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灵天空的那片杏花雨

2011-08-04 00:11 作者:陈忠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心灵天空的那片杏花

——姚红散文集《记忆中的流萤》序

陈忠

姚红散文集《记忆中的流萤》即将出版了。

之前,编辑过姚红的散文,也曾在张家界采风活动中初识过她。用“文如其人”来形容姚红是恰如其分的。接触过姚红的人都会感觉到她做人像做文一样质朴而毫无修饰的成分,从她的身上你会感觉到一种热情和一种执着,一种关怀和一种泰然。

记得有人说过:散文是一种心性和人格魅力,知识结构,学问修养,人性练达的综合外现。我比较赞同此观点,因为思想之于文章,有如人之灵魂。通过阅读姚红的散文,我们不难发现她的散文面似拙朴,实则容纳了人生百态的劲道味。这些体现在她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段落甚至每一个字词句当中。这种大巧若拙的味道,需要用心去解读、去理解、去体会,才能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才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姚红的散文弥漫着暖暖的亲情,不论写人叙事状物,都给人围炉话,促膝谈心般的感觉。比如《父亲的尊严》,写她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时,父亲却以不容置辩的理由让她辍学,理由很简单,如果她继续读书,不管将来有没有出息,后面的弟妹中必定有人要失去上学的机会,作为家中的老大,她应该为家庭和弟妹们着想。当她心凉如秋风,在田间劳作了两个月,对上学不再抱有希望的时候,一直觉得愧对女儿的父亲,突然做出了异常的决定。饭桌上,父亲一言不发,只是一个劲儿地喝着闷酒,没有多少酒量的他,竟喝得有些醉意。当喝完最后一杯,父亲把酒杯向桌上用力一按:“英子,明天不用上坡了,在家收拾收拾东西,准备上学……”我疑心父亲是在说醉话,也就没在意。父亲显然被我的漫不经心激怒了,“啪”的一声将酒杯摔碎在地:念就念出个名堂来……记住,咱人穷志不穷,就是砸锅卖铁我也供你们个个都上学……”读到这里,父亲鲜活的形象就立了起来,使你倍感亲切,同时,也让你对这种容着情趣、亲情、人性的描述,感叹不已。再如《父亲的酒壶》,这个酒壶,是爷爷留传下来的,壶身已经发黑,看上去有些古懂的味道,我想父亲之所以对它不释手,是因为父亲太爱喝酒,把酒壶也当作了宝贝。一斤酒正好到锡壶脖颈上,这一壶酒父亲能喝五个晚上,但第五晚上的时候就有些凑合了。酒壶,这个再普通不过的生活道具,出现在这里,必定会引出一个普通家庭背后的故事,而这个故事读起来是那么的心酸,那么的难以掩卷,这是一个百姓的生活场,展现着小人物平凡人生的自然底色和原生态的旺盛活力。

姚红的散文不论叙事写人,都具有一种洞悉人生事态的明显特征,并具有悲悯情怀。《爱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作者身边真实的故事,有一对清贫却淳朴善良的夫妇,对孩子的希望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因男孩子被查出患了白血病而陷入了极度的困窘。父亲的自杀难道仅仅是为了摆脱身体和精神上的双层压力吗?正像作者所说的:这个故事所留给我们的,决不仅仅是震撼和悲痛,更多的应该是关于爱和责任的思考。

从姚红的散文字里行间可以看得出来,她对生活观察细腻,感觉敏锐,勤善思考,触角独深,同时也洞悉社会人生本质。《送你一粒纽扣》记述了作者到服装大厦买衣服时发生的一件小事,刚走出大门没几步,就听到后面有人喊叫,回过头,竟是刚才卖衣服的中年妇女。我的心咯噔一下,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她为刚才的价格而反悔,还是说我少付了钱?我不由得紧张起来。这时她已气喘吁吁地跑到了我面前:“刚才你走后,我在柜台上发现了这枚纽扣,可能是刚才你那件衣服上掉下来的……衣服不好配扣子,回去你再订结实……”说着慢慢舒开拳头,一粒晶莹透明的纽扣在她手心里闪光。生活中,会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尤其是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往往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就会感动我们,就会让我们发现其中的乐于助人、成人之美的品行。一粒纽扣,诠释着人性的况味。

《房东大哥,你好吗》记述的是作者远离家乡到曲阜师范大学参加函授学习租赁房子时发生的故事,故事中的房东大哥善良、率直、淳朴,虽然也是个做生意的人,但从他及家人的身上,我们依然会看见平民百姓天生的热心肠和宽厚之心。不久,又来了一位住宿的女孩子。女孩子很挑剔,一会儿嫌地板不干净,一会儿嫌门窗不严实蚊子多,要换纱窗。房东大哥随叫随到,竭尽全力满足每位房客的要求。望着他忙忙碌碌、跑前跑后的身影,我倒有点过意不去了。谁知一天晚饭后,那位女孩子回来突然叫了起来:“我的钱包不见了!”所有的住客都从自己的房间走了出来,女孩子说早上走时还在,可晚上回来就不见了,说着就呜呜哭了起来。大家七嘴八舌,怀疑的目光闪闪烁烁投向那位房东大哥,房东大哥其实比谁都着急,晚饭都没吃,很晚了还一个人在外面独自吸着闷烟。我相信,房东大哥是做不出这样的事情的,但这件事后,大家似乎对房东一家有了戒心,我还听见有几个人已偷偷商量着要退房。就在几天后的一早,女孩子起床后告诉大家钱包找到了,原来是她自己放错了地方。这时最高兴的要数房东大哥了,我看到他如释重负地叹了一口气。文章写得平朴自然,生动形象,精细的文笔盈荡在人文情怀的光彩之处。

评论家朱大可曾说过:“散文应当终止紧张的文化漫行,返回到伫立、安坐或躺的舒适姿态。在这样一个超级资讯年代,散文完全没有必要成为思想者的承重文本。”是的,我一直觉得,好的散文首先应该给读者一种阅读上的愉悦,其次是文本的自然流露和呈现,第三是文本应该具备思想的穿透力,呈现人文关怀和普世价值,第四是文本中应该恢复人应有的尊严,道义与情感。第五是纯熟的话语呈现能力及与传统精英文化的对接。从古到今,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富有独创性的,私密性的,并且文本的语言闪现着诗性的质地和色泽。

姚红的散文写的是她的精神状态——她内心世界的酸甜和苦辣、想与向往、尊严与追求。她的文笔看似平淡却隽永,笔锋沉稳而从容。虽然写的都是我们似曾相识的生活片段和场景,但却以她独特的视角切入了民族文化的心理和人文情怀的内涵。面对着五光十色的物化社会和现实生活,姚红依然坚守者内心世界的那片纯洁的天空,这是难得的,值得敬佩的。

在即将结束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得不说的是,姚红的散文还有很多遗憾和缺失,我想,如果姚红能再在细节上多下些功夫,多一些诗的意境,就是说把深刻的思想,人文的情怀,通过生动的画面表达出来,做到内情与外物相融合,也许会写出深邃空灵的佳作。其次是,她有的散文显现出随意和单调,比如《三月里的小雨》、《一件小事》、《我的准考证飞上了天》等的叙述就是这样的。在她的不少散文作品里,都显得放开有余而节制不足。再就是她的散文大多很简短,显得语言在展开有余,内收不足,给读者再创造的空间留得很狭窄。当然,由于生存环境的影响和生活阅历、阅读经典作品的局限性,一个散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也是瑕不掩瑜的。我相信,姚红在今后的散文创作道路上,会走得越来越远,并且,会创造出让我们感到欣喜和赞叹的佳作。

因为,在属于她的那片心灵天空上,总是飘洒着杏花雨。

是为序。

2011年5月23日深夜于陋室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41022/

心灵天空的那片杏花雨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