。

弹丸小城的公园之夜,何来如此动人心魄的“仙乐”?——惊喜之余,赶忙寻声找去。

找到“仙乐”的出处,我却愣住了。一个年近古稀的盲老人,正独自坐在黄桷树下的石凳上,一丝不苟、浑然忘我地演奏着二胡。他那短浅的白发比较利索,白色的短袖衬衫比较干净,脚上穿着半新半旧的解放鞋,脚边放着一只铁制的旧饭盒,盒里有几枚硬币。石凳左边,放着一根长约一米的竹竿,那无疑是老人探路流浪的拐杖;石凳右边,放着一个黑色的瘪瘪的背包,那无疑是老人的行李包。最引我注目的,是搭在他左腿上的那把二胡,二胡的琴筒上绑着一只小话筒,话筒连着一只放在地面上的黑色小音箱。深深地打动并吸引了我的“仙乐”,就是从那二胡的琴筒里发出,经小话筒、小音箱,拨冗破杂,传入我耳朵的。演奏中的老人,身子随着琴弓的推拉划动而节奏分明地摇晃、颤动着。

听“仙乐”的市民却寥寥无几,只偶尔有人驻足围观几分钟甚至几秒钟,难得有人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更难得有人往铁饭盒里放硬币。但老人并不在意,依然执着地推拉、划动着琴弓,并在主旋律不变的前提下,在不少细节处揉进了自己独创的音色,使旋律更加和谐自然。你听,《流浪歌》如诉如泣,拉出了流浪者的艰难和辛酸,催人泪下;《二泉映月》不屈不挠,拉出了主人公对命运的抗争,令人联想到创作、演奏这支名曲的民间盲老艺人阿炳;《民族风》激情澎湃,荡气回肠,催人奋进;《十五的月亮》慷慨激昂,让人深深体会到琴声中蕴含的兵哥的忠诚与坚守,以及军嫂的默默奉献精神;《好人一生平安》最令人感慨,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盲老艺人,在如此艰辛的生存条件下,在别人尽情享受夜生活的时刻,还在把美好的祝愿送给一切好人……

凝望着老人,聆听着“仙乐”,我想:倘若老人是个健康的艺术家,不是在公园一角而是万众瞩目的舞台,如此倾情的演奏,如此高雅的艺术水准,必定会为他赢得无数掌声、喝彩声、鲜花以及巨额出场费或门票收入。可这里,盛嚣尘上的是附近公园广场的狂歌劲舞之声。倘若老人能在舞台上收获掌声、喝彩声、出场费等,又何必在别人狂欢时独坐公园一角卖艺?倘若老人有美满的家庭,又何必年近古稀还独自漂泊?老人演奏的报酬虽然微薄,但这是他赖以生存的手段,与那些一无所长的乞讨者相比,他是在用真本事给别人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获得的!不管有没有人听,不管有没有人投硬币,他都一丝不苟地拉好每一首曲子,他是在用全部的感情甚至整个生命演奏啊,难怪曲曲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仙乐”声中,仰视宁静的夜空明月如勾,繁星点点;打量灯火辉煌的小城和公园,恬静繁华,歌舞升平。社会发展到今天,依然是“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品美酒,几家流落在街头”啊!想到这里,不由得潸然泪下。

轻轻地,郑重其事地,我放下几枚硬币走了。走了很远,老人演奏的二胡声,还从身后顽强地、不绝如缕地飘来,旋律那么流畅,感情那么真挚,令其它声音相形见绌,黯然失色……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217974/

聆听“仙乐”的评论 (共 3 条)

  • 赛飞
  • 剑客
  • 疯狂侠客88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