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011-08-30 07:18 作者:秉烛居主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最近有两桩“文化盛事”,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之所以用“盛事”来定义这两场文化活动,盖因这两场活动都和我们的读书有关。

一是7月13日,中国金融博物馆举办了首期读书会。一众创业精英汇聚一堂,畅谈阅读经历。二是被称作购书嘉年华的2011上海书展于8月17日至23日盛大举行。

且不论金融博物馆举办首期读书会初衷如何,且不管上海书展的成就与不足。令人欣慰的是,这两场文化活动对培养国人的阅读习惯是有力的促进。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古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中华民族历来推崇读书,且不提上流社会的士大夫阶层,就连乡村僻壤也追求耕读传家。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古人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进入仕途,这和我们今天提倡的读书还是有区别的。

中国人曾经是有阅读习惯的。早几百年,还会有钱芸这样的女人,为了读书,嫁入拥有天一阁的宁波范家,最终因为女人不能登楼读书郁郁而终,但这几十年,中国人在经过几轮思想上的化疗之后,已将与传统、伦理、习俗、心理、荣耻观有关的旧日细胞全部杀死。某些时期,读书已经成了一种笑话。大家像是电影《失魂都市》中的那些居民,被人剔除了关于火种、关于书的记忆,完全遗忘了当初盗火是何等艰难。(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如今的人不再喜欢读书,不是当下的人变得没有文化了,是这个时代太多需要技术,不需要“形而上”的文化,形而上被丑化为“形而上学”,是坏东西了。人们都在忙“形而下”的实际,忙着考职称、考竞聘、考托福,忙着发明创造搞专利,忙着房子车子。就是忙文化的人也不在意文化的本身,而在意文化衍生出来的产业,不能形成产业的文化谁要它?

现在中国人不读书,成年人尤其不肯读书;读书的多半是距离书本还比较近的青少年。这是一种“中国式阅读”。从前,可以把不读书推给书价贵,高速通胀几年后,这个理由渐渐没人好意思再提。

关于这点,数字更有说服力。2009年,“世界读书日”前一天,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是,我国0至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2。45%,这是从2007年开始连续几年回升后的结果,这其中,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1。4%,远超成年人(49。3%)。这个数字背后,还有更惊人的数字作为背景,20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均年阅读图书4。72本,远远低于欧美日韩。

书价不是阻止阅读的原因,阅读习惯才是,而这习惯也像贵族,得三代才能造成。美国人为什么爱读书?《娱乐至死》里有对美国人阅读习惯的描述,第一代移民带到新大陆的,就是对书和报刊的喜爱。大局初定,出版业就迅速发展,好作家迅速致富。

近日,郭敬明接受媒体采访,自称是“中国内地最有钱的作家”,虽然小心地加上了“差不多是”,但在以写作为主要收入的作家里,他可能真的是。每年的作家富豪排行榜占据前几位的,都是和郭敬明一样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的作家,比如杨红樱、郑渊洁、饶漫,以及郭妮、沧月、明晓溪。这个国家的文学阅读,或者说阅读,主要依靠青少年。这个国家的“文学帝国”,其实就是“青文学帝国”。

阅读丰富人生。人生中,总有几本书对我们影响最大。少年,青年,中年,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好书的影响。少年时一本书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一生,青年时好书伴我们同行,中年后可以与书对话,通过实践,改变人生。但光读好书还不行,还要天天读社会,生活这本书,让好书丰富整个人生。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博士一直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中学生,是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是人一生中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如果说小学生阅读更加需要教师和父母的引领的话,中学生已经开始自主自觉的阅读,开始形成自己的阅读兴趣,拥有自己的阅读领域,为今后选择学校和专业,也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所以,中学生有没有形成阅读习惯和兴趣,有没有较强的欣赏与鉴别图书的能力,与他今后的学习品质和工作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下,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已成为“中国式阅读”的生力军,这是养成阅读贵族的良好开端。金融博物馆举办首期读书会做了个示范,上海书展成为一个阅读策源地与文化地标,这对于营造全民族的阅读氛围,特别是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都是一个有意的探索。

我们的学校要为中学生留下阅读的空间,可以通过改革语文教学,增加阅读课等方式让学生有时间阅读;另一方面,我们的中学生要学会主动学习,挤出时间阅读。阅读经典,对于中学生来说,其实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会拓宽我们的智力背景,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种热爱读书、善于读书和善于用书的浓厚氛围,就必须从学校抓起,从教师做起,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阅读习惯。

我对青少年怀有期望,他们现在读郭敬明、沧月,将来才会读波德里亚、哈耶克。

有个理论叫做“Youarewhatyouneed。”(你的阅读造就了你)。对自己的塑造,就在于你如何使用每一分钟。你和时间的关系,就形成了你自己。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便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曾经看到杨绛说她的读书经历。有人问他,如果三天没有读书,感觉怎样?她说,感觉不好受。如果一周不读书呢?她说:“那么我一周都白活。”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在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阅读已成为许多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常态。

养成中国式阅读的贵族,进而真正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67910/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评论 (共 10 条)

  • 梦天之蓝
  • 慕容雪
  • 十三夕
  • 那一眼的沧桑
  • 红叶秀枝
  • 尔承
  • 梅花雪
  • 依儿
  • 张涵
  • 怡帆
    怡帆 推荐阅读并说 阅读丰富人生。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