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情
遣情
抬眼望流光,
谁料相思比梦长。
当日欢欣圆月下,
茫茫。
相距天涯两断肠。(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低首暗思量,
侬看婵娟挂绣床。
昨梦低回总是伤,
苍苍,
咫尺天涯泪几行。
——词寄《南乡子》
这首《南乡子》是和一位新识的朋友第一次聊天时游戏所作。由于是中秋刚过,我们就由着中秋这个主题决定填一阕词,她说了《南乡子》的词牌,我填了上阕,她应和了下阕。她的原词我已经忘记了,我暗着她的词句,合着平仄重新改了下阕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对于诗文我是有着莫名的由衷的喜欢,最爱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精神的迷惘中。文学,用马克思来说是所谓的精神生产,而我自然不能有资格说是生产,只能说是接受。然而这份曾经单纯的痴情往往被我现在的专注给抹杀了,一旦自己的爱好成为专业研究,而且被无情的考试制度定向了的时候就是莫大的悲哀。昨天看文学史,看到鲁迅的《故事新编》,让我想起了我真正第一次读了鲁迅的小说。那是在我小学的时候,从家里旧柜中翻出了一本泛黄的《鲁迅小说集》来,翻了一遍,读的就是一篇,便是《故事新编》中的《铸剑》。那个时候读书,读得最纯,那个时候是为了求知,为了新奇,而去读书,绝非今天的读。今天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多读书而多读书,或是潜意识告诉应该去读书而去读书,一点也没有那种单纯的自觉性。
书最爱做的事是让人成为呆子,往年都喜欢在九一八这一天去听听拉响的警报,今年却是坐在图书馆忽略了外面尖利的声响。那天在一个群里有人骂我是书呆子,我也欣然接受,因为我的确天天读书读得有些呆了。呆子自然要做些呆子做的事,不读书的话呆子总是在社会中吃亏上当的,读了书也同样上了书的当,但至少在经济上不能蒙受直接损失。其实书中是没有什么黄金屋的,黄金屋是自己去锻造的。“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不是,读书读得多了,倘然你装得不够睿智,那么别人就会说你是迂了。越是愚蠢就越有脾气,而且是怪脾气,坏脾气。记得艾芜写过一篇小说《人生哲学的一课》里面写的算是一种读书人的炎凉吧。写的是一个念不起书青年流浪到昆明,困顿的连备用的草鞋都卖了,不幸的是自己的布鞋也被偷了。一无所有的青年在那里也什么工作找不到,他能做些什么只能继续的流浪。郁达夫写过失意的知识分子更多了,像《春风沉醉的晚上》。里面那个在夜里必须上街的患病的知识分子,穷困到周转到贫民窟住。无所事事,只有翻译诗歌或是文章,投稿去碰碰运气,都不如和自己住在一处的那个工人女子。
也许真的“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的人总比不上没念过书去说书的人。
昨天傍晚坐在图书馆继续做我书呆子的梦,不觉得看着外面夕阳的余光,填了一阕词,大抵是送给自己和被我伤害了一次有一次的她吧!至于词牌,就不写出了,不究平仄的欣赏一番也是颇有趣味的,虽然我是用平仄填的。
一半青天一半红,
云吹风淡冷,月朦胧。
浅愁恰似醉眸彤,
夕阳落,几点相思浓。
迷眼恋花丛,
往昔情景在,泪欢同。
愿挥冷雪热清寒,
凄凉夜,君自挂苍穹。
王福来201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