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表达的趣事
半夜,孙女要大便,问我:“几点了?”我答:“12点10分。”又问“今天几号?”我答:“5号。”我凝视桌上的数字电子钟。夜深人静,脑子特清醒。我突然发现时间表达的趣事。时间有四种表达法:
1。24小时表达法:一天24小时,从0:00-24:00,正确无误。这种方法是公元制带来的。电脑上采用此法,有些数字电子钟也采用此法。1小时有60分钟,1分钟有60秒钟。
2。12小时表达法:一天有两个12小时,前一个A。M。0:00-12:00,后一个P。M。0:00-12:00。A。M。是拉丁语antemeridiem的缩写,表示午前;P。M。是拉丁语postmeridiem的缩写,表示午后。
发明机械钟表时,用12小时表达法。早期电子钟表保留机械钟表模式,也用此法。数字电子钟表有24小时表达法、12小时表达法或兼备者。
这里有两个问题:①半夜12点10分应是A。M。0:10;中午12点10分应是P。M。0:10;但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说。②12小时表达时,A。M。常不注明,P。M。常在电子钟左上角注明P字。当12:00时则出现或消失P字。那末“P12:10”意思就是“午后12点10分”,也就是说:午后12点10分出现在午后11点10分(半夜11:10)之前,也出现在午后1点10分之前,岂不荒唐?“12:10”意思就是“午前12点10分”,同样荒唐。但是,语言是以民众习惯为转移的。例如:《水浒(hǔ)传》的“浒”字,但在地名浒墅关、浒浦中念xǔ。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念白字,以后一直传下来了。所以荒唐之事习以为常,也就“不荒唐”了。
3。时辰表达法:汉语中的时间词许多根据此法。(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旧时把一昼夜分12时辰,用地支做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11点到1点为子时;中午11点到1点为午时。所以,旧时每一天都是从“前一天23点”开始,到当天23点结束。
可是汉语中又把半夜12点前后(子夜)叫“午夜”。这里的“午”是中间的意思,即夜半、半夜。因为“午”在12地支中处于中间;一天的一半为“午”,即白天12点,太阳位于天空正中。因此,“中午”指白天12点左右的一段时间。于是,午前即上午,午后即下午。汉语中,“下午”有二种意思:①从正午12点到半夜12点。②从正午12点到日落。可是“上午”只指清晨到正午12点。
汉语中,“一天”有二种意思:①一昼夜24小时。②一个白天,例如:一天一夜。
汉语中,“白天”是指天亮到天黑;“夜晚”是指天黑到天亮。但是因地理纬度、季节变化,天黑和天亮具体时间是不同的。从“午夜”来推测,夜以半夜12点为“中点”,前后时辰相等。汉族文明史以黄河、长江为中心,大部处于北温带;一年四季中,春秋两季天黑和天亮时间基本相同,占半年,故把一年叫“一度春秋”。旧时,一夜分五个时辰(10小时)。三更半夜就是子夜(午夜);五更就是3到5点。“更”字读音,过去为jing,现在为geng。
汉语中,1。“夜”、“晚”、“宵”都指天黑到天亮。2。“早”有二种意思:①早晨。②以前,例如:早半天儿(指午前,上午)、早先。3。“晓”有二种意思:①天刚亮时,例如:拂晓。②清晨,例如:晓市。4。“朝”有二种意思:①早晨,例如:朝令夕改。②日、天,例如:今朝。而“傍明”也指临近天明的时候。5。“早晨”有二种意思:①从天将亮到8、9点钟。②泛指半夜到中午前。6。“旦”也有二种意思:①天亮的时候。②某一天,例如:元旦。
汉语中,“傍晚”指临近晚上的时候,也称“夕”、“暮”、“黄昏”,但“夕”也可泛指晚上。“暮”也可指“晚”,例如:暮春、暮岁、暮鼓晨钟。“黄昏”指日落后到天黑前。
汉语中,“(小)时”有五种意思:①60分钟的一段时间。②具体的钟点,例如:上午8时。③时辰,例如:卯时,午时三刻。④季节,例如:四时、农时。⑤规定的某时,例如:准时。
汉语中,“刻”有三种意思:①旧时一天分一百刻,每刻合现在14。4分钟。②现今一刻是15分钟。③指短暂的时间,例如:一刻千金。
4。模糊表达法:汉语中这种表达法很多,例如:一晃、一瞬、一瞥、一霎、一刹那、一会儿、一时半刻、一时半会儿、一柱香的工夫、一支烟的工夫、一杯茶的工夫、一顿饭的工夫……
至于“一天”以上的时间词及其模糊表达就不是本文讨论的范畴,也就免谈了。
(本文中“词意”均见《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