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户口

2013-04-25 09:35 作者:hxl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前两天,去公安局盖得1枚公章,向派出所出具2份证明,付3元人民币,前后花4个钟头,就把我在乡下搁了半个多世纪的户口转进了城;这样,我便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城里人;回想儿子“农转非”,当初作过一个粗略的统计:等到把他的户口办妥,我出具的各级证明9份,加盖了大小公章10枚,经过上上下下来来回回手续11道,倾囊掏尽家中积累1万零,至于所花精力和时间我就没去统计,其实也根本没法统计——同是迁一个户口,相隔时间不到5年,竟有如此天壤之别,真是不可思议——想想,正是这户口,也不知缠了我们多少年

我老家隔壁的老王,他为户口费的心血真可谓多多:老王在杭城是位名医,从部队转业到杭州之后,足足连续花了5年的时间、精力、10年的积蓄(还向人借了一大笔),才把乡下的妻子和3个孩子的户口办了“农转非”。那年,当他并并凑凑交齐12万“城市户口增容费”(不说“户口买卖费”),他两手抖抖地捧着本“绿卡”(城市居民户口簿),一脸憔悴地对家人说:“这辈子别的什么也没给你们留下,只给你们留下这份特殊的遗产——城市户口了。”

我城里新家的隔壁,住一位退休在家曾从事户籍登记工作一辈子的老公安,老公安哑着嗓子告诉我:“当户籍警的没有一个好嗓的。在我国,要求解决户口的人实在太多太多。来了,就得跟他们解释,紧扣上级文件精神分头进行一番推心置腹的解释,说破了嘴,可谁都不相信我们唇焦口燥、一二三四政策性极强的解释。”

,他还报出来一长串有趣的数据:至今,全国仅厂矿企业分居两地的夫妻就有600万对,这些分居的“牛郎织女”每年团聚一次,就要乘满客车车厢5万节,挤满大型公共汽车10万辆,国家每年“运”为此需资助补贴人民币23个亿……

户口制度起于何时,手头尚无史料可查。读“禹平水土,还为九洲……人……”句,推想禹划天下为九洲时,当有户口制度的萌芽了。之后,改朝换代,户籍制度尽管有所变更,但其主要内容却大同小异;随着人们从游牧民族逐步地过渡到定居生活,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农村和城市的形成,在促进社会安定的同时,渐渐在我们的民族心理中积淀起“在职业上从一而终,在居住上不思迁徙”,求稳怕变、眷恋故土、不愿离家冒险创业的惰性沉垢,抑制了人们流动的天性和活力。久而久之,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顽固心理和生存习惯。一到新中国建立,户口制度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紧密相连,我们对户口的依附,也就一下子增到了极点……

在我国,上大学前没到过外省外市、没坐过一回火车的高中毕业生,比比皆是。京、津、沪的一些学业优秀即将毕业的高中生中,因怕丢掉那份“金不换”的大城市户口,宁肯在本市就读中专而不要上外大学,宁肯进可在本市分配的一般性大学,而不要报考面向全国分配的重点大学者,大有人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欧洲,据说从封建领主那里逃亡出来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101天,就可获得自由。在美国,渴望摆脱家庭束缚、到处旅行迁居心情的人,一般在10岁以前就开始萌发了。美国的父母总能听到孩子:“我都9岁了,还没到过欧洲呢!”之类声泪俱下的怨艾。资料表明,平均每个中国人一生只有1.7次迁移,全国平均每年迁移人口不到2.4%,而在美国每年的迁移人口就有25%,在法国、德国、瑞典等国家也都在10%以上。

马克思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是啊,人生本来应是自由的。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不畏风霜酷暑逐水而居,在此不断的迁居中到处寻找自己希望中的乐土。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物尚如此,更何况作为万物之主的人呢?一个人口静止的社会必将停滞不前!人口的迁移,意味着社会的进步。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中非的贝宁,仍在用户口来限制性人口的流动了。而我们中国随着WTO的加入,一度十分难缠的金贵的户口已经变为只值3元人民币只花几个小时就能办妥的物事了,真是谢天谢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571427/

户口的评论 (共 10 条)

  • 浅笔抒写
  • 雪儿
  • 婉约
  • 王鹏
  • 听雨轩儿
  • 疯狂侠客88
  • 纤纤柳絮
  • 剑客
  • 读你
  • 八度天空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